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香”字形字义演变分析
2022-05-30王青兰李新
王青兰 李新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演变至今,已经有几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连绵五千载,跟汉字的传承作用密不可分。可以说,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其特殊意义,本文重点分析“香”的字形字义的演变。在日常生活中,“香”通常作为一种气味来形容好闻的味道,或比喻美好景象。南宋词人吕本中在《紫薇·庵居》中写道:“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其中的“鸟语花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鸟语”和“花香”联合组成的联合式短语,“鸟语”指鸟儿叫得悦耳动听,“花香”指花开得芬芳馥郁。这里的“香”使用的是本义,即“气味芬芳”。除了这种最常见的用法,“香”字还有很多引申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香”字的义项多达九个。除了作为姓氏来讲的“香”姓外,还有五个形容词义项、兩个名词义项和一个动词义项。本文通过列举“香”字的各个义项,具体分析“香”字字形、字义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按照汉语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即上古汉语时期、中古汉语时期、近代汉语时期、现代汉语时期,探究“香”字本义产生以后,其字义演变的现象及规律。
二、“香”字的义项和字形的历时演变
(一)“香”字的本义和字形的历时演变
《说文解字》曰:“香,芳也,从黍从甘。”《春秋传》也说:“黍稷馨香。”凡香之属皆从香。按许慎的注解,“香”是会意字,本义为气味芬芳。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许慎的“芳也”又做了补充解释:“艸部曰:‘芳,艸香也。芳谓艸,香则泛言之。《大雅》曰:‘其香始升。”意思是:“芳”就是草本植物的香味,“芳”指的是草本植物,而“香”则是泛泛而言,并非特指某一种植物的香味。《诗经·大雅·生民》中的“其香始升”说的是芳香的气味在厅堂中升腾。
“香”字的字形演变历经了五个时期的变化,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以及楷书。甲骨文“香”字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面是 “麦”,周围零散的小点表示热气腾腾的烟;下面是 “口”,是吃、品尝的意思。谷物要在烧熟之后才有诱人的香味,因此,馨香之义必来自煮熟的谷物,谷物旁的小点表示散发怡人香味的烟雾。有人认为,香的意义来自黍酒的香味,小点代表酒滴。但麦子在商代还是稀罕的谷物,并不以之酿酒。故香应取意为饭黍之香味。
金文“香”字源自甲骨文的形状,依然由上半部分的“麦”加四周零散的小点和下半部分的“口”组成,没有太大变化。而小篆“香”字则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麦”写成“黍”,表示黍煮熟时的可人气味。“黍”是一种有黏性的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可以用来酿酒,俗称黄米。将甲骨文中的“口”写成“甘”,强调“香”为一种怡人的口感。所以,小篆“香”字的造字本义是麦、黍等谷物被煮熟之后所散发出的怡人香味。“香”字发展到隶书阶段,将篆文字形中的“黍”简写成“禾”,表示“香”来自五谷粮食;同时,将篆文字形中的“甘”简化成“日”,以便外形美观。楷书将其写作“香”,将“香”字彻底定型,沿用至今。
(二)“香”字的引申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记载,“香”字有九个义项: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如“香水、香皂、花香”等;2.食物味道诱人,如“饭菜很香”;3.比喻人或动物的胃口好,如“XX这两天吃得真香”;4.形容睡得踏实,如“小明睡得正香呢”;5.表示受欢迎、被看重的程度,如“这种货物在农村很吃香”,以上五种义项均为形容词属性。下面介绍“香”的两个名词意义:6.香料名,如“檀香、沉香、龙涎香”等;7.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一般用来祭祀或防止蚊虫近身时焚烧,如“线香、蚊香、烧一炷香”等。同时,“香”还可以作为动词和姓氏:8.动词亲吻,如“宝宝让妈妈香一个”;9.姓氏名。另外,笔者在研究《汉语大字典》中“香”字的含义时,又发现一项《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的义项,即香在旧时用以形容与女子相关的事物,或做女子的代称,例如:香闺、香艳、香消玉殒等。笔者在下文第三部分做详细阐述。
三、“香”字字义的历时演变
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分期研究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汉语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规律。王力先生将汉语史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上古时期为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中古时期为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近代是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现代则是五四运动以后。本文根据王力先生所划分的汉语史发展阶段,依次分析各个时期的“香”字字义的变化发展,从而得出“香”字字义演变的一般性规律。
(一)上古汉语时期“香”字的意义
1.麦、黍等谷物煮熟之后的怡人气味。“香”字最初是名词,一般指在嗅觉上气味好闻,其本义被广泛地运用在古代的生活中。如《诗经·大雅·生民》中记载的:“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意为盛祭肉放豆中,放完豆中放登中,祭肉香气慢慢升,天帝安然来享用。其中的“香”为祭肉的香气。《诗·周颂·载芟》中写道:“有飶其香。邦家之光”,其中“有飶其香”是指祭祀食物的香气。
2.食物味道好吃。从谷物的芳香中引申出“食物好吃”之意,即味美。《吕氏春秋·论·士容论》中有“得时之黍……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种得适时的黍稻,舂起来容易,吃起来好吃还不腻。其中的“香”即好吃之意。《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第五十二》曰:“故烹熟鲜香,尝而进之,非孝也,养也。”这是说煮熟新鲜美味的食物,尝过滋味,再献给父母,这不是孝,只是养而已。其中的“鲜香”指食物新鲜美味。现在人们还经常说:饭菜真香,香甜可口,其中的“香”用的都是“味美”这个意思。
3.气味馨香怡人。《左传·宣公三年》中写道:“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是说这种兰花的香味是整个国家最优的。西汉东方朔的骚体诗《七谏·沉江》曰:“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意思是将蕙芷联起来做成佩带,经过鲍鱼店就失去了芬芳。这里的“香”指蕙、芷的芳香。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这一句,其中“郁郁菲菲”就是指香气浓郁的样子,“众香发越”是说很多香气聚集在一起。同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云:“夫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意思是橘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在《礼记·月令》中也记载了“仲冬之月……水泉必香”一句,是说在仲冬这个月,所用的井水、泉水必须甘美。“甘美”就是味道甘甜,形容水好喝。《说苑·杂言》有云:“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芷和兰这两种香草生长在幽深的山林里,不会因为无人欣赏就不发出芳香。
