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课堂
2022-05-30沐晓萍
沐晓萍
合唱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合唱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唱歌技巧,还能通过和声效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搭配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合唱歌曲中富含的情感与丰富的内容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感受美的习惯,逐渐将合唱当作陶冶自我的方式。
我们经常能够在多种场合见到合唱的身影,无论是校园内的主题式合唱比赛,还是社会中的多种文艺活动,合唱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换的角色。合唱不仅仅是歌唱方式的一种,还是抒发内心情感、创造音乐美感、激发内在灵感的有效方式。这种鉴赏美、创作美、抒发情感、陶冶内心的方式与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有着共性之处。因此,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小學音乐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合唱会作为单独的教学部分进行教学,而学生也会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接触到合唱。通过不断的发声练习、呼吸练习、站坐姿练习以及歌词理解与情感带动从而完成合唱。因此,完美的合唱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与教师在一段时间内付出努力方可获得。但是,想要收获良好的合唱效果,仅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展合唱练习,若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使用不得当,那么即使付出再多的时间与精力,往往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在合唱课堂中配合教师,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实现对合唱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互相搭配开展高效地合唱练习呢?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情况,结合合唱教学的内容制定合理化、多样化的合唱课堂教学对策,激发学生的内在合唱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并且享受合唱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合唱技巧与知识,同时能够陶冶自身情操、培养音乐素养,有效地改观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
1.开展高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课堂的切入点探索
1.1加强音乐教师团队的力量,提升教师音乐专业程度
想要让学生的合唱出效果、有质量,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合唱经验和教学技能。因此,开展高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首要切入点就是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程度。目前的小学合唱教学现状反映出,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很多音乐教师习惯了传统的音乐授课模式,喜欢对照着教材和PPT进行授课,一旦到了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时,因为缺少合唱引导经验和教学技巧而导致合唱教学质量不佳。许多音乐教师在曾经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乐理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并没有将这些乐理知识及时投入到实践之中,导致在开展真实的合唱教学时感到知识匮乏、教学生硬。因此,音乐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合唱经验、合唱技巧,能够正确、有效且多样地引导学生做好合唱准备工作、合唱各种技巧。由此可见,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音乐专业程度,夯实自己的音乐基础,才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更有质量的合唱教学。
1.2尝试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合唱的主观积极态度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任何学科想要实现教学有效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尤其是合唱教学,非常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程度,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实现搭配,这样合唱才能有效、有质量,合唱的效果也会起到渗透感染的作用。而想要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就需要学生对合唱抱有一定的热情,让学生喜欢参与到合唱之中,能够对合唱产生兴趣。因此,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若是学生的情绪不佳,那教师就需要通过多样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重燃对合唱的热情。若不然,即便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开展合唱,那学生在机械式合唱的状态下,所呈现的效果也是死气沉沉、毫无美感,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无法抒发。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合唱积极性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对合唱有期盼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合唱教学效果。
1.3根据学生的合唱需求为学生开展技巧知识传输
合唱需要情感,需要状态,但也需要专业的知识与相应的技巧。若是学生只顾着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凭借自己对合唱的理解进行合唱,那么这样的合唱自然无法实现“合”而只是“唱”。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合唱需求为学生开展技巧与知识的传输教学,让学生对合唱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根据正确的合唱方法进行排练。如大部分学生的发声位置不正确,学生总是习惯用“嗓子”唱歌,而出现的效果就是和声不和,效果不佳,学生也会在长时间的排练中感到咽部不适,出现咳嗽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需要先暂停合唱,让学生通过再次的发声练习、呼吸练习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寻找到发声的正确点,从而能够发出优美的歌声且歌声会逐渐合一。因此,合唱的知识与技巧传授是高效合唱教学中必要的环节,教室需要让学生先了解合唱,再参与合唱,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课堂的现状及问题探究
2.1合唱课堂秩序较为混乱,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小学合唱课堂呈现出许多问题,好动爱玩的性格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在课程学习中,在小学音乐合唱课程也不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组织和规矩意识,自由散漫、无纪律性可言,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游戏、休息的课程,上课时间却在干其他的事情。因而,音乐课堂常常会出现学生打闹、交头接耳的情况,音乐合唱课堂秩序非常混乱,随时都有人在窃窃私语或是在嬉戏打闹,使得合唱组织等教学课程安排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上课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主观认定致使得学生参与音乐合唱的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秩序混乱也致使得学生的心思不在合唱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对音乐合唱课程的懈怠状态,致使得学生对音乐合唱课程缺乏积极性。
2.2教师与学生不够重视合唱教学,合唱非常态化
小学音乐合唱课堂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由于合唱一般只会在特定活动或者是班会、校园活动中开展,其存在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因此,合唱课程保持着非常态化的状态,只是在必要时开展和训练。因而,教师首先就会在工作和教学安排上忽略其作用和教学效果。教师普遍认为只要开展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即可,即在学校的整体课程安排下,顺利安全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方法,做好课程管理与班级管理就好。音乐合唱课程不仅仅教授学生如何歌唱,还包含着各样丰富的基础实用的乐理知识和统一协调的团队精神,对于教师而言这是可以借鉴和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很好地锻炼机会,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故此,音乐合唱课程应该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
