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图形设计中的视觉修辞与应用探究

2022-05-30杨鸿延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多模态文字图像

摘要:文章探讨汉字图形中的视觉修辞形态、功能和应用的价值与意义,从汉字图形的双重属性与特点切入,通過语言学与符号传播学的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揭示汉字图形设计视觉修辞原理及其广泛的应用特性与价值。汉字图形具有言、文、图合一的表意属性与视觉特征,因其独特的文化传播形态与艺术感染力,也是形意相生的视觉话语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从形式到语义的多模态视觉修辞能力,拥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基于此,文章对汉字图形设计中的视觉修辞与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汉字图形;视觉修辞;文字;图像;语言;多模态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3

语言与图像是人类信息符号交流与传播的基本方式。文字作为视觉性的语言载体,兼具言语和图像的符号功能与承载能力。在视觉设计艺术中,运用图形化文字的艺术处理方式,可以将言语、文字与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构成形态与视觉话语模式。特别是有着拟物象形造字传统的汉字图形,可以完美构建起具有表音、表意与表形三种符号功能的符号共生体,有效提升传播力与表现力,也能构建起与文学修辞近似,但比文学修辞更形象生动、更具表情功能与艺术魅力的视觉修辞能力。

1 视觉修辞的概念

修辞,即修饰文辞[1],这通常是对语言表现技巧的狭义阐释,也是传统语言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在视觉图形的艺术构成和表达中存在修辞问题,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视觉传播与结构主义符号学思想兴起的重要产物。“视觉修辞”的概念,最初由法国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罗兰·巴特(Roland Bathes)与其弟子传播学家杰克斯·都兰德(Jacques Durand)明确提出。学者祝欣琳的《国外视觉修辞研究的动态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等论文研究表明,目前国外有关视觉修辞的研究成果和定义,主要具备如下三个特征:一是科学研究对象十分广泛,二是研究理论更加多样化,三是对视觉修辞的功能研究仍处于主要地位[2]。国内有关视觉修辞的研究热点大致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一是视觉修辞研究问题,二是视觉修辞的研究方式,三是视觉修辞的研究重点和方法[3]。学界中较早明确提出视觉修辞理论的是陈汝东院士,他提出“视觉艺术修辞是一门以文字、图形和声音等综合记号为载体,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活动”[4]。刘涛也认为,“所谓视觉修辞,主要是指以视觉化的文字形态为主要修辞对象,透过对视觉艺术文字的战略性运用和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战略性构筑,达成劝服、交流与互动的一个实践方法”[5]。视觉修辞是视觉艺术的语言艺术,通过选取与表达意图适配的视觉符号,有效传递相关意义。

2 图形艺术的视觉修辞

图形艺术中视觉修辞的应用十分广泛,视觉图形具有独特的形式表现因素,凸显了其视觉形式的艺术语言价值。图形艺术的视觉修辞可划分为视觉语义修辞与视觉形式修辞两大类。视觉语义修辞是根据本体的内涵与意义,进行类似文学性质的符号语义隐喻象征,如比喻、借代、拟人、通感、对比等;视觉形式修辞是以本体对象的外在形貌与内涵为基础,对对象进行主题性、情感化的形象塑造,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方法与技巧。其最终呈现对象的艺术化外在形态的改变,既可以是自然物象的夸张、变形与强调,进而实现装饰化、抽象化,还可以通过其形态组合的反复、排比、对偶、顶真等版式构图来实现。

在艺术创作中,视觉语义修辞与形式修辞往往是共生的,并在相互作用与影响下共同致力于生动形象地呈现表达对象。比如夸张的视觉修辞手法,一方面可以是对语义内容的夸张比喻,另一方面也可以是造型结构与形态上的夸张变化。但两者都建立在主体对象的整体塑造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作为视觉图形表达的意义载体,必然存在物质形式与沟通意涵的共通性,这也揭示了语义修辞与形式修辞统一于一幅作品创作表达之中的深层原因。

