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图书馆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2-05-30黄承红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也指明了落实路径,体现了党中央对学校思政建设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修订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除了信息服务职能,还应做好教育职能,由此可见,在学校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除履行好传统的信息服务职能,还应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履行好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才能真正落实教育部明确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教育的双重职能。
一、图书馆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价值意蕴
1.图书馆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这一理念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目的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图书馆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主动融入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2.图书馆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图书馆在国外被认为是“学校的心脏”,在学校的地位极高。因此,在学校思政教育改革发展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图书馆应开启“立德树人、德才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理念认同,优化体制机制,加快改革步伐,并积极依托自身资源、空间和人员优势,积极探索为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服务的新举措和新方法,最终形成协同效应,为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重要保障。
图书馆课程思政的核心思维是科学与创新,对于课程思政而言,首先,它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它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其次,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它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教育中带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图书馆引进课程思政这种科学创新的思维,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各类教育的科学与创新。
图书馆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涉及各个体系、方方面面,但无论哪个体系,哪个方面,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图书馆课程思政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不能将图书馆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应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固有的服务、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图书馆教育的润物细无声,这些都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图书馆思政育人条件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图书馆借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各种因素,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因素,为制订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1.图书馆思政育人的内部条件分析
内部优势(S)分析。我们常把图书馆称作知识的宝库,因为它有浩瀚的文献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拥有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地。它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文化的熏陶,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内部劣势(W)分析。图书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各项服务工作稳步推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伴随着思政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首先,图书馆的职能定位不明确,我们强调图书馆传统服务职能,而缺少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导致面向课程思政的专项服务意识不强、角色定位不准、服务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其次,图书馆资源丰富,但思政教育特色资源的挖掘不够,尤其是线上专题特色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2.图书馆思政育人的外部条件分析
外部机遇(O)分析。这种外部机遇集中体现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技术成熟发展两个方面。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这些重要论述为学校思政一体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图书馆课程思政教育育人的整体框架。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并迅速扩展到图书馆应用的各个领域,为图书馆“人工智能+教育”奠定了技术基础,传统的教学平台与实践基础平台,加上各类新媒体平台,构成了新时代学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多样化手段,教学平台由课堂内外延展到校园内外和社会中,既拓展了视野,又深化了服务的内涵。
外部挑战(T)分析。一方面,图书馆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跨学科的基本属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到来,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有传统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综合素养。目前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者技术素养相对不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育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图书馆思政教育是以广大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营造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多地域的学习实践、社会实践等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亲身感受,从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在思想上得到教育和升华。这就要求学生在这些实践教学中主动参与、主动融入并主动探索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但实际上,由于专业的思政教育的教师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课程的讲授、教学环节的设计仍存在理论性有余而生动性不足、目的性较强及亲和力较弱、教师主导作用突出而学生主体性不积极等问题,因此导致教育主体的参与性不强。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图书馆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1.“解放思想”提升思政教育者的思政素养
图书馆思政教育者在角色定位上既要有“规定”意识,更要有“开放”视野。作为一项育人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为目标,因此,教育者应以一种开放的视野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等基本问题。关于“是什么”的问题,思政教育者除了要注重自身图书馆和信息等专业技能的提高,还要培育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树立图书馆服务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育人的责任意识,在一些重点岗位要培养和安排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学科馆员。关于“做什么”的问题,图书馆思政教育者要全面理解和转变自身角色的意识,完善高尚的人格和提高综合素养。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图书馆思政教育者除了承担着传统借还书等服务角色,还承担着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启迪学生思想、传播社会价值和推动社会精神生产的重要职责。
2.“优化资源”夯实协同育人的物质基础
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图书馆丰富而又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是学生素养教育的物质保障。首先,图书馆需根据主题教育的需要,优化思政教育相关的资源建设,要重视对分散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四史”资料、时事专题中的思政材料,以形成专题资料库、课程教辅库,为课程教学提供生动、鲜活的资料;其次,推动图书馆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整合,拓展网络资源,并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各类传统资源“活”起来;然后,通过机构合作、馆际互借和协同共享等方式,推动资源数字化开放存取,实现资源共享。
3.挖掘“思政元素”助力协同育人工作全面展开
图书馆的职责定位和自身优势决定了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图书馆现有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1)图书馆通过举办相关主题活动,依托文献资源和文化传播的优势,在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基地作用和激励作用;(2)图书馆通过藏书建设和导读工作,切实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思政教育价值;(3)图书馆还将思政教育嵌入新生入馆、社团招新、图书流通、阅读推广、资源建设、信息阅览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4)图书馆通过为全校师生思政学习设立专题学习书架等,对一些专题思政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专题图片展和视频播放服务;(5)图书馆通过培养学生馆员,鼓励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勤工助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6)图书馆联合各学院在图书馆开展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和课程设计成果展,也能让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图书馆还可以结合“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等深层次挖掘图书馆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国、忠诚、正直、寬容的精神和情怀,更好地发挥育人和育德的双重功能。
4.“虚拟技术”拓展协同育人服务的空间
当前,现实社会的物理空间与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共同构成了智能时代人们的活动场域,图书馆思政教育者要把握并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将角色世界拓展到“网络社会”,当代学生上网与用网已经是生活学习的常态,虚拟技术能够创建一个特殊学习场景,营造全沉浸氛围,学生在学习上的“存在感”“印象性”和“直觉感受”将得到放大,以更深切的体验,学习与理解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巨大潜力。
一方面,图书馆思政教育者要提升媒介素养,将虚拟网络场景与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的认识偏好有机结合,融“教”于“导”,寄“情”于“引”。另一方面,图书馆思政教育者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空间。
5.“协同模式”升华思政教育者的服务方式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涉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需要学校与其他部门、企业、政府等各方沟通协作,图书馆通过与各主体间采用协同育人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确保学校思政实践教育工作的实效。
首先,拓展教育教学空间,形成线上线下交融的教育模式、网上网下协同的教学环境;其次,建立校内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实践、开展案例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将枯燥的思政教育理论不断地融入有生命力的现场教学活动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当代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四、结语
课程思政为图书馆突破传统的服务边界,主动谋求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图书馆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图书馆的内外部条件和机遇挑战等诸多要素,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树立新观念,谋划新思路,肩负起服务与教育的双重职能,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和服务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图书馆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20100)研究成果之一。】
(黄承红,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