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探析
2022-05-30薛芳霞
薛芳霞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能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显出来,如抽象的化学概念、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以及难以观察清楚的化学反应等。“双减”政策理念下,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更加凸显,所以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多元化的课件图片和视频,并将其科学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073-0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已被广泛运用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当然也包括课堂教学中。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既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能引导学生加强对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性质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中“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让信息技术成为初中化学课堂的源头活水,并运用其来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分析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并切实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在提升学生化学素养以及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整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在学习活动中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就会形成学习的正循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会接触到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会观看到直观的化学实验,会深入了解到化学的神奇之处,进而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而且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整合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师可以运用课件视频来直观呈现运用多种原理呈现的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那么学生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就会深入了解多个化学反应的特点,并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比如教师会通过课件图片以及视频的方式来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就会展开独立且深入的思考,就会构建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在课前初步了解了将要学习的化学概念和物质性质特点,那么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进而就会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然而如果学生一丁点都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那么他们的课堂学习活动就比较被动,学习效率自然也比较低。传统的课前预习,学生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和教辅资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深入探究化学概念和物质性质特点,而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根本不会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预习方面的课件视频,直观呈现相应的学习目标、问题情境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在课件视频的引导下积极展开预习,从而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分子和原子》,教师就要在课前设计相应的课件视频,具体可以是由生活中的扩散现象: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等,引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猜想,紧接着,教师可以在课件视频中简单介绍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通过真实的实验活动来进一步验证先前的猜想。课件视频中,教师还要呈现教材中的分子运动现象,呈现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分析与整理。只要学生在课前认真观看了课件视频,并在视频的引导下展开了思考与练习研究,那么他们就能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就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检查,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他们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然后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问题设计
问题意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源泉,有效的问题情境,就像是平静湖面上的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得学生认真思考化学概念和物质性质。而且提问这一课堂互动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课件图片和视频的直观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下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启发性的问题链,以《原子的构成》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件图片中呈现如下问题: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不同?不同种类原子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深入阅读教材中原子构成的内容论述,分析教材中呈现的原子构成示意图,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知的探索构建中。当学生经历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后,教师再运用课件图片呈现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呈现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呈现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的构成。紧接着,围绕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电量,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再次呈现一组问题链: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以及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展开進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或是引导学生对问题链展开自主分析与解答,或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链展开分析与解答。而且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追问,即结合学生的问题分析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描述他们的解题思维。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分层教学
尽管初中化学都是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学生都是刚刚开始学习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物质性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之间依然存在着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比如对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有学生就能对分子、原子、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等内容有清晰直观的认识,然而有些学生却只有模糊的认识,这就是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具体表现。而且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借助课件图片的直观性,展开层次化的教学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多地体验到构建化学知识的成就感。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层次性地呈现知识内容。例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质量守恒定理以及学习过的简单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结合质量守恒定理,总结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再运用课件图片,呈现稍微复杂一点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探索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具体可以是化学教材中的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当教师循序渐进地呈现出了学习内容,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层次性的练习题目。习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点的重要途径。化学教材上给出了相应的练习题目,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后,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层次性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练习提升。还是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关的习题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件图片中呈现基本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目,呈现基本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目,呈现判断某一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的练习题目,并要求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解答出基础类型的习题。紧接着,课件图片中再呈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具体是甲烷和水反应制取水煤气的综合型练习题目,其中有对化学反应的文字性陈述,包括反应生成物的成分,包括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包括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等,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加以选择性分析和解答。
只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解答出了相应的练习题目,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再接再厉,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四)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加强总结整理
总结与整理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整理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总结整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加强单元内容的总结整理。每一单元内的课题内容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或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或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当学生学习过整个单元内容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总结整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运用课件图片进行相应的总结与整理,并将其公开呈现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展开对比与学习。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中有一氧化碳的性质,有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单质碳及其性质,还有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研究等。这些内容虽然都是围绕碳和碳的氧化物展开的,但是其性质特点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学生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辅资料进行详细的总结。教师也要按照一定的条理性,运用课件图片呈现总结好的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对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构建。
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加强习题类型的总结整理。不仅是习题的类型种类,教师还要运用课件图片呈现习题的解答方法以及技巧。还是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学生要总结出考核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习题,考核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习题,考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习题类型等。教师要对每一种习题考核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解答方法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与练习总结。
(五)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又要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形成适合社会发展的品质和素养。课件图片和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会通过网络搜索以及书籍资料查阅的方式,丰富教学素材,进而就会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图片,呈现演示实验。实验是探索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探索构建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实验器材、实验环境以及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会亲自参与到每一个实验活动中,他们会通过观看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加强学习与探究。所以,信息技术就成为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的重要工具。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就要运用课件视频直观呈现整个实验活动过程,包括实验装置的选择,每一种实验装置的特点,实验方案以及注意事项等。虽然是演示实验,但是教师也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验装置的组装过程,思考实验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
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图片,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新课标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化学习题都源自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因此,教师要运用课件图片,围绕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从而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金刚石、石墨以及C60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恶化等。课件图片中的内容可以是文字性描述,也可以是相应的练习题目,只要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即可。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网络中的课件视频或者是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网络上的很多名师微课,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知识内容进行了分析与讲解,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教师要提前观看视频内容,选择好适合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视频,并将其发送给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总而言之,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是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教育信息化的直观反映。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课件视频的制作方法,学习信息化的备课方法,选择适合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反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缑玉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學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1-12.
[2]赵奋强.略谈新时代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策略[J].新课程,2021(50):86.
[3]汤建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有效提问”的策略[J].新课程,2021(50):127.
[4]田列.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