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

2022-05-30沈静

语文建设·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

沈静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核心任务,语言实践,高阶整合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方案”)的新增内容,课程方案要求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2022 年版义教课标”)呼应课程方案的要求,在课程内容部分增设“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既强化学科间的联系,也尊重语文作为各学科基础工具的独特性,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跨学科学习的设计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达到高阶整合的能力要求,为此,需要围绕核心任务搭建由系列活动/任务链组成的实施结构。在若干实践基础上,笔者所在的学校总结出跨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两条实施路径:一条是创设统整情境,综合运用各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一条是基于学科情境,关联融合各学科的内容方法,丰富语文学习的经验。下文将结合两个具体案例,从跨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设计理念、实施路径和设计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跨学科学习的设计理念:立足语言实践,实现高阶整合

有学者认为,语文课标在课程内容中设立跨学科学习,是积极稳妥推进课程综合化、实践化的一种策略,跨学科学习“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在扎实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主动跨界,立足某一学科去实现跨越,既可引导学科教学的纵深发展,又可引导学科教学扩展视野”[2]。因此,立足学科、主动跨界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准则,立足学科是跨学科学习的前提。

根据课标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界定,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要立足语文学科本身,达到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的。因此,“立足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要完成的跨学科学习与其他学科跨学科学习的区别所在。我们试将2022 年版义教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内涵段落的两个整句拆解分析(详见表1),以了解其“立足语言实践”的特征。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阐明了设置主旨和具体的设计实施要领。两句话侧重点不同,但在学习载体和最终目的上,其落脚点都是语文教学;特别是将实施的具体目标落在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以上分析可以充分说明,跨学科学习要立足语言实践来设计和实施。

同时,设计语言实践任务要关注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高阶整合”要求。课标正是按照学习内容的整合程度将学习任务群划分为三个层面,跨学科学习居于整合能力的最高层级,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我们可以将课标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学业质量水平第四学段(7~9 年级)的描述进行逐句梳理,讨论课标对于跨学科学习的语言实践任务是如何体现高阶整合要求的(详见表2)。

根据表2 的分析,跨学科学习涉及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程度较高,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跨学科学习在认知能力层次上不侧重“记忆”等较单一的认知活动,而以“运用、分析、创造”等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为主;体现在思维层级要求上,跨学科学习的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都要求至少在关联整合的层次上,并向抽象拓展的思维层次开放。因此,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要领,首先就是立足语言实践,同时体现跨学科学习的高阶整合要求。

二、跨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路径

跨学科学习是对分科课程体系的补充与完善,有利于打破学科封闭状态,培养学生在复杂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正如《课程统整》一书所言:“假想我们在生活中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的情境,我们如何处理?我们是否会停下来问自己哪部分的情境是语文、音乐、数学、历史或艺术?我不这么认为。相反地,我们不会去考虑学科界限,而会应用一些适合的或相关的知识来处理问题或情境。”[3]跨学科学习,就是在语文学科中精选和创设这样具有知识统整性的情境,促使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主动运用无“区隔”的知识来完成任务。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在语文学科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两条路径。

1. 创设统整情境,跨学科协同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学校跨学科协同育人提出了新要求。语文作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需要跨学科协同教研或协同行动来解决的问题。语文学科应立足语言实践,主动创设统整性的情境,利用跨学科学习来协同各学科力量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例如,我们设计的八年级跨学科学习《低碳生活,创想未来》,需要借助多学科资源和教学力量,让学生在探究科学原理、构想未来发展的活动中,提高对低碳理念的理性认识,并学习和领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拓展科学想象力。这个跨学科设计灵感来源于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低碳生活的现实意义,形成低碳生活的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主题。这明显是一个跨学科的学习主题,如果仅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理解,是有局限的,尤其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易失之浅表。因此,我们尝试创设一个统整情境,进行跨学科学习。

基于“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这个关键问题,我们设计了跨学科学习情境:学生以“低碳生活,创想未来”为主题,进行科幻画和科幻小说的创作并展示;为了创作出有科学依据且想象力丰富的高质量作品,学生必须通过一系列跨学科的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关键问题的认识。该专题学习的流程是:第一课段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探究宣传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依据,学习宣传稿创作的基本常识,尝试撰写“低碳生活”的宣传稿;第二课段是复习采访的相关知识,就“低碳理念与科技发展”这一主题,采访不同学科教师,做好过程性记录,完成一篇完整的采访稿;第三课段是基于采访的结果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提出质疑、思考和展望,完成以“低碳生活,创想未来”为主题的科幻画或科幻小说的创作。

跨界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征,但不是“为跨而跨”,而是一定要对解决核心问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低碳生活,创想未来》这个跨学科学习中的三个关键步骤上,多学科的参与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步,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对低碳主张背后的科学依据进行探究,这个思维方法在操作运用中得到理科教师的指导;第二步,邀请生物、地理、物理、历史等各科教师接受学生采访,从不同学科视角提供思路,以加深拓展学生对低碳主张的理解;第三步,语文教师对科幻小说写作、美术学科教师对科幻画创作方法步骤的示范指导,对学生完成跨学科学习的核心任务十分必要。

