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教学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022-05-30李海霞
李海霞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运用问题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去思考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达到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最关键的是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探究和总结文章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阅读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能更好地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备课,设计恰当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问题设计的意识,将学习的阅读重、难点进行合理编排。对教师而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有利于学生课堂专注力的提升。同时,学生也能很好地按照教师所引导的方式去学习知识。为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师不仅要紧扣教学大纲,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去科学地安排问题教学。只有这样,课堂的问题才不会太简单或者太难。教师所设计的每个问题之间,最好是环环相扣的,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教师讲解《蜀相》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什么是丞相,谁是丞相,祠堂在何处。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并询问学生“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概括杜甫作诗时是怎样的心境,所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当学生理解这首诗后,教师便可以继续询问学生:“你们还知道与之类似的诗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问题,学生可以很好地进行自主的思考,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问题的提出和关于问题的思考去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
比如,教师讲解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时,看到“八首”和“其一”,学生会产生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去引导学生对杜甫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作者作诗时的心境等相关问题。比如,让学生去充分想象作者作诗时身在何处,发生了什么事,他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受等等。
对教师而言,这些问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也会因为与教师一起探索问题,而对诗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发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翻阅资料,独自寻找答案,充分掌握古诗的知识。
三、根据知识结构精编问题,活跃课堂氛围
在设计新课时,教师还要注意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并根据知识结构设置具有侧重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入课文内容的第一部分,这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后,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去设计重点问题,问题的设置一般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不仅涉及新知识,也可以与旧知识相串联。在问题设置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趣味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第二部分则是需要教师讲解完课堂内容之后,去拓宽学生视野,延伸学生思维。这一环节的问题,学生可以作为提问者,主动去思考课文内容,而教师则作为回答者去解答学生的疑问,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
比如,在讲解《郁达夫的春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将第一部分问题设置为:你们喜欢什么季节?通过对学生提问,教师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由此引入到課文的讲解中来。教师还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以及喜欢的季节里有什么事物或景物等问题。而第二部分的问题,则可以设置为:“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郁达夫的秋天和你所认为的秋天一样吗?”然后教师可以以此与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而第三部分问题,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合理设置。如果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继续就秋天去询问学生:“你现在认为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直接让学生向教师提问,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回答。
四、将问题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阅读本身就和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可以提升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一般而言,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可以获得体验和经验,而经验的积累,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新问题的思考,甚至学生可以根据经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无论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问题,学生都能很好地结合经验去解决。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问题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的经验去获取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比如,在阅读《去年的树》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你脑海里的树是怎么样的。”“课文中的树又是怎样的,里面的鸟儿是什么样的,与你平日里看到的鸟一样吗?有什么异同?”等。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问,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树很高大,而且强壮,是保卫森林的战士。”或者回答出:“鸟儿很美,唱歌好听,和我生活中见到的一样。”等等。通过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提升了自己对事物的整体感知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自身的思考。阅读教学法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并且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互动,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问题的结构设计,并且合理根据课文内容去编排问题。学生的阅读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来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的思考和理解。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都可以广泛使用问题教学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问题教学,都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问者,或者让学生紧跟问题进行主动回答。只有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问题教学中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获得提升,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