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轼古诗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评价研究
2022-05-30廖春敏
摘要:课程资源开发是当今课程发展的重点,对苏轼古诗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可以充分发掘其“定篇”魅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古诗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教师要抓住苏轼古诗文中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其进行资源开发,从教科书和教科书以外的作品资源出发,开展多样化整合教学,全面评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校资源配置,重视完整全面的课程评价反馈。课程资源开发与评价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配合,这样才能使语文能力、知识、情意素养要素贯穿课程开发和评价过程。基于此,文章从课程开发策略及课程评价内容入手,阐述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及意义,以学生为本,开发出新颖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苏轼;古诗文;课程资源开发;语文核心素养;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I206.2;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3
课程资源开发是当今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课程资源可由任课教师自行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苏轼的古诗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出发,利用现代社会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拉近学生与古代文人的距离,深层开发课本及课本外的语文内涵,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1 苏轼古诗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的总和。语文课程资源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可以使用课内和课外的所有有效资源。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是全方位与学生沟通互动的过程。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是个‘公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形成一种开放的格局,就要努力贴近生活,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去。”[1]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新课改要求课程创新化建设,课程建设全力为学生服务,提高课程可利用度。从这样的教育目标出发,挖掘苏轼古诗文的内涵,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从多方面教会学生建构、把握整体性知识,将苏轼的作品从教科书中“拎”出来,放到真实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到沟通点,感悟苏轼穿越历史风尘带来的力量。
2 苏轼古诗文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2.1 深挖教材,拓宽知识面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而且是经过筛选后的学习资源。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中共有两篇苏轼的作品,一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是《赤壁赋》,这两篇作品都与赤壁相关。“赤壁”是苏轼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因此,挖掘其作品的深层内涵,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对苏轼人生的介绍也是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知识补充,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苏轼。但对“赤壁”的介绍不能简单停留于背景知识的补充,该意象的特殊内涵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之一。教师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到词本身的特点,不能仅仅为考试而教学,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知识点后,还要专注于对文本和意境的理解。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诵读,感受这首词中气势磅礴的宏大意境。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感受词文本的魅力,充分體会词人的情感,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
人教版教材中,对这首词的注释十分清晰,不仅有对作品出处和文言知识的详细解释,还有一幅插画供学生赏析。该插画名为《赤壁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深挖教材意味着学生和教师都面临双层考验,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学生要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积极与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建设符合学情的趣味课堂。
2.2 专题教学,构建知识集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秋玲认为,“专题教学是以语言思维为基础,构建思维为主线,读写为两翼,纵向垂直贯通,横向跨学科融合,阅读文学经典,有序发展学生读、思、写能力的课程模型”[2]。苏轼古诗文专题教学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主体,加深学生对苏轼古诗文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作品的阅读经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苏轼的其他古诗文作品,教会学生梳理清楚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用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对文言作品的解读能力;专题教学将苏轼的作品放在一起开展教学,可以打破单篇作品之间孤立的状态,增加课文之间的连接,整合相似的知识点,了解不同作品的差异,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有益于学生整合记忆。
苏轼作品的专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苏轼印象深刻,掌握苏轼作品的特点和背景,加深对宋代文学的了解,进而对传承宋代文学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同样具有教育价值而没有选入教科书的作品开展专题教学,如苏轼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教科书仅选取了第一篇,第二篇《后赤壁赋》也非常精彩,教师可以对此进行教学设计,将其引入课堂。这样就能切实保障课后阅读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赤壁赋》的深度。
开展苏轼作品的专题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苏轼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了解苏轼的各种类型作品,全面了解苏轼的写作风格和文化价值。专题教学还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探究性的综合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3 阅读传记,丰富知识储备
阅读人物传记是全面了解人物的重要途径。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把屈原、陶潜、杜甫和苏轼视为中国最伟大的四位诗人,“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3]。阅读人物传记,是学生将人物与作品连接起来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苏轼的传记,学生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待生命、对待生活苦难的积极态度及其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这些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此外,苏轼传记的阅读教学需要学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传记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并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具有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活动。
3 苏轼古诗文课程资源的课程评价
3.1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点。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关乎整个课程评价的结果,是检查和分析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五个层面,即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组织方法、课堂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课堂教学设计是完整课堂教学的设计构想,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结合名师课例,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赤壁赋》教学中,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理解文言文中情景理互相交融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赏析《赤壁赋》的语言特点,学习骈、散结合的散文文体特点。应以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设计,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是否具有逻辑合理和循序渐进的结构特点。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讲授《苏轼传》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关于苏轼生平故事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既可以推动课堂教学,又是课堂评价的重要信息素材,教师要对课堂提问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充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充分搜集有效信息,观察学生反应,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觉评价和自我反思是判断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三,对课堂教学组织方法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学趣味激发等教学方法入手。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导入,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诵读法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氛围着手,教师科学使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调整课堂节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四,课堂教学素质主要评价教师课堂语言使用是否规范、语言是否文明得体、教资教态是否得到学生认同。教师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拥有文明优雅的教学素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教授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打造活泼生动的课堂。
第五,课堂教学评价用以确定教师是否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既要找出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又要给予学生肯定和正向的评价,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念奴娇·赤壁懷古》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这一问题,对此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够全面,教师要在学生不完整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形象,同时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允许他们带着动作朗诵。总之,对学生的进步,教师应该不吝啬夸奖。
3.2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及结果的评价”[4]。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对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3.2.1 语文能力素养方面的评价
苏轼课程资源多为文言诗词和文章,学生学会阅读古诗文是重要的能力目标,同时语文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在诵读法贯穿的古诗词教学中,应判断学生是否正确体会古诗意境、学会有感情朗读。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诵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时,可将慷慨激昂的朗读作为判断学生朗读能力的标准。教师要对学生的课上朗读表现给予评价,帮助他们准确生动地诵读。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语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是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准,要考虑到学生是否独立思考、表达是否清晰。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要及时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注意规范、细节,在课堂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2.2 语文知识素养方面的评价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关键作用,对学生知识素养的评价可以从学生掌握的苏轼相关背景知识、喜爱的苏轼古诗句、积累的写作素材等方面着手。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苏轼知识竞赛,根据《苏轼传》来出题,如苏轼的字、号、所属流派等,通过知识竞赛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教师也可以布置作文作业,比如让学生以“你了解的苏轼”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在批改作文时可以据此判断学生对苏轼的了解程度。此外,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是直接的评价方式,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判断学生学习《赤壁赋》时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且一对一的沟通可以照顾到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
3.2.3 语文情意素养方面的评价
语文情意素养评价主要关注学生从作品中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传承。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属于高中语文课本的“定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经典作品的权威内涵,了解与欣赏经典作品,还要从经典中得到启发。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读书汇报,共同分享,这一环节的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共同为汇报者打分,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领会到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却泰然处之的潇洒及其作为艺术全才的辉煌成就。教师要判断学生是否从苏轼古诗文课程资源中领会到了苏轼的魅力和宋代文化的繁荣。同时,可以巧妙地使用档案袋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档案袋用于记录他们的学习成果,包括作文、读书报告、绘画以及各种表现等。
4 结语
专题类课程资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同时也少不了学校的全力支持。依托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要用专业的理论和完整的计划开展课程评价活动,发挥课程评价的最大价值,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黄初.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0-41.
[2] 张秋玲.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2):4-7.
[3]汤克勤.关于古代文学课程“苏轼”章的教学[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2):107-109.
[4] 李森,陈晓瑞.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50.
作者简介:廖春敏(2000—),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