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能人生活训练营”劳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何祖友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

何祖友

【摘 要】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因此应从学校层面出发,为学生营造一种优质的生活教育环境,一种优质的劳动教育场域。本文以“小能人生活训练营”劳动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例,总结提炼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劳动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小能人生活训练营” 劳动课程 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属性、社会属性、时代属性与审美属性。

“小能人生活訓练营”劳动课程不仅能培育学生的生活技能、劳动精神,还发挥着树德、益智、健体、育美的整体育人功能,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劳动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的家长人数逐渐增多,留守儿童比例也逐渐增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需要的劳动能力欠缺。一方面,受家庭的影响,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出现误区,往往轻视劳动、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未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学校劳动课程缺乏体系,课程实施不够科学合理,硬件条件还有待改善。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么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要么不知道怎样教育、指导孩子从事家务劳动;二是在校园生活中,学校没有积极开发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劳动课程体系。

二、“小能人生活训练营”的本质与内涵

“小能人生活训练营”旨在为学生创设一种优质的生活教育环境,一种优质的劳动教育场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学会劳动、乐于劳动。“小能人生活训练营”指向学生未来的真实生活,能够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渐进式、螺旋式上升,使学生逐步养成劳动习惯,不断塑造劳动品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生活中学会劳动、在劳动中学会生活,真正成为“生活小能人”——爱劳动、会生活、有担当、乐创新。

三、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小能人生活训练营”劳动课程在实施目标上,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方向;在实施内容上,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实施形式上,包括个人、小组、群体三种样式;在实施空间上,是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整合。

(一)构建一体化劳动空间

劳动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的环境以及劳动教育的场域,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劳动课程的一体化空间,展示校内外设施,为学生提供劳动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平台等。

1.学校空间

学校建设了劳动启蒙馆、家务实践坊、小小责任田、STEAM创意吧、劳动文化展示区及劳动教育“云”平台。

(1)劳动启蒙馆。分为劳动历史简介、工具陈列、小能人风采等五个区域。该馆旨在进行劳动意识启蒙、劳动兴趣激发、家长观念引领等。

(2)家务实践坊。内设常见家务劳动工具及物品,用于家务劳动体验、技能考核、竞赛与展示等。

(3)小小责任田。将农场进行区块划分,以责任田的形式进行自我管理,融入物联网等科技元素,实现“方寸之间树品质”的育人目标。

(4)STEAM创意吧。学生设计、制作创新作品的空间,旨在实现由劳动走向创造的跨越。

(5)劳动文化展示区。分为主题广场、乡村生活主题小品、校园“生活秀”展示区、班级“生活达人”四个区域,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6)劳动教育“云”平台。建立学校网站资源平台,存储各类劳动教学微视频,如烹饪制作教程,对准备材料、制作过程等进行示范讲解,供学生实时学习;建立钉钉打卡及学校公众号劳动教育专栏,用于学生劳动打卡及成果展示。

2.家庭空间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因此要充分利用家庭空间,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生从收拾衣物、整理书本、协助家人清洁打扫做起,在日常劳动中逐渐养成劳动习惯,习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3.社会空间

除了构建学校和家庭劳动空间外,我们还可以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劳动教育空间。

笔者所在的街道是省级新型小城镇,新农业示范基地众多。学校与许多农业示范基地合作建立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并聘请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与实践,参加公益活动,感受在现代科技下劳动实践的新形态、新方式。

以上三类空间的建设旨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拓宽劳动场域,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

(二)建构五大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建构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等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丰富课程内容

“小能人生活训练营”劳动课程分为劳动启蒙课程、家务实践课程、田园体验课程、志愿服务课程、STEAM创意课程五大课程体系,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指向学生认知、创新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不同年段学生的特征和成长需求。

(1)家务实践课程。包含内务整理、清扫洗洁、烹饪制作、创意生活四个方面。我们开展“小鬼来当家”主题活动,以及21天家务打卡、美食秀等活动,并通过“家务劳动手册”做好过程记录和课程评价。

