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等院校产教融合的博弈模型研究

2022-05-30丁磊周进进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产教融合

丁磊 周进进

[摘 要]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探索行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文章基于产教融合博弈模型,在满足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情况下,探究产教融合中合作问题的根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立完整的信息渠道;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博弈双方主体利益;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法规,明确产教融合过程中主体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等多项突破产教融合博弈困境的策略,为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提供持续稳定的保障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教育;博弈模型;产教融合;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101-04

目前,要实现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十分迫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要求,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突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职业特色,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不断发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高等院校的具体举措应包括: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使专业设置、学科类型、育人层次以及多样性结构合理分布,最终形成应用型、技能型的育人模式。依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设定的标准,高等学校可以分为综合性研究型高等院校、专业应用型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高等院校、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高等学校的设定不同,标准中的育人目的也不同,因此要对学生实行差异化管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院校为多科性或者单科性的高等院校,亟须创新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以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差别,其培养过程更重视社会的需求特性。在专业学科背景下,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通常以培养不同类型人才为目标,实行差异化管理。专业应用型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高等院校主要指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亟须创新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这种新的需求催生了一种新教育体制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育,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学科背景为依据,实现应用能力、专业能力的均衡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培养模式,是以学科应用为基础、优化学历和职业教育结构、培养既有“基础特色”又有“技术应用”的人才的教与学活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设需要依托专业优势,基于行业需求,注重能力培养,深化产教融合。高校需要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以突出多方优势,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多元化人才。

一、产教融合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各种政策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各类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高校大学生就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的“双创”到“三创”是一次重要的变革,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提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而提出的更高要求。产教深度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使高校学生充分就业,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育人质量提升的问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细化了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意见》还指出,应用型教育不是本科职业教育的简单上移,其办学模式必然有异于其他类教育的特征。

产教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产业转型密切相关,因此应在此背景下对混合式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目前,高等教育虽然十分关注产教融合,但相关对策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多为宏观领域的泛泛而谈。产教融合微观视角的研究也较少,尤其是在探讨產教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律和机制等方面十分欠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校育人模式是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之一。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高校需要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实践、学生参与各类比赛等方式培养具有“三创”能力的本科复合型人才。高校应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拓展、以项目实践为抓手,将实践与教学深度融合,保障学生“三创”的主动意识,使其快速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和职业能力培育企业存在体制冲突,导致计划型运作模式与市场化趋势产生矛盾与博弈,抑制了职业能力培育企业参与办学和改革的积极性。

2.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抑制了职业能力教育的发展。目前高校主要专注于学历教育,其高等性与职业化经常被人为割裂,在职业化难以实现的背景下,以高等学历教育替代职业培养的局面并未改变。

3.高校现有的“近亲式”内部管理模式与其教师队伍存在先天不足,制约了高校职业能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成了高校发展的又一瓶颈因素。

高校应基于市场最新的人才需求和人才技能需求,结合应用型本科职业能力教育的宏观指引,带动与企业的双向联动,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最终建成“双主体”的育人模式。在“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等模式下,高校按职业能力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职业技术标准制订专业课程标准,深度对接行业技术发展,完善“产教融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现代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标准。

二、产教融合博弈模型

(一) 产教融合博弈模型

博弈理论 : 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然后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弈理论已经成为分析经济问题和其他领域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其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正逐渐影响各个学科和领域,将其引入高等教育能够使教育问题获得新的方法论。

高等院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作为独立者,有独立的利益和需求。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实验实践、竞赛等,为高校提供了行业的能工巧匠。高校教师以进入企业的模式为其员工培训、横向项目课题等提供支持。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如果双方能够实现深度合作,就既可以培养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又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博弈理论中的双赢。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融合操作过程并没有真正实现,因为在“博弈论”中,校企双方作为理性经济人,其各自的利益诉求与信息约束了双方的服务支出,没有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可将高校和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通过博弈过程的利益权衡来判断产教融合主体的博弈模型。产教融合主体博弈模型中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高校和企业作为博弈的主体,存在两种独立策略,即合作和不合作。如果高校和企业双方表现比较积极主动,那么就是合作态度;如果高校和企业双方表现十分消极或者契约背离,那么就是不合作态度。高校和企业的博弈过程应该是基于信息完全且对称的状况下追求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假设: aij、bij=产教融合不同策略下高校和企业的效用为(i,j=1,2),其中(i,j)表示产教融合的策略组合,i为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采取的策略,j为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采取的策略;1为双方合作,2为双方不合作。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博弈双方对采取行动的策略行为和收益做出评估,进而采取收益最大化的博弈策略。在不同策略下,博弈双方产教融合效用矩阵图见图1。

在图1所示的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作为博弈主体,双方根据实际过程和受益状况分析做出是否合作的决策。一般根据博弈论,在单次静态博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趋于按照“纳什均衡”进行决策;在多次博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根据多次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双方主体合作共赢的决策。

(二)产教融合博弈模型分析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大多有独特的利益诉求,或是存在体制冲突,导致计划型运作模式与市场化趋势的矛盾与博弈。持续的矛盾冲突使合作难以深入,因此合作博弈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是一个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双方利益共同增长的过程。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如果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双方具有等同收益,且双方合作所取得的收益要优于不合作时双方各自独立的收益。高校和企业主体在采纳不同策略的状况下,c表示合作策略的博弈方收益;d表示不合作策略的博弈方收益,则a11,b11=a;a22,b22=b;a12,b21=c; a21,b12=d。

