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营地、基地、企业和学校资源整合的“互联网+云研学”实践课程研究
2022-05-30刘鹏飞
摘要:旅游研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现在,旅游研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多数中小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手段。但是今年来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旅游研学造成了非常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旅游研学教学模式的发展,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云研学”的概念被提出,利用互联网虚拟影像技术实现线上旅游研学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旅游研学教学模式的主流。但是“互联网+云研学”模式是近期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互联网+云研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研学营地;“互联网+云研学”;课程研究
一、引言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之下,“互联网+云研学”成为研学活动的新形式。特别是,“互联网+云研学”其实可以成为研学旅行的行前教育课程,或者成为课后延时服务中一项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未来,以实用高效型研学服务平台为核心,汇聚线上课程、线上导师辅导、研学过程记录、研学成果评价等,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未尝不是一个发展升级的路径。“互联网+云研学”促使研学旅行课程向广阔和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能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科学、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是,“互联网+云研学”毕竟还是新生力量,很多问题还需要思考、实践、厘清。
二、“互联网+云研学”的内涵
(一)“互联网+云研学”的概念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潜力、体验生活的学习方式。然而,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集体出行变得异常困难。将研学活动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从学科角度出发设计研学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互联网+云研学”系列研学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探索世界。“互联网+云研学”本质上并非一个单一的网站,而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集成平台,通过“一站式”应用和“云”的理念,打破教育的信息化邊界,让学校、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可用的、平等的教育平台。平台上融入教学、管理、学习、娱乐、交流等各类应用工具,让研学真正地实现信息化。“互联网+云研学”的过程可以是精选课程产品并展示,学生按需购买,利用碎片时间实践完成学习,系统记录学习过程;研学导师可通过电子板书、直播、群聊等方式进行研学指导;学习完毕提交研学报告展现研学成果并可以持续更新研学成果。
(二)“互联网+云研学”的内涵
“互联网+云研学”是研学实践活动的新体现形式,通过科技手段由线下转向线上,是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活动形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互联网+云研学”有可能成为研学旅行的行前教育课程,或者成为课后延时服务中一项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因为“互联网+云研学”的本质依旧是研学旅行,是与“线下研学”相对应的“线上研学”。在笔者看来,“互联网+云研学”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直播或者录播的方式,带领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研学,让他们隔着屏幕也能有参与感。同时,“互联网+云研学”与传统的线上旅游参观也有本质区别,在打造云研学课程中,应该秉持研学旅行课程的打造思路,而并非在线上打造旅游的方式。“互联网+云研学”即通过云平台数字课程、情景资源等实现中小学生线上研学活动。
三、“互联网+云研学”的优势与劣势
(一)“互联网+云研学”的优势
“互联网+云研学”优势在于可以使研学旅游不受地域的限制,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研学活动成本,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让偏远落后、经济能力较为薄弱地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研学实践教育,能通过科技手段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科技的日新月异,能传承红色基因,感受革命传统文化。并且“互联网+云研学”完全依靠数据化、信息化为手段,可以更容易实现如实记录,公正、公平评价,相比线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研学而言,“互联网+云研学”更容易参与,某种程度上可以较好地满足高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云研学的兴起更有利于研学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小众课程、特色课程在庞大的网络环境中也能找到消费者。
(二)“互联网+云研学”的劣势
“互联网+云研学”的劣势在于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集体旅行、集中食宿"和"走出校园"的方向,学生缺少了通过行万里路的集中性研究学习的实践过程,在互动体验、情景式教学上存在明显缺陷。
