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OSviewer的国内《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可视化研究
2022-05-30马志燕
一、引言
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大唐狄公案》在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高罗佩先生以狄仁杰担任各地县令时所办的案件为线索,使用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用英语创作了《迷宫案》,所描述的案件均案情凶险,情节十分扣人心弦,一经发表,便在欧美引起了轰动,深受读者喜欢,后续,他又创作了其他案件系列小说,统称为《大唐狄公案》,130余万字的《大唐狄公案》由多个独立的侦探故事组成。来自东方社会的狄公(Judge Dee)在西方读者那里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了像福尔摩斯一样的神探。许多西方读者正是通过《大唐狄公案》了解到的中国文化,进而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唐狄公案》不仅是一本畅销的英文侦探小说,也是西方读者了解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的一扇窗口。多年后,陈来元和胡明将这一系列英文小说翻译成中文,让这一作品又回到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之内,并大受欢迎。甚至《大唐狄公案》中文译本使许多中国读者对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
近年来,对《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的研究逐渐增多,该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亟待梳理和分析,黄海燕[1]对在国内1960—2013年发表的有关高罗佩和《大唐狄公案》研究的论文专著,从研究数量和主题、各研究主题研究角度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人工归类和统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使用过任何的科学计量方法对《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也暂无利用可视化技术剖析《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的相关研究,无法对《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研判。本文借助科学计量学分析工具VOSviewer,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7月20日的有关《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厘清这些年来《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的整体脉络,剖析和预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分布、前沿动态,希望可以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学术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本研究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以“(主题:狄公案)或者(主题:高罗佩)”为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了1999—2022年“大唐狄公案”相关主题的所有文章,检索获得文献56篇,为了防止遗漏,又以“(主题:大唐狄公案)和(主题:高罗佩)”为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检索,通过人工筛选,剔除了非相关主题的论文和重复论文,导出了需要分析的文献共75篇。
(二)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分析,VOSviewer软件是众多科学知识图谱软件之一,即通过“网络数据”(主要是文献知识单元)的关系构建和可视化分析,实现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展现知识领域的结构、进化、合作等关系,其突出特点是图形展示能力强,适合大规模数据。
2.研究方法
手动文献计量分析具有耗时长、数据不完整、评价分析主观等缺点,文献计量分析能够克服这些缺点,真实客观地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状况。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VOSviewer软件,本文对从中国知网建库至今,有关《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等数据进行了图谱分析,并对图谱进行了结果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文献年度分布
从图1可知,在1999年之前,基本上未发现关于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的文章,自2000年以来,国内关于《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呈现递增趋势,从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数量上看,2010年以后,文献数量相比于之前大幅增长,因此,笔者认为,近些年关于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热度正高,本文的研究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75篇检索论文中,期刊论文占比84%,硕士论文占比13.33%,博士论文占比1.33%,近年来,在发表的关于《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方向的论文中,王宏印[2]于2016年发表的《朝向一种普遍翻译理论的“无本回译”再论——以<大唐狄公案>等为例》,在该领域被引用的次数最多,达55次。而王凡在该类方向发表的文章最多,在75篇检索论文中占了12篇。
(二)主要作者分析
如图2所示,在75篇检索论文中,共涉及61位作者,按照其发表的论文篇数进行图示表示,其中分布范围较大的,表示在该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在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领域,共有7位作者的发文量超过3篇,其中学者王凡发表的论文数量为12篇,学者岳坛发表的论文数量为5篇,其余5位作者的发文量均为3篇。王凡[3][4]主要对《大唐狄公案》中译本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其反映的各种文化观。岳坛[5][6]则主要对高罗佩《The Chinese Maze Murders》自译的社会學进行解读。其余作者如左梦琳和胡勤[7][8][9]共同发表了3篇文章,主要对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对公案小说叙事特点的改进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张枝新和张德让[10][11][12]共同发表了3篇文章,主要对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文图本,以及域外传播进行了研究;宇文刚等人[13]主要对文化回译下的自译进行了研究。根据使用VOSviewer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这个领域的作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聚类,各自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
(三)文献学科领域分析
