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凄神寒骨”释义质疑

2022-05-30庞仿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延吉全唐诗延边

庞仿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教师。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中“凄神寒骨”一句,教材及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均解释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似将“凄神寒骨”的“凄”理解为凄凉,将“骨”理解为“骨头”,明显有以今律古之嫌。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凄神寒骨”的“凄”

教材将“凄神寒骨”的“凄”解释为“凄凉”,认为是游览小石潭的人“感到心情凄凉”。这样理解,既不符合语境,也不合乎“凄神寒骨”的结构。

从语境看,“凄神寒骨”的主语应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而非“坐潭上”的游览者,因而不能理解成环境“感到心情凄涼”。

从“凄神寒骨”的结构看,“神”“骨”相对为文,“凄”“寒”相对为文,因而“凄”应是寒、寒冷的意思。这有文献可证。《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杜预注:“凄,寒也。”[1]《集韵·齐韵》:“凄,寒凉也。”[2]下面诗句中的“凄”就是寒冷的意思,唐陆海《题奉国寺》:“新秋夜何爽,露下风转凄。”[3]明陈宪章《冬夜》:“长夜气已凄,木棉被重裘。”[4]因而“凄神”是使人心神寒冷的意思,而非“感到心情凄凉”。

历代文人对“凄神”一词的使用,也可证明这点。宋洪迈《夷坚丁志》卷八《华阳洞门》:“俄抵一大林,阴森惨澹,凄神寒骨,怖悸疾走。”[5]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九“栖霞洞”:“入其中,穹然如夏屋,双巨石相倚为闬闳,毎风从南来,穿谽呀而出,辄凄神寒骨,不可久立,故暑游最胜。”[6]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九:“入其中,穹然如夏屋,双石相倚为闬闳。风从南来,谽谺而出,寒骨凄神,不可久伫,故暑游最胜。”[7]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注》卷三:“驻舟其下久之,峡转峰旋,舟层层如入螺尾,乍出阴崖,乍入阳窦,凄神寒魄,一日不知几变。”[8]显然,以上例子中的“凄神”都是讲因环境阴冷而使人心生寒意。

二、“凄神寒骨”的“骨”

在古诗文中,“骨”常与“心”“神”“魂”构成对文(指处在平行的相同结构中位置相对应的两个词,其意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表示内心、精神之义。喻坦之《陈情献中丞》:“取进心甘钝,伤嗟骨每惊。”[9]李山甫《赠徐三十》:“朱排六相助神耸,玉衬一厅侵骨凉。”[10]赵翼《瓯北诗话·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是遗山之于苏黄,可谓染神刻骨矣。”[11]这些例句中的“骨”字,或表“内心”,以述心中的感觉;或表“精神”,以指感受深切。“凄神寒骨”也是如此,“神”“骨”相对为文,“骨”显然也是内心、精神的意思,而不能理解为“骨头”。

《文选·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李善注:“亦互文也。”[12]李善所说的“互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对文”。从李善的注解可看出,“心”“骨”相对为文,“骨”就是“心”的意思。“心折骨惊”就是形容内心极度惊骇。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13]今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骨”条曰:“骨,犹心也。……骨欲折犹云心欲折,心欲折犹云魂欲断也。”[14]可见“骨欲折”就是指内心极度悲伤。这些观点已被当代权威的语文工具书采用,《汉语大字典·骨》就有“犹言心、魂”的义项[15],《汉语大词典·骨》也有“指心神,心意”的义项[16]。验诸古代诗文,信而有征。孟浩然《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落羽更纷飞,谁能不惊骨。”[17]“惊骨”就是“惊心”,意谓内心受到震动。元稹《别李十一》:“闻君欲去潜销骨,一夜暗添新白头。”[18]“销骨”就是“销魂”,意谓内心非常伤心。姚合《闻新蝉寄李余》:“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19]“骨欲惊”就是“心欲惊”,意谓心中会害怕。

当“骨”表示内心、精神之义的时候,常与同义语素“心”“神”组合成同义复词“心骨”“神骨”,意思仍然是内心、精神。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20]“心骨冷”就是心冷的意思。黄庭坚《鹧鸪天》:“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21]“心骨寒”就是心寒的意思。周霆震《断臂吟》:“黄埃儿啼夫死官,倦游逆旅心骨酸。”[22]“心骨酸”就是心酸的意思。白居易《寄崔少监》:“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23]“神骨爽”就是精神舒爽的意思。司马光《寿安杂诗十首·灵山寺》:“渐闻林下飞泉鸣,未到已觉神骨清。”[24]“神骨清”就是精神清朗的意思。刘攽《桃源》:“山中道人多百岁,翠发萧条神骨异。”[25]“神骨异”就是精神特异的意思。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古代文献中的异文取得旁证。所谓异文,是指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出现文字上的差异。它能帮助我们求证词义。姚合《闻新蝉寄李余》“每到闻时骨欲惊”一句,曹寅主编《全唐诗》在“骨”字下注有“一作‘心”[26],可见“骨欲惊”就是“心欲惊”。司马退之《洗心》“始觉精神清”一句,曹寅主编《全唐诗》在“精神”下注有“一作‘神骨”[27],可见“精神”和“神骨”的意思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根据“凄神寒骨”的结构、文章的语境以及大量文献用例,我们认为“凄神寒骨”应理解为“使神凄,使骨寒”,凄、寒都是寒冷的意思,神、骨都是心神的意思。“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可以翻译为“我们坐在潭边,只见四周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无人,使人心生寒意,引发深深的忧伤”。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034.

[2]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3.

[3]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670.

[4]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2.

[5]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600.

[6]潜说友.咸淳临安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115.

[7]田汝成.西湖游览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00.

[8]屈大均著.李育中等注.广东新语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70.

[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4440.

[10]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4001.

[11]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81.

[12]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239.

[13]杜甫撰.王学泰校点.杜工部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63.

[14]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843.

[15]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出版集团等,2010:4695.

[16]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7283

[17]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884.

[18]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2500.

[19][2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3120.

[20]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2586.

[21]黄庭坚.黄庭坚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372.

[22]顧嗣立.元诗选(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178.

[23]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2724.

[24]司马光.增广司马温公全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350.

[25]刘攽.彭城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00.

[27]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5184.

猜你喜欢

延吉全唐诗延边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罗永浩
延吉冷面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