现阶段“互联网+云研学”多以播放教学视频、线上实景参观等方式开展,形式单一,缺乏实际的体验感,也缺乏在实践过程中交流互动,无法促成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免费“互联网+云研学”服务的基地占比不高,发展“互联网+云研学”需解决与盈利性研学基地供需关系和合作模式的问题。“互联网+云研学”对基地而言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而收益较低,将可能面临课程内容更新迭代不及时的问题。
四、疫情常态化下“互联网+云研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疫情常态化下“互联网+云研学”的挑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研学行业遭受重大打击。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的角度出发,“互联网+云研学”不用出门,无疑是安全可靠的研学方式。“互联网+云研学”作为目前线下研学的替代品是可行的。但事实上,通过“双眼”观看世界和通过“双脚”丈量世界仍然有着天壤之别。研学旅行的魅力在于让学生融入进去,亲身体会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置身其中、感知世界,这是现有条件下“互联网+云研学”所办不到的。因此,在目前疫情没有彻底消失的情况下,“互联网+云研学”是学生们了解世界的好方法,但考虑到现有互联网技术条件,“互联网+云研学”无法真正代替传统的研学旅行。并且,目前“互联网+云研学”多以公益为主,不涉及具体的利益问题,因此“互联网+云研学”是否盈利、怎么盈利,目前还无法确定。
(二)疫情常态化下“互联网+云研学”的机遇
“互联网+云研学”能够更好地提升研学机构品牌力,协助 B端客户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增加研学机构与 C端客户的互动黏性,为线下研学系列产品带来流量支持。同时“互联网+云研学”能为线下研学提供有力补充,能让偏远落后、经济能力较为薄弱、很难开展研学活动的地区的学生都能体验到研学实践教育的魅力。并且“互联网+云研学”还能辅助线下研学活动的开展,可运用到行前课和活动后学习巩固等环节中去。“互联网+云研学”还可以倒逼降低研学活动成本,提高整体教学服务水平,避免因师资教学水平高低导致的教学服务质量差异。最后,“互联网+云研学”有利于将成果、评价等以往依托于纸质呈现的内容转移到线上形成数据库,便于实时管理、查阅。从这些方面来看,“互联网+云研学”拥有着非常大发展优势,这些都会成为“互联网+云研学”发展的机遇。
五、疫情常态化下不同研学机构对研学形式的创新
(一)开展线上研学
在这种情况下,皖新研学在行业内率先启动“线上研学”。2020年5月,皖新研学与安徽省博物院合作,打造“我住中华家国宝会说话”线上研学课。该课程在合肥市各中小学校统一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同年6月~7月,皖新研学又先后策划打造了六安市红色研学线上课程等,带领更多的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历史文化,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2021年7月,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皖新研学应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打造了一堂特殊的党史教育线上研学课程。经过两个月多方资料收集和实地采访调查,完成前期文案撰写工作,辅助后期视频编辑制作工作,“薪火相传献礼百年”线上研学课程最终在7月1日与合肥市各中小学生见面,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史。
(二)构建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平台
为应对疫情的不断反弹,“广东新华四阅研学”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除继续做好基地硬件设施及软装布置、精品课程研发打磨、区域研学导师培训外,进一步加大投入升级“新华书店四阅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平台”,提升细化课程、导师、师生、基地、机构等服务模块以及教育部门研学业务审核监管功能,同时积极整合尝试推出安全教育、能力创新、劳动实践、社会实践、职业体验、艺术实践等线上课程。如非遗文化传承、人工智能编程、中国铅笔画、一本书的诞生、小小书法家等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主要是匹配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研学过程包括详细的课程指导、社群跟进、成果提交、审核发放证书等,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暑假,受疫情影响基本上不能外出,平台预计服务上千人次,首次对线上研学进行了积极尝试,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
(三)构建全新的研学体系
由于疫情常态化的影响,研学行业明显出现断崖式的萎缩。其实,启承文化在去年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一是对线下的研学活动“化整为零”,将原来大规模的团队出行改成小团组的实践活动,以符合当地防疫要求,做到安全可控。比如说利用书店门店开发的暑期实践活动,一些有主题的、小数量的实践活动都成了市场爆品。二是延伸研学产业链条,做研学全流程的标准开发,在上游整合了集团内部出版社、教育报刊、媒体等资源,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同时联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建课程专家团队,重点打造课程体系建设,形成行业内的内容品牌,逐步实现课程内容输出。在下游投入建设新华韶山研学基地,该基地将能同时满足上千人的学生研学实践活动,预计今年12月26日开业。在活动的延伸上,整合了湖南省内期刊、报刊等资源平台,为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打通了成果展示的平台。三是改变了组织形式,由带孩子走出校门转向送课程进入学校,通过“课后三点半”服务,将特色研学活动落地校园内。四是尝试“互联网+云研学”的开发,整合安徽省内优质的红色资源,与湖南人民出版社合作为学校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的“互联网+云研学”课堂。