4.由香味或香料制成的物品。《吕氏春秋·纪·孟春纪·去私》中道:“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香禁重”是说对于装扮时用的香料,应该严禁过于浓重。西汉桓宽在其所著的《盐铁论·殊路第二十一》中有言:“毛嫱,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意思是毛嫱是天下出名的美女,要用香水脂粉装饰润泽之后,才显出其漂亮的容貌。其中,“香”就是指以鲜花等芳香植物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香露。曹操的《内戒令》中有“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香薰”一语,这句话中的香薰就是由香料制成的一种物品。现在还有麝香、檀香、线香等各种香料制成品。
5.姓氏。刘向的《新序·刺奢》记载了“战国齐有香居”。《万姓统谱·阳韵》中有“香,见《姓苑》。周香车”。这两处的“香”都是作为姓而存在的。另外,相传“香”为神农氏炎帝—姜子牙后人,齐倾公姜无野之一子食采于楂邑为爵,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是为査姓(古楂、査同音)。香姓乃査氏之后裔,据考证,香氏始祖为查铨録。
(二)中古汉语时期“香”字的意义
1.用以形容和女子有关的事物,或者用作女子的代称。李白在《采莲曲》中说,“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香袂”指的就是女子的衣袖。还有很多成语都是用“香”来指代女子的,如用“怜香惜玉”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用“国色天香”比喻貌美出众的女子,用“香消玉殒”形容美丽的女子逝去,等等。
2.赞美之词,受欢迎。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中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句话中的“香”表达的是对戍边战士誓死保卫国家的赞美。北宋诗人苏舜钦在其诗作《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中写道:“功勋入丹青,名迹万世香。”意思是功绩被记入史册,名声流传万世。这里的“香”指好的名声会永远流传下去。成语“屈艳班香”出自唐代杜牧的《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屈宋”指屈原
和宋玉,“班马”指班固和司马迁,“艳”“香”均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文辞华丽、优美,兼有辞赋与史书二者之长。成语班香宋艳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一出·听稗》:“早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成苏海韩潮。”意为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
3.用有香味的作料调味。从名词义“由香味或香料制成的物品”引申出动词义“用有香味的作料调味”。如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种蒜》中的“泽蒜可以香食,吴人调鼎,率多用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蒜可以调味,吴人用它来烹调食物。贾思勰《齐民要术·和齑》有:“生姜,削去皮,细切;以冷水和之,生布绞去苦汁,可以香鱼羹”。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姜,要把皮刮去,切细,和上冷水,用生布绞去苦汁,苦汁可以使鱼羹味美。两句话中的“香”都有调味之意。
(三)近代汉语时期“香”字的意义
1.形色美。从“味美”之意引申出形容词“形色美”之意。在《正字通·香部》中有记载,“香,凡物有声色谓之香”就是对香所表达的形色美这个含义的解释。再如《西游记》中的對话:“女主闻奏,与长老倚香肩,偎并桃腮,开檀口,俏声叫道:‘御弟哥哥,长嘴大耳的是你那个高徒?”其中香肩即代表形色美之意。
2.动词,亲吻,亲热。《儿女英雄传》中写道,“舅太太坐在上首,便往后挪了一挪,拉着姑娘说,亲不间友,咱们这么坐着亲香”,其中的“香”就表示亲热之意。“香”作为“亲热、亲吻”之意,现在也只存在于一些方言之中,比如上海方言。
(四)现代汉语时期“香”字的意义
“香”字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字,被广泛地使用。从对它的字形演变以及字义的梳理可知,其形体变化并不是很大,常用的字义也是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和再延伸的。在现代社会,因为食物味道好,所以人们在吃饭的时候会胃口大开,吃得多。所以从“味美”这个意思可以引申出形容词“胃口好”的意思。如“吃什么都香”“饭吃得香”。又从“胃口好”引申出“睡得舒服”之意,如“睡得真香”。
四、结语
语言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其意义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探究汉字“香”字形字义的历时演变,管窥其字形字义的发展脉络。一是探究了“香”字的义项和字形的历时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最后逐渐演变成今天所使用的“香”字,其形体变化基本比较规范、简单明了。二是从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来解析“香”字的字义演变,其本义主要分为四条引申途径,这四条引申义中的其中两条又进行了引申,从而构成了“香”字的全部义项。本文只是从“香”字字形与字义的角度浅析了其历时演变,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时间流逝、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原因,汉字的读音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还有“香”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从而为汉字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撑。汉字作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对汉字字形字义的梳理,不仅能对汉字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也能让汉字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约斋,编著.字源[M].上海:上海书店,1986.
[5]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6]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李圃.古文字诂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
[9][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作者简介:王青兰,女,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李新,男,硕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