那么,跨学科学习能帮助语文学习解决什么问题?一是解决学生认识受限的问题,例如对“低碳主张”这类理念缺乏真正的理解认同,就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理性认识。二是解决思维与方法不足的问题,语文学科涉及的问题往往超越学科界限,需要引入一些超越学科界限的思维与方法,如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运用。三是解决实践情境狭窄的问题,跨学科学习使语文学科与生活世界建立联系,有利于促进语文实践情境走向丰富。

2. 基于学科情境,跨学科丰富语文学习经验

跨学科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第二条实施路径,是在语文学科情境的内部,关联其他学科的内容与方法,丰富语文学习经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编选了涉及各个领域的课文,这些课文会关联到其他学科的内容或思想方法。将这种普遍的关联性充分利用起来,设立跨学科学习,使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更加广阔的情境和更加丰富的知识、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设计的七年级跨学科学习《天下国家》是此路径的典型案例。这个设计基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整合教材第一、二单元课文,其核心任务是:选择课内外众多杰出人物的典型事迹,以“时空穿越剧”的形式,展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杰出人物的精彩人生,在表演中感受并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流程是:第一课段,了解剧本基本知识,感知戏剧语言特点,为戏剧创作和表演奠定基础;第二课段,举办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培植爱国情感,学习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深化家国情怀、优化剧本语言作学习准备;第三课段,讲述爱国人物故事,通过与历史、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融合,形成对单元人物的多层面认识,为剧本创作积累素材;第四课段,学写戏剧对话,创作一则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穿越剧”片段;第五课段,参与表演实踐,通过“台本”设计和舞台表演,完成跨学科学习任务。

本专题通过“学习戏剧创作”和“感知杰出人物”双线交织的系列活动,最终完成创作表演任务。利用“创作并表演与历史人物对话的穿越剧”这个核心任务,整合语文学科内部的内容资源——七年级下册第一以及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及朗诵爱国诗词、讲爱国故事等活动设计;整合其他学科的资源——近现代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艺术学科等知识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戏剧这种综合性学习方式之中,以沉浸式的亲历体验加深对民族英雄人物的理解、对近代屈辱历史的思考、对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的感同身受——促进家国情怀的内化。

总之,在基于语文学科情境的学习中,跨学科学习资源和思想方法的嵌入融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世界,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内化。

三、跨学科学习方案设计:围绕核心任务,搭建学习结构

跨学科学习的开发设计,“重要的是寻求到能够使学生与知识发生作用的核心要素。围绕这样的核心要素,学生的经验(活动)才能连续、顺序展开,学生才能进入课程”[4]。在跨学科学习中,这样的核心要素就是寻找并设计出能够统领和驾驭“跨学科”的核心任务。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部分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5]跨学科学习也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构成任务链条,形成学生主动活动的学习结构,而这种相互关联性就体现在完成核心任务的过程中。

核心任务由一系列子任务构成,子任务对核心任务的完成起到支持、铺垫、耦合的互构作用,指向完成核心任务所需要的某项核心知识或关键能力。为了更清晰地划分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描述学习时长的弹性安排,我们采用“课段”概念对子任务进行划分。“课段是指在专题学习持续进行中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能力点、思维训练点所必需的时间段。一个课段需要多少课时是不固定的,一般要依据学习任务的难易、学生的基本学习力进行弹性计划与调整。”[6]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接近于专题学习,因此我们采用专题学习结构模式来设计跨学科学习。总体结构包含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教学实施、专题评价四个部分。“设计意图”介绍跨学科学习的核心任务,说明各课段的学习任务与核心任务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由语言目标、思维目标和价值目标组成;依据专题整体设计的学习流程,“教学实施”一般由三至六个课段组成,各课段之间一般为并列、层进、分总或总分关系。每一个课段内部由学习任务、学习资源、课时安排、完成任务、学习评价构成,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规定、引导、支持、修正作用,封闭中有开放,既是学生“学”的指南,又是教师“教”的具体体现。

跨学科学习的结构,围绕有一定挑战性的核心任务而搭建,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动修正、自发创新为目的。比如,《低碳生活,创想未来》的核心任务是以多渠道、多角度搜集整理资料为重点,以策划有创意的作品为最终的语言实践成果。《天下国家》的核心任务“创作和表演穿越剧”也是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完成任务”这一教学事件是整体结构中的关键,它分布在各个课段,最终指向任务完成后的学习结果类型。围绕“完成任务”,以《低碳生活,创想未来》的任务链所体现的“学习点”与“学习结构”的关系进行例析(详见表3)。

通过《低碳生活,创想未来》这个案例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三个课段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学生在这个学习结构中,按照规定任务、助学工具与评价量规,可以方向明确地、一步一个台阶地完成核心任务;同时,关键任务的设计,预留了多种随机性带来的多样可能性,使跨学科学习具有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创造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任务的挑战性。例如,采访中一位地理教师提出,以古生物学的视角来衡量低碳问题,会发现低碳主张是基于人类现代文明的视角提出的,并不适用于地球历史的所有年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特别的思考。预留多样可能性,其实是对所有跨学科学习设计的要求——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围绕富有挑战性的核心任务搭建合理的学习结构,使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创造,得到真正的进阶和发展。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发布的新背景下,跨学科学习进入语文课程内容,定位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是课程内容结构化和教学实践化的重要表征。跨学科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两条实施路径是我们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们相信,立足于语文实践、高阶整合的跨学科学习不仅仅有这两条实现途径,肯定还有更多的实践探索和更有价值的理论思考不断涌现。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高中语文语法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