3 汉字图形设计的视觉修辞形态、功能与特征

陈汝东教授认为,视觉修辞根据其内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语言类视觉修辞、图像类视觉修辞以及综合类视觉修辞。语言类视觉修辞以文字语言为媒介,以实现最佳视觉为目的;图像类视觉修辞指借助直接的图像建构主要的摄影、绘图和动态的连续图像结构而进行的修辞活动,主要涉及视觉形象的建立、编辑和理解、认识等过程;综合类视觉修辞以图形修辞活动为主,在传播过程中综合了语言文字、绘画、音乐、网络等其他符号。

本文研究的汉字图形具有综合类视觉修辞的特点,因为汉字图形主要通过语言与图形化结合进行信息的视觉传播。文字是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视觉符号。文字往往基于一种特殊有趣的程序进行符号传达,人们接收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即同时接收了“音”“形”“义”三种通道,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强抽象性的逻辑语言系统。文字具有语言和图形表达的双重身份,文字符号的语义属性决定了其不管采用何种物质形态承载,都是为实现意义的目的表达,语言符号的视觉特征决定了其需要借助视觉媒介和显示手段才能够进行表达,即需要借助形式来获得[6]。正因文字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汉字图形设计的视觉修辞必须根据文字的语言性(声音、文字)与图像性的特征进行建构,即字形修辞、字音修辞、字义修辞[7]。

字形修辞。一是利用字形进行描述,比如“丁字路口”,此类修辞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一种情况或者样态,把客观事物描述得更详尽、具体。二是改变字形,在广告与招贴设计中,通过改变字体型号大小,使整个版面层次清晰,视觉流程流畅。在汉字图形中对应的是夸张的修辞效果,通过夸张改变字体外形的大小、形状,达到强调的目的,从而优化汉字表达效果。三是笔画增减,在汉字图形的视觉修辞中通过笔画的增加或删减,不仅可以将汉字的字形、字义充分传达给受众,而且还增加了趣味性。四是合字,在文学修辞中将几个汉字组合成一体,赋予其丰富的寓意,比如用“囍”字来表达新婚之时双方欢喜之意。五是拆字,有了文字的叠加(合字),自然也有汉字的拆解,比如“月半”,利用字形的拆分再组合,委婉且可爱地描述他人的体型。在汉字图案设计中可以采用此手段,对汉字进行分割,并对其形状进行夸张处理等,从而达到视觉修饰目的。

字音修辞,利用汉字“同(近)音不同义”的特点,暗含另一种寓意。字音修辞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谐音雙关,即利用汉字中字音相同或近似的特点,在某种语境下,产生“话里有话,言外之意”的效果。例如“岁岁平安”与“碎碎平安”,将“碎”与“岁”互换,将原本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变得饱含祝福之意。二是换字修辞,这是字声修辞手法的又一个表现形式,即将词句中的某个词语改为与其同音或接近音的词,从而获得特定的修辞意义。在汉字图形中常利用谐音双关的特点,即暗喻的方式,通过同(近)音字的替换,同时加入视觉图像元素的点缀,使汉字图形产生一语双关的传播效果。

字义修辞。一是同字不同义,在汉字修辞中,同一个汉字具有不同的含义,广告宣传常利用汉字同字不同义的特点达到或暗示,或幽默的强调效果。在汉字图形中,明喻、隐喻等语义类的视觉修辞手法,也是通过选择与被修饰物体形状、意义、附属关系相近或相似的符号进行转换,从而达到讽刺、强调的视觉效果。二是正反字,通过颠倒一组词语的正反顺序,达到意想不到甚至反义的效果,比如“犯罪”与“罪犯”。在汉字图形修辞中,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以此为基础,从而达到强调视觉宣传的

效果。

通过分析汉字在音、形、义方面的特点可以发现,汉字图形的视觉修辞是在汉字修辞(语言修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上来说,汉字图形修辞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言语、文字与图像共生一体的综合信息表达能力,语言修辞与图形修辞完美统一。因此以汉字修辞手法为基础,同时以汉字图形的视觉修辞特点为参考,可以将汉字图形的视觉修辞方式分为汉字视觉语义修辞与汉字视觉形式修辞。

