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弃疾词中的色彩运用

2022-05-30华伟

文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颜色词运用方法辛弃疾

华伟

内容摘要:以色彩写景或者表达情感,这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极其常见,而词也不例外。辛弃疾作为宋代词人的代表,他通过巧妙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大量词作中都进行颜色运用。通过对辛词颜色运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探究辛弃疾的高超艺术创作水平,也能体会到其颜色运用的独特审美情趣。

关键词:辛弃疾 颜色词 运用方法

辛弃疾性情豪放热烈,以“斗志昂扬,俯瞰万物”[1]的气势拨弄着灿烂的辞藻,也以绚丽多彩的颜色运用创作出许许多多柔美又深沉的情感作品。而單纯地运用颜色词有时无法达到词人的表现意图,因此辛弃疾在词作中的颜色运用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对表达情感和丰富词作内涵具有重要作用。着重分析辛词颜色运用的几种典型方法,可以探究辛弃疾的高超艺术创作水平。

一.色彩对举

辛弃疾对于颜色的运用十分纯熟,不仅能够将单个颜色词巧妙运用,还能够将多个相关联的颜色词搭配使用,而这种搭配使用的方法就被称为“色彩对举”,所谓的色彩对举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颜色词配对使用,以形成鲜明对比,并通过其相似性或反差性来表达词人思想的手法”[2]。

辛词中对于“红绿对举”的使用极为频繁。例如,“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周遭红碧”[3],“红碧”一词颜色鲜明对照,短短几字就将西湖的美妙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下文怀念旧友奠定了基调。再如《满江红·紫陌飞尘》中云“紫陌飞尘,望十里、雕鞍绣毂。春未老、已惊台榭,瘦红肥绿。睡雨海棠犹倚醉,舞风杨柳难成曲”[4],词人运用“紫”“红”“绿”这类对比强烈的色彩词,在词中相互凸显,映衬,描绘出一幅寂静的美景。而在“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5]中,词人先是以“绿”“青”二词描绘出初春的景色,后又以“愁红”体现内心伤春之情和归思忧虑。可见红绿对举不仅在景色描绘中大量运用,更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除了“红绿”对举外,辛词中还有大量的“红白”对举和“青白”对举。例如《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中云“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6],词人以池子里红莲的“红”与岸上白鹭的“白”相对比映衬,由莲之“红”引出了自己的“醉”,由鸟头之“白”引出自己的“愁”,红莲白鸟互相映衬,红白对举相配,烘托出一种忧愁的氛围,表达作者内心的淡淡愁思。在《喜迁莺·暑风凉月》中,“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7],词人先以“绿衣”描写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花如同绿衣使者一般高洁站立,在写荷花形态之美时,又突出荷花的品格美,继而以浑身洁白的“白鹭”类比其高洁品质,象征纯洁无瑕的气节,体现词人内心高尚的情操。

二.铺排重复

有些色彩词,它们身上所能寄托的情感相对较少,所以词人会将其反复运用,使同一色系的颜色词叠加,由此增强词作的色彩表现力,如《满江红·题冷泉亭》:“渐翠谷群仙东下……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8],词人为突出冷泉亭幽冷、静谧而带有仙气的奇特环境,连续用了“翠”“青”“玉”“碧”等冷色调的词加以铺垫和渲染[9]。除此之外,《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中,“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10],绿水似带,密密的荷叶像青钱一般点缀着水面,借景抒情并寓情于景,看似描写如画般的东湖美景,实则在抒发自己内心的眷恋不舍之情。

词人不仅对同色系的词进行铺排重复,还善于运用不同色系的丰富多彩的颜色词为词句加光饰。例如“远水生光,遥山耸翠……淡荡金风。东篱菊有黄花吐……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11],词人使用大量连续的颜色词,营造出一种流淌于词句间的富贵之气和绚丽色彩,也巧妙贴合当时人们对于词的审美态度。

三.寓情于“色”

文人在创作时,偏爱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词的使用上,而辛弃疾更是多次将自己的情感寓于颜色词的使用中。例如《鹧鸪天·东阳道中》中云:“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12],词人将视角投置于“周遭碧”的青绿色的大背景中,以较大的纯色调为总背景进行晕染呈现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一整幅碧绿如玉的山水画中,数句饱含着真情的相思话语只能藏在心里,因山川相隔而无法倾诉,只能目断“碧”山,天涯遥远。

而《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这首词中,类似的表现手法则更为明显,“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13]一句中,词人写“红莲”与“白鸟”,红与白色彩对比鲜明,而词人的情感也似乎渲染到这两色之上,莲花的“红”,是因为词人的醉,而鸟的“白头”则是因为词人内心的愁苦,这也似乎一下子就让读者联想到词人本人闲居带湖、表面平静内心却十分挣扎困苦的境遇。

四.通感手法

辛弃疾在以五彩斑斓的颜色词入词的同时,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还同时打通了其他感官的感受,例如触觉、听觉、嗅觉等,使景色描写和情感抒发具有更独特的感受。