分析某研究领域文献的来源期刊,是研究人员研究该领域的重要情报源。通过研究领域检索,发现关于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研究的相关文献来源,主要分布在哲学与人文学科类、社会学科类,从哲学和人文学科类看,其占比是96%,而从社会学科类看,占比为58.67%。因此,关于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中译本研究,大多出现在哲学与人文学科类、社会学科类研究中,真正了解关于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中译本,需要重点关注哲学和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两大类。
(四)研究热点解析
VOSviewer软件应用的核心思想是“共现聚类”,即通过不同的颜色去分辨不同的类别,分布在相同颜色的两个事物,代表它们之间是相关的,而根据节点大小的不同又能区分出不同关键词的重要程度或强度。本文通过借助关键词共现(Co-occurrence)这一可视化分析手段,并以共现网络图谱中的节点大小、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及共现的聚类分布为依据,对近30年国内关于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热点话题进行挖掘和判定。
通过VOSviewer文献可视化工具,本文对关键词进行图示聚类分析,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中,圆形节点的大小代表了该关键词在该主题中的重要性高低,圆形节点越大,则重要性越高。图中的连线则代表了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按照颜色聚类,主要可以聚类为4个主题。主题1在图谱中的聚类为红色,包含的关键词有高罗佩、公案小说、改写、选材等。综合检索文献分析结果,可以将该研究主题归纳为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本所反映的公案小说写作研究,包括该小说所反映的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及其反映的法律思想。主题2的颜色为绿色,包含的关键词为古代公案小说、侦探推理小说等。可以将该研究主题归纳为《大唐狄公案》中译本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以及所反映的各种文化观。主题3在图谱中的聚类为蓝色,包含的关键词为《大唐狄公案》、侦查学、中国文学走出去、外宣、中国形象等,可以将该研究主题归纳为《大唐狄公案》中译本在外宣和构建中国形象方面的作用。主要研究高罗佩在《大唐狄公案》中对中国形象的感知与建构、在帮助西方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主题4为橙色,包含的关键词为文化调适、无本回译、异语写作等。可以将该主题归纳为《大唐狄公案》译本的回译翻译研究。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叙事身份、叙事机制、叙事功能。不同的颜色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其中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公案小说关键词节点较大,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主题,因此,在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的研究中主题广泛,分别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不同形象及文化观。
词频是指词语在所分析的文档中出现的次数。某个关键词在某个领域文献中出现频次的高低,能充分说明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从主题方面统计,关于国内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中译本研究关键词频次分布,如表一所示。
如表一所示,本文根据关键词出现频次,选取出现频次靠前的10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其中,在关键词频次分布中,高罗佩和《大唐狄公案》所出现频次分别为50次和48次,占主要分布,符合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他关键词重点从翻译学角度对《大唐狄公案》叙事、形象塑造以及文化观等角度进行了研究。
四、结语
总体而言,国内《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数量不是特别多,但近年来在逐渐增多,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国内研究热点较丰富,包括公案小说研究、翻译策略选择、译者能动性、叙事视角、文化传播和形象构建作用等。学者研究以独立研究为主,在合作研究方面有待加强,有关具体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分析的论文数量偏少,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讨论的论文数量也不是很多,有待与各种翻译理论结合,从翻译过程和翻译主体等各个方面挖掘更多的研究热点,跨领域交叉合作或许是《大唐狄公案》中译本研究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海燕.高罗佩《狄公案》研究现状与进展[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02):62-66.
[2]王宏印.朝向一种普遍翻译理论的“无本回译”再论——以《大唐狄公案》等为例[J].上海翻译,2016(01):1-9+93.
[3]王凡.西方汉学家中国古典文化情结的宗教式投射——论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僧侣形象塑造[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03):104-111.
[4]王凡.汉学家高罗佩的道教文化观——以《大唐狄公案》道教书写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18(11):49-57.
[5]岳坛.高罗佩The Chinese Maze Murders自译的社会学解读[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3):128-131.
[6]岳坛.操纵理论视角下高罗佩英译《武则天四大奇案》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7]左梦琳,胡勤.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对公案小说的改进与发展[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7(03):69-73.
[8]左梦琳,胡勤.论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对公案小说叙事特点的改进与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6):119-122.
[9]左梦琳,胡勤.德与智的结合——论高羅佩笔下的狄公形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6):181-183.
[10]张枝新,张德让.高罗佩《狄公案》译本图文缝隙及中国形象建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97-103.
[11]张枝新,张德让,徐程程.《狄公案》域外传播及国内研究述评[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1,39(04):21-25.
[12]张枝新,张德让.《狄公案》英译本插图的叙事建构[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3):49-53.
[13]宇文刚,安秀梅,张添羽.文化回译下的自译研究——以《狄仁杰奇案》为例[J].中国翻译,2020,41(02):107-115+189.
(作者简介:马志燕,女,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