4 汉字图形设计的视觉修辞形态、功能与特征

汉字图形修辞是复合的、多模态的,体现了其他语言形式不具备的功能与特征,对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从汉字视觉语义方面来讨论,在图形海报中,对图形图像所表现出的意义的理解常常因人而异,这导致信息传达出现偏差。但在汉字图形的视觉修辞中,语言是一种线性结构,因此需要从线性的结构关系中确定意义[8],而语言符号对应意义上意指过程,其意义往往是确定的。在理解文字的时候,通过对音、形的判断,大脑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汉字的意义,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对视觉符号意义迷惑不解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对信息的理解因人而异、五花八门的情况。

其次,图形艺术中语义类的视觉修辞要借助文字的释义,即文字的统摄性,如果没有文字,就容易造成图像传达出现歧义。

最后是声音,图形艺术在某些视觉符号上可以做到通感,关于这一点,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做到,因为图像没有汉字的“声音特性”,人们在观看汉字图形时,对汉字发音、字形的视觉感触,会转化为触觉、味觉、听觉等,这是语言类修辞的特点。人类在习得、学习语言的同时,通常会把语言文字符号与一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标志设计领域,图形艺术的视觉修辞不管是语义类视觉修辞还是形式类视觉修辞,都要借助文字的释义,但是在LOGO设计中即便没有文字,人们似乎也能够辨别图像的归属与含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因为文字丧失了在图形艺术的视觉修辞中的作用,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图像符号才会被人们认知,因此人们在看到这些LOGO时,图像才有了文字的概念。

从汉字视觉形式角度进行分析,在以汉字为主体的招贴海报、包装设计上,设计师经常利用夸张的方式,强调汉字字形的中心和重心,或者拉长与扩宽字形,从而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目的。夸张在图形艺术的视觉形式修辞中的应用,往往是通过夸大某个物体的局部来达到吸引观者注意力的目的,与汉字图形的视觉形式修辞一样,都是通过选取能引起受众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的形式改变手法,以优化广告图像的传播效果。但不同之处在于,不管是语义类的视觉修辞还是形式类的视觉修辞,图像都要依靠文字的释义与语境的设定,如果没有文字的释义与语境的设定,人们仍有可能对作品产生“误解”。但汉字图形不是这样,汉字凭借其音、形,使人们在大脑中明确了信息,因此不会出现一图多意的情况。

汉字图形的视觉修辞具有言语、文字与图像共生一体的综合性,在汉字图形设计中,语言的修辞与图形的修辞完美统一,并且符合观者的感知心理、认同心理、理解心理。汉字拥有图像所不具备的字音修辞与字形修辞,这为设计师进行视觉编码提供了多种选择,同时也能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以达到视觉劝服的目的。汉字设计中的视觉修辞有助于总结优秀视觉传达作品的成功经验,能够引导研究者从传播学、广告学、修辞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对视觉传达创作经验的分享有开创性的作用,因此应深入探索不同的修辞方法在汉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5 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流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符号,汉字设计可以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保存好并顺应时代将其发展传承下去,是新一代设计师的任务与使命。汉字设计承担着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职能,如本文所述,明喻、转喻、隐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在汉字设计中的应用,其目的是更好、更快地传达信息。正因如此,需要从视觉修辞的角度研究与分析汉字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提高汉字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提升汉字、平面乃至整个视觉传达领域的信息传达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1.

[2] 祝欣琳.国外视觉修辞研究的动态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外文研究,2020,8(4):35-36.

[3] 王志伟,牛文惠,刘磊.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视觉修辞研究(2009-2018)[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

(8):80-86.

[4] 陈汝东.论视觉修辞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7-53.

[5] 刘涛.视觉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1:2.

[6] 陈小琴,朱永明.文字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双重构建[J].包装工程,2018,39(18):50-51.

[7] 刘春艳.试论汉字修辞[D].广州:暨南大学,2008:6-12.

[8] 吕会.在图像与文字之间:图形符号和汉字的比较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25-27.

作者简介:杨鸿延(1997—),男,河南许昌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字体设计。

猜你喜欢

多模态文字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有趣的图像诗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