2.3教师合唱专业程度不高且合唱教学方法单一化
目前还存在教师的合唱专业程度不足以及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情况。首先是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程度不足,教师自身所具备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参差不齐,可能教师会指挥却不会弹钢琴,会乐器不一定会乐理知识和合唱技巧,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师的专业程度影响着合唱课堂教学的效果,优秀的专业教师或教师团体是高效合唱的保障。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单一固定且局限的问题,教师可能对学生在合唱之前只是简单进行乐理知识的讲解,简单练习发声就急忙进入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引用“击鼓传花”游戏让学生更好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强弱,用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丰富音乐元素,更好地融入合唱。
3.开展高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课堂的多样化对策探讨
3.1借助多样教具激发学生合唱热情并传授基本乐理知识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学生需要首先对合唱燃起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合唱练习之中,也才能够与教师实现良好的搭配。因此,教师需要首先调动起学生的合唱情绪,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合唱之中。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单纯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认为合唱与其他知识学习并无区别,从而无法对合唱抱有好感。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样的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让学生在教具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合唱之中,且教具的使用还可以将合唱所需要的乐理知识向学生传输,让学生不再是通过“听”的方式学习基础乐理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实际的“做”实现乐理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使用“鼓”这一教具,让学生先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在教师击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力度的不同让敲打的节奏有强弱变化,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强”“次强”“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节奏型进行击鼓,教师可以击打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让学生通过鼓声初步了解不同的节奏型,还可以了解附点音符、休止符等,从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习乐理。且游戏的使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游戏开展合唱知识的学习。
3.2借助多种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做好合唱准备工作
开展正式合唱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开展一定的合唱准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做足准备后开展更加有效的合唱训练。很多教师会发现合唱教学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合唱期间经常出现发音不准、发音效果不佳、换气不规律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合唱的效果。因此,合唱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不过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准备工作,但是引导的方式却并没有效果。目前教师习惯让学生合唱之前进行阶梯式发声练习,之后就让学生进入合唱正式训练,但是这种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好准备。教师需要纠正学生的呼吸与发声,因为呼吸规律、准确是发声准确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腹式呼吸”,即将气息贮存在腹部,若是学生无法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平躺自由呼吸,感受何为“腹式呼吸”,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在彼此发声时轻按对方小腹,通过触感感受是否有对抗的力量来判断发声位置是否准确。教师需要通过这些感官体验来帮助学生做好合唱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逐渐摸索到合唱的技巧。
3.3根据学生的合唱实际情况采用阶梯式难度教学模式
合唱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因此教师选择合唱的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唱基础进行。许多教师会因为教学简单而一直让学生进行齐唱型合唱,而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情况,直接要求学生进行二声部甚至四声部和声训练。这两种选择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合唱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逐渐降低对合唱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的实际合唱基础进行选择合唱模式,如对于那些刚刚接触合唱训练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型简单、内容易懂的齊唱歌曲,让学生先通过齐唱训练来摸索互相配合的合唱效果,通过齐唱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合唱经验;而对于那些已经接受一段时间合唱教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合唱学习的程度选择二声部或者四声部合唱,让学生分成几个声部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摸索“和声”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二重唱等等模式。
3.4在合唱基本成形基础上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感使合唱升华
合唱并不仅仅是“唱”,而是需要在“合”的基础上将歌曲的情感抒发出来。合唱需要打动的不仅仅是台下的观众,还有台上合唱的学生。借助有效的合唱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抒发内在情感是相当必要的,这也是促使合唱质量升华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在合唱基本成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停下练习,仔细阅读歌词,体会其中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尝试将自己带入到其中,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合一。教师还可以针对歌曲的作曲背景、作者生平等历史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歌曲内涵,从而在后续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情感带入其中,不知不觉地带有感情进行合唱,所处的和声效果自然也就更好。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有效方式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抒发,陶冶学生的内在涵养,让学生对合唱的意识层次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合唱训练仅仅会出现在某些重大活动之前,而并不会成为音乐教学常态化的一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合唱的接触程度与积极程度都达不到要求。而合唱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操,丰富学生的细腻情感,让学生可以通过合唱实现情感的表达与内在认知的升华。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唱情况,站在学生切实发展的角度为学生制定合理化的合唱教学对策,让学生爱上合唱、享受合唱,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造美、鉴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