(2)田园体验课程。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认识五谷”“小菜园”“可爱的小鸡”“菜地生态”“中草药园和立体种植”主题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采用“双师”教学。

(3)STEAM创意课程。依托学校娃娃石头画创意课程和篆刻课程来实施。

(4)志愿服务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分为校内和校外志愿服务,设置各年级志愿服务清单及相应的服务活动。

(5)劳动启蒙课程。分年段从劳动工具演变、劳动历史、认识劳动模范人物等方面进行启蒙教育。

五大课程体系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所有课程内容呈序列化、进阶式和螺旋式上升。

2.探寻实施路径

课程实施采用“六个一+四结合”的实施路径。

“六个一”是指以下方面:

(1)每周一节生活技能课。以各年级劳动课程清单为主要学习内容,开展每周一节的生活技能课程教学。

(2)每周一次家務打卡。打卡内容以家务劳动为主,包括家务自理和家务分担,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督促下,每天完成指定劳动任务,记录下过程,拍摄照片或视频并上传到钉钉,完成打卡任务。

(3)每学期一次劳动周。在此期间创设劳动实践岗位,分工到班,分工到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中来,在劳动中培养不怕吃苦、勇于担当的劳动品质。

(4)每月一次劳动考核。每月各年级安排一项劳动考核内容,根据年段能力水平制定相应达标考核标准,对当月21天劳动打卡成效进行检验,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每个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1至2项生活技能。

(5)每学期一次主题活动。学校以节日、纪念日、二十四节气为契机,每学期确定一个劳动教育主题,结合“小能人生活训练营”劳动课程内容,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童年印记,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并促进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健康成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如六一美食节、乡村丰收节、创意生活节……

(6)每学年一次志愿服务。学校每学年设计一次各年级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结合”是指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技能提高与品质培养相结合。

3.开发课程资源

(1)学校编制教师用“‘小能人生活训练营劳动课程实施手册”及学生用“‘小能人生活训练营劳动课程小贴士”。按照各年级学习内容,分年级编制面向教师的劳动课程教学实施手册,以便教师有计划、有方法地实施校本课程;编制面向学生的劳动课程小贴士,以便让学生知道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方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的了解,可供学生进行菜单式选择。

(2)录制劳动课程系列视频。在校园网站和公众号上设置专门的栏目——“小能人学习在线”,供学生随时进行在线学习和展示。比如提供不同物品收纳方法小窍门、菜肴糕点制作等小视频。

(3)建立劳动教育数据库。教师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及评价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形成个人劳动课程档案,最终建立学校劳动教育数据库,为课程的不断优化提供依据。

4.开展项目式实践研究

学校以学生日常生活常识和生产劳动为研究对象,从各年段学生不同认知、能力水平出发,开展劳动小课题研究。例如:在二年级开展收纳小窍门的研究。

(三)培养课程实施团队

1.“劳动训练师”教师团队

团队教师需要承担劳动实践性课程研究及指导工作。校本培训中,学校将劳动课程实施策略、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加强课程规划与管理,适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培养专业化的“劳动训练师”及劳动学科带头人。

2.“劳动辅导员”家长团队

学校聘请具有一定技能或特长的家长作为劳动辅导员,让他们进校指导学生。

3.“劳动小导师”学生团队

学校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以“劳动小导师”引领更多学生热爱劳动。

(四)构建“小能人”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及展示性评价相结合。学校通过构建“‘劳动娃—‘劳动星—‘劳动小能人”三级评价体系,做到评价指标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等级进阶;通过不断晋级的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劳动的积极性;通过学校公众号展示“小能人”风采,展示性评价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树立典型。

学校在“小能人生活训练营”课程实施中,除发放劳动类奖章外,还将视学生参加劳动学习的具体表现,依据课程学习价值目标指向发放协作、才艺、创新三类“雨花娃娃”奖章,对学生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价。

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劳动育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郑雪锋,王燕.“大田园”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J].教师博览,2021(30).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