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探索

2022-05-30胡忠光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摘要】高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协同育人的视角,探索《小学生心理辅导》开展课程思政的原则、路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达成思政效果,总结了《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模式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辅导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以《小学生心理辅导》为例”(课题编号:JXJG-20-9-21)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037-0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中特别指出:课程思政的协同性,必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2]。

通过《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一)求真性原则

在推进《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立场,防止一切“标签化”和“功利化”。探寻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规律和经验,以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解决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心理问题为中心。

(二)一体化原则

定准《小学生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隐性”地位,主要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不喧宾夺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与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

(三)协同性原则

课程思政只有做到各方协同,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方协同主要包括: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校内与校外的协同;线上与线下的协同;职前与职后的协同;学生之间的协同。

(四)融合性原则[3]

专业课教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思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挖掘蕴藏在课程中的各种思政元素,把思想意识、政治观点、师德规范、科学观等内容融合成一个整体,将思政教育融于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途径、手段,在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绪论中

从“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几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心理辅导理论发展史中,纵观心理辅导理论,大多是西方心理学家的观点,引导学生怎么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中国特色心理辅导理论;融入健康中国的思想。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点中

包括: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辅导,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甄别与干预,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小学生游戏辅导,小学生心理剧辅导,小学生图文作品辅导,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等知识点。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热点中

以小学当前教育热点相关案例为载体,在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思政的感化,培养学生的爱心、热心、细心等,让学生增长教育情怀。

(四)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实训中

为增强心理体验,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课程实训:小学生游戏辅导、心理剧辅导、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训练。通过分组形式进行,实训前安排小组作业,每个成员安排相应任务,分工合作,遇到难题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直至完成小组作业为止。小组作业完成后,各小组安排汇报人汇报成果,或把作业录成视频到课堂上观看后,分享经验,点评小组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到附小开展心理辅导,与附小确定系列主题,分成若干小组去实施,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开展小组讨论对活动进行总结。

三、《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梳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拆分出知识点。对容易的知识点进行组合,合理选择课程视频;利用信息化技术,授课前网络平台发布学习课件、教学视频、案例等,布置章节测验、讨论等。

课中讲解:总结应用。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中带领他们讨论交流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鼓励所有同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不仅要聆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课后延伸:运用巩固。课结束了,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掌握好了,教学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运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解决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完成课程安排的作业。

四、《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最基本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一)混合教学法

利用超星尔雅平台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好课前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熟悉基本知识,再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线上视频学习知识点,在课内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興趣,实施翻转课堂。课后开展研讨、汇报、测验等互动合作式学习,为融入思政内容创造条件。

(二)案例研讨法

选取规范的心理学实验或权威的案例为主题,蕴含的思政内涵,可以口头表达,可以文字资料分析,可以案例视频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带着情境问题去自主分析、探究,教师评议和概括。

(三)互动启发法

在每章的内容中设计1~2个主要问题,围绕主要问题编制系列符合各章节教学目标的问题清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法

小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讨,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五)自主学习法

课后提供适当的网上资源,例如文献、网站、视频等,开展交流汇报,通过自主学习拓宽学科视野。

五、《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中的思政教师,与学校的其他思政教师共同研究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内容的协同[4],做到知识点不重复,侧重点要注意。

(二)校内与校外的协同

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校外:让学生到小学和相关教育机构,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

(三)线上与线下的协同

线上做好思政引导,包括课程绪论、每章学习指导任务书,完善网络课程的思政资源,让学生学习;线下包括课堂教学、实训与课外实践,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学生为聚焦点,关注学生潜在的德育发展,及时捕获学生的兴致,抓住无意间产生且昙花一现的机会,在无形中引领学生的价值,塑造学生的品德。实训和课外实践主要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使教育情怀进一步升华,提升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

(四)职前与职后的协同

把职前教育与职后追踪结合起来。职前教育从学生被录取后开始加强思政教育,在入学教育、职业定位、目标设定中渗透思政教育。对毕业生的追踪研究发现以往课程思政问题,不断改进;让毕业生通过录制思政视频,总结思政案例,上传到课程网络平台,提供给在校生思考、讨论,加入在校生的课程学习小组QQ群,指导课程思政,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五)学生之间的协同

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建立课程学习小组QQ群,完成小组讨论、作业,对课程思政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思辨、讨论,共同制定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分享心得,提高师德修养。

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思政成效

通过访谈、座谈等形式总结课程思政实施后有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首先,在心理辅导理论的教学中,让学生反思:为什么心理辅导理论大多是西方学者创立的,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心理辅导的元素,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未能很好地发展、总结新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未来小学教师,要奋起直追,在小学生心理辅导领域努力创新工作,做出成效。其次,利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为了及时阻断疫情,全国各地同步进行封闭管理,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对民众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在这重要时刻,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工作人员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技能为民众全方位开展“心理抗疫”服务。在课程教学中,强调心理调适技术与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的结合,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愫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升了学生的师德素养、教育情怀

以小学生心理辅导内容为基线,深入挖掘小学生心理辅导知识点中包含的思政元素,达到心理辅导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实现同向同行。对心理辅导问题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对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了,不再那么抽象,明确了心理辅导的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环节的运用,遵守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职业伦理。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学生未来扎根基础教育的理想信念,把对祖国人民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小学生的爱三者彻底融为一体,教育情怀更深厚了。

(三)學生具备了初步的心理辅导科学素养

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应注意培养心理辅导科学素养,学习系统的心理辅导知识。通过课程教学,基本能够根据心理辅导理论知识,科学判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问题行为、心理障碍;掌握了小学生游戏辅导、心理剧辅导、图文作品辅导的科学方法;学会了科学开展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提高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对小学生的健康专长具有促进作用,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这也间接促进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运用到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相关的教学内容有认知心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情绪意志心理。

心理素质的形成,更需要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如果不到实践中去,没有经过各类生活事件的处理,心理素质的形成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积极体验,通过提高应对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主要通过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加强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培育,培养他们具备“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心态,为将来教育教学中履行心理辅导的神圣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程思政要达到理想效果,实现预定目的,一定要做到协同育人,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周立斌,王希艳,曹佳琪.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规律、原则与要点探索[J].高教学刊,2020(25):179-182.

[4]赵浚,陈美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检视[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1):1-9.

作者简介:

胡忠光(1968年-),男,汉族,江西永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