1.当产教融合博弈双方的收益值满足条件a>d且 c>b 时,即产教融合博弈双方处于合作状态,这是唯一的纳什均衡,也是博弈模型帕累托最优方案。在博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主体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中,只能依托合作共赢策略,主体双方的合作策略收益优于非合作收益。因此,高校和企业作为产教融合主体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2.当主体双方收益值满足条件 a<d 并且 c<b 时,该模型即为 “囚徒困境”问题。在(不合作,不合作)策略下,可达到纳什均衡,可做出选择。根据博弈论模型,囚徒困境中的策略选择一方面取决于主体,另一方面取决于对方,是双方面的策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的囚徒困境模型中,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双方共同利益都将受到损害。因此,在产教融合博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同发展等模式实现共赢。

3.如果主体双方收益值为 a<d 并且 c>b,那么(合作,不合作)与(不合作,合作)成为博弈模型的两个纳什均衡。因此,高校和企业主体只有在双方不合作时采取合作策略或者合作时采取不合作策略才能达到均衡。

4. 当主体双方收益值满足条件 a>d 并且 c<b 时,(合作,合作)与(不合作,不合作)成为博弈效用矩陣中的两个纳什均衡。当主体双方博弈利益达到最大值时,(合作,合作)成为帕累托最优解。产教融合的高校与企业在长期合作关系中,通过建立互信互融的机制,可以达到双赢。

(三)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博弈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以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为支撑,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物流管理基本操作技能、较强的物流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面向地方空港物流枢纽片区、都市圈、长三角辐射内的各类物流企业和产业园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岗位群与相关业务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博弈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1. 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市场需求对接

当前,我国进入了“智”时代,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与市场需求接轨。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各专业划分明确,且专业之间的融合度较小,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范围比较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有一定差距,与企业需求无法契合。

2.专业产教融合培养体系不完善

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元素支撑、实验实践较少、创新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衡等问题,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甚至将创新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零散的通识选修课,并只面向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开设,课程数量少,受众范围小,未能实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且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贯穿于不同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缺乏完整的实验实践以及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3.专业产教融合课程缺乏平台和模块化管理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内容设置更是强调其工具特性,忽略了工程系统问题。在专业课程中,学生学习了物流工程、工作方法、采购管理等系列专业课程,但系列专业课程只提供了解决物流问题的工具,缺乏彼此的互通与知识的互融性。学生在处理实际案例或项目时,往往会出现工具选择的迷茫与不确定性,造成所学知识无用或者不会用的现象,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

三、提高产教融合耦合度路径

(一)建立完整的信息渠道

产教融合的博弈是通过高校和企业双方做出最合适的选择策略,最终实现教育生态系统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产教融合的双方常常出现信息传递的不对称甚至失真,导致在做出决策时没有达成共识,从而无法实现关系协同,只能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假设和相关决策,导致最终产教无法深度融合。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主要通过倡导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和政府联合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校教师首先要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对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成完整的市场需求调研报告。在此过程中,熟知专业岗位标准的企业专家对物流岗位进行分析,获得该专业所需的完整工作任务体系。教师再针对岗位需求进行任务分解,确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这样分析出来的职业能力以及细化部分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培养出胜任物流岗位的学生。同时,正确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段性成果,建成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主体间信息无障碍沟通平台。

(二)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博弈主体双方利益

政府以第三方视角,利用经济手段引导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发挥各自优势。高校教师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主体,在此过程中企业和社会专家辅助其完成产教融合开发的工作。而政府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既是产教融合机制的推行者,也是改革的監督者。在政府的支持下,物流管理专业所在高校和企业要共同明确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产教融合提供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满足产教融合发展的各种保障条件。

(三)构建健全的产教融合政策法规,明确产教融合过程中主体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高校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和梳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产教融合主体间平衡的义务和责任,疏解产教融合博弈困境,实现产教融合主体的博弈均衡。要构建健全的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机制,从协议、政策法规等方面明确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权益,通过明确的契约或法律协议,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主体间的博弈均衡。

四、结语

本文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产教深度融合耦合路径设计,为产教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整的信息渠道;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博弈主体双方利益;构建健全的产教融合政策法规,明确产教融合过程中主体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等多项疏解产教融合博弈困境的策略,使博弈主体通过博弈的相关策略共同形成稳定、和谐的产教深度融合教育生态系统。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1-02-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2021-02-1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

[3] 钟秉林,周海涛.独立学院发展再审视[J].教育研究,2019(4):83-90.

[4] 杨国良.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提高校企合作耦合度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34-36.

[5] 胡茂波,吴思.博弈论视野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3):11-13.

[6] 石凯明.教育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博弈论分析[J].亚太教育,2015(30):219.

[7] 周卉,郑育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下的独立学院战略选择与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9(6):108-112.

[8] 张志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困境与纾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4):12-18.

[9] 黄蘋,黄光芬.瑞士现代学徒制中“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案及启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3):142-247.

[10] 王永春,张向红.共赢导向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博弈风险规避设计:以校企共建百果园职教联盟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10):44-47.

[11] 谢志平,应建明.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3):6-10,28.

[责任编辑:李香莲]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