《满江红·敲碎离愁》中“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14],风吹动着“翠竹”,声音之大,大到快把那深藏着离别愁绪的心都要敲碎了,“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15]一句,视觉和听觉相交融,刻画出细腻的愁绪之感。而在《醉太平·春晚》中,“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16],将视觉、嗅觉、触觉混为一体,从不同感官体会来表现春光融融的美好,给人以美的享受。《鹧鸪天·代人赋》中以“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17]一句,将视觉与听觉融为一体,以所见和所听的“鸣黄犊”展现一幅江南农村的美好景色。《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中,“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18],在风雨声的催促中,春天到来,寒食节也即将来临。万紫千红的春天中,缠绵清澈的溪水,微软的柔风,飞舞的红花,还有生机勃勃的春蚕和桑树。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的角度,缓缓勾勒出春游时的所见所闻,也同时与下阙抒发内心苦闷,消极与牢骚作鲜明的对比。而在《江神子·和陈仁和韵》中,词人以“翠被粉香残”[19]化用他人词句,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以健笔写柔情,流露出浓浓的纤细柔情。

五.光色互补

仅仅表面加工颜色词有时可能无法达到词人的表现意图,因此,为了弥补颜色使用的单一,辛弃疾有时还会将颜色词与光线的折射与反射结合在一起,使词中的情感表达生动形象。

例如《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中,词人写“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20],在其中以女性小山眉来比喻山林,但因为此时此刻处于离别之际,就连山林也变得翠寒欲滴,在这句词中,词人以大面积的冷色调来渲染宏观之景,将其与清晨的秋水寒意相结合,使得视觉与触感完美融合,而夹杂其中的灯火与晨光的变化,自然流露出深厚的朋友之情。又如《品令·迢迢征路》中“西风黄叶,淡煙衰草,平沙将暮”[21],词人以“将暮”点明此时的时间,“暮”一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黄昏时分昏暗的日光,又以秋风和“黄叶”,象征忧愁情绪的“黄”与黄昏日光相结合,色彩暗淡昏沉,流露出许多愁绪色彩暗沉,也抒发了离别之情。而《江神子·闻蝉蛙戏作》中“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间:是蝉么”[22],这句词生动地刻画出一幅夕阳西下时鸣蝉在绿色树枝条上噪暑的画面,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绿”与“斜日”相结合,看似习以为常的画面却有声有色还有光。

除此之外,词人也屡次将颜色词和江南多雨水的地理特点相结合,使颜色运用富有动态感。例如,“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23]、“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24]、“梨花着雨晚来晴”[25],这些词句都将颜色词与江南的雨水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风雨之后,花落飘零,意味深长的意境。

词人还通过流水的漂浮来带动色彩的流动,使得色彩具有流动性和形象性,例如“绿涨连云翠拂空”[26]、“绿杨堤,芳草渡,花片水流云”[27]、“翠浪吞平野”[28]等。又或是让色彩词漂浮在水流表面,使其具有流动感,例如“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29]、“绿萍池沼絮飞忙,划人蜜脾香”[30]、“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31]等。每一种新奇的表现方式,辛弃疾都能将其运用自如,展现自己特有的高超语言艺术。

辛弃疾具有奔放的个性,词风也具有豪放气质,通过在词作中大量运用颜色,他将自己情感心境也坦然地展露着。我们能够通过词作中绚丽的色彩世界,体味到辛弃疾的复杂情感世界。通过结合辛弃疾人生经历,对其词作中的颜色运用的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不仅可以领会辛词高超的颜色运用艺术,还能够从新的角度体会到辛词背后的复杂情感。

参考文献

[1]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中华书局,1962年,第15页、第526页、第85页、第153页、第407页、第14页、第46页、第251页、第48页、第153页、第405页、第503页、第472页、第118页、第177页、第169页、第557页、第464页、第63页、第68页、第184页、第264页、第85页、第263页、第99页、第9页、第46页。

[2]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第25页。

[3]唐圭璋.《词话丛编》[M].上海:中华书局,1986版,第724页。

[4]曾若凡.《李清照词中的颜色词对比分析》[J].重庆:《科学咨询》,2019年,第39期,第26页。

[5]王慧刚.《从色彩词的使用看辛弃疾的事功精神及仕隐矛盾》[J].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46页。

注 释

[1]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版,第724页。

[2]曾若凡:《李清照词中的颜色词对比分析》,《科学咨询》2019年第39期,第26页。

[3][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页。

[4][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六,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26页。

[5][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5页。

[6][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3页。

[7][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四,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07页。

[8][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4页。

[9]王慧刚:《从色彩词的使用看辛弃疾的事功精神及仕隐矛盾》,《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46页

[10][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6页。

[11][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页。

[12][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8页。

[13][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3页。

[14][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05页。

[15][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05页。

[16][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03页。

[17][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72页。

[18][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8页。

[19][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7页。

[20][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9页。

[21][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七,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57页。

[22][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64页。

[23][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3页。

[24][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8页。

[25][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84页。

[26][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4页。

[27][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5页。

[28][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3页。

[29][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9页。

[30][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页。

[31][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6页。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OMO时代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文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1-065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颜色词运用方法辛弃疾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小图标,大用途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从色彩心理学看《藻海无边》中颜色词的功能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