(四)寻找全新的合作路线
运营受阻是疫情常态化下研学行业面临的难题之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营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研学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宁旅研学紧跟政策,挖掘劳动、工业等方面的资源,与地方政府、国企合作,完成研学的顶层规划,自上而下推动研学。致力于将研学行业与其他行业联动,研学将不再局限于场地、内容、形式。目前,宁旅研学完成了贵州省内第一份研学规划,与澳门南光集团合作,国企央企携手,共同推动研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转型。
六、高中阶段“互联网+云研学”的实践路径
(一)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
“互联网+云研学”的模式仍然是不断游走型的研学模式,只是这种游走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因此我国的中学在对高中学生开展“互联网+云研学”教学时需要注重对学生亲身经历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互联网+云研学”的距离,使学生在云研学的过程中可以与自身的经历产生共鸣。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云研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云研学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索与反思,根据自身的亲身经济切身感受“互联网+云研学”的魅力,尽可能地降低“互联网+云研学”与线下研学旅游的差异。
(二)跳出传统框架束缚
无论是“互联网+云研学”还是研学旅游,此活动过程中的重点都是“研”,而高中学生正是具有强烈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年纪,学生进行深入的“研”难免会跳出传统的框架,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互联网+云研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思想,全面的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与创新意识,降低学生受到的框架思想的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加大胆的想象切入口,全面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开放性与创造性。让学科学习与“互联网+云研学”都跳出传统框架的束缚,让学生将研究性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这不仅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互联网+云研学”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进行全面的研学评价
研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魅力。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云研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制定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云研学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多样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鼓励以过程中的表现、态度、成果、交流与分享等质性评价方式为主,避免简化为分数或等级。研学旅行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也应当如此,关注质性评价比关注分数更具有育人价值。
七、结束语
“互联网+云研学”的发展对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存在风险。说是机遇,一方面逼迫传统研学活动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不断融合,另一方面能辅助线下研学活动的开展,提升活动效果。说是风险,一是因为“云研学”直接冲击的是以旅行社和教育机构为主的中间承办机构,行业大有重新洗牌的风险。在现阶段对“互联网+云研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我国“互联网+云研学”的现状,为我国研学行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刘鹏飞 甘肃省酒泉中学
参 考 文 献
[1]程庆鲁,王新芹. 乡村振兴战略下研学营地基础建设初探[J]. 文存阅刊,2020(11):179-180.
[2]王学艺,杨攀. 研学营地公共空间场所的自主性营造——以日照1971研学营地为例[J]. 建筑技艺,2020(1):90-95.
[3]姜杨,吴建,贾前进. 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现状与发展策略[J]. 当代旅游,2021,19(26):30-32.
[4]高道香. 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营地发展对策初探 ——以某研学营地为例[J]. 环球市场,2020(18):246.
[5]肖曼. 对北大荒集团发展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思考和建议[J]. 农场经济管理,2021(6):11-13.
[6]孟久儿. 厚基础·重运营·稳发展: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的运营与发展[J]. 中小学管理,2019(11):46-49.
[7]李艳,周磊. 青少年参與高校营地教育课程满意度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列[J]. 人文之友,2020(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