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2022-05-30张子艳
摘 要:跳绳运动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发育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基于此,文章先简要分析跳绳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之后就跳绳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跳绳运动;体育教学;意义;存在问题: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0-0085-03
引 言
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跳绳既有着较高的健身价值,又有着较高的娱乐性,且对场地、季节、器材等要求较低。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应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掌握跳绳教学策略,让小学生体验到跳绳运动的乐趣,促进其身心持续健康发展。
一、跳绳运动对小学生的意义
(一)提高体能,促进健康成长
跳绳运动能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体力。在跳绳过程中,腰、腿、足、手等部位均能得到有效活动,跳绳可促进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坚持跳绳运动不仅能提高耐力、平衡能力,还能加快骨骼、肌肉生长[1]。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跳绳运动可让他们的肌肉、内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锻炼,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内脏机能,确保身体健康成长。此外,跳绳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可以消耗多余脂肪,改善体脂水平,令肌肉富有弹性,进而改善小学生的体态。
(二)放松心情,实现心理健康
跳绳运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宣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跳绳运动能够促进学生新陈代谢,提升学生成就感,在运动过程中实现思维锻炼,对心理素质的提升大有帮助,有助于学生找到自我价值[2]。同时,跳绳运动可激发学生脑细胞活力,有效调节心率水平,实现对心血管功能的强化,并能达到健脑的效果。
(三)培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跳绳运动给小学生课余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课余时间,小学生可自主进行跳绳运动,让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小学生天性好动喜爱玩耍,跳绳这项花费时间较少但可以达到充分锻炼的运动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及课外的训练中,小学生会逐渐体会到跳绳的魅力,丰富课余生活。
二、当前小学生跳绳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时间有限
目前,许多学校仍偏重于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堂设置时间有限,这极大限制了小学生跳绳运动的顺利开展。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小学生的体能训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调
跳绳运动不是单调枯燥的,而是有多种跳法,不同的跳绳方式所达到的健身效果也有所不同。但是在以往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跳绳,未向学生展示多种跳绳方式,无法实现多元化锻炼目标。
(三)学生热情较低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只是让学生不断跳绳,导致学生跳绳热情不高,甚至丧失对跳绳的兴趣。
三、跳绳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一)优化教学模式
要想切实提高跳绳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对跳绳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标准为出发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性格、年龄特征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提高跳绳教学的质量,以保证跳绳运动的顺利展开[3]。传统体育课堂通常是以教师授课、学生训练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率往往不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师生互动,并在课堂上讲解正确的跳绳步骤和动作技巧,同时可多示范几次,让学生能够对跳绳有更直观、清晰的了解,然后模仿教师的动作开展跳绳运动。例如,在第一次为學生开展跳绳教学时,教师可先发问:“同学们以前有跳过绳吗?1分钟能跳多少次?知道跳绳有几种跳法吗?”引导学生回答,促进课堂氛围活跃,并增加师生情感。通过上述这些问题的互动,学生可较快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且男女学生的体能差异较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不应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放宽学习要求。例如,在实际跳绳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先测试学生的跳绳能力,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体能情况。教师可要求身体素质较好的男生每分钟跳120~130次,要求女生每分钟跳100~110次,让体质较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以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肌肉损伤。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实施分组训练,这样小组成员跳绳水平相近,可相互分享经验技巧,在互动中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应明确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学生的想法持续关注,在讲解跳绳技巧后,询问学生的疑难点,帮助学生解答,并在理论基础上开展实践锻炼。在跳绳教学中,教师还可选出几名协调性较高的学生进行跳绳展示,提高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提升跳绳教学效率。
(二)传授运动技巧
由于跳绳是一项全身运动,可对学生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与运动耐力进行良好训练,因此,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相关动作的要领与发力技巧。跳绳虽然对技术要求不高,但若未按照正确跳法,有可能会损伤膝关节与小腿肌肉,不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跳绳练习进行充分观察,纠正错误姿势,示范正确动作,同时向学生传授跳绳运动相关技巧,帮助学生应用正确方式跳绳,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一,教师应向学生阐明手腕部力量对跳绳的重要性。虽然挥动跳绳不需要太多力气,但持续挥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腕力,这样才能确保跳绳运动的持续性,保证动作协调连贯[4]。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开展手腕力量训练。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练习投掷重量适宜的铅球或用双手撑地,维持1~2分钟来锻炼手部、腕部力量。其二,教师应观察学生在跳绳过程中双脚跳起的高度。许多学生担心跳起高度不够,往往跳跃过高,但这样会令体力消耗严重,不能保障跳绳运动时长。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跳绳跳跃不需要过高,一般起跳3~5厘米即可,过高会影响整体速度,耐力也会有所下降。随后,教师可再次进行示范。其三,教师要传授学生起跳、落地时的注意要点,向学生讲解在起跳时双腿必须绷直,不应弯曲,告知学生在落地时可适当前屈膝关节,有效缓解落地时整个身体对膝关节的压力,避免出现运动损伤。对于体质较弱或协调性不佳的学生,教师应加大关注度,着重指导其训练。其四,教师要将正确呼吸及发力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起跳时呼气,落地时吸气,控制自身呼吸频率,并使腿部、手部处于相对紧绷状态,但是身体可保持放松状态。因为身体过于僵硬不利于跳绳运动的进行,学生较易被绳子绊倒。其五,因为跳绳耗能较大,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可以采取间歇式训练,让学生在持续跳绳5~6分钟时进行适当休息,在心率基本恢复后再次进行训练。
(三)开展多元训练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跳绳水平,切实增强其身体素质,教师应采取多元训练模式,同时适当增加小学生的跳绳训练时间。单一的跳绳训练会让小学生出现不耐烦心理,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应为小学生设置多元训练。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踮脚训练,强化踝关节功能,并指导学生进行挥臂训练,通过模拟跳绳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跳绳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强化手臂、腰部力量,或者练习坐位体前屈锻炼腰部柔韧度,利用高抬腿或蛙跳提升腿部力量。教师可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展开训练,根据学号对学生实行分组,每组连续跳50次后轮到下一组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跳跃中提高体质水平。采用分组形式依次开展跳绳运动可让学生在运动后得到充足的休息,保证学生体力恢复,延长整体训练时间。教师既可以鼓励学生在课间进行跳绳,有条件者可每周预留30分钟开展跳绳训练,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每日跳绳500次,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良好家校关系,让家长督促学生进行跳绳运动。此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个人跳绳、双人跳绳、集体跳绳等跳绳比赛。这些比赛可以是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竞技,也可以是同年级之间甚至是跨越年级、学校开展的跳绳比赛。跳绳比赛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提高参与热情,让学生开展自我训练,进而增加学生的整体训练时间,确保课堂跳绳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跳绳运动中也是成立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跳绳教学时不仅要加强训练时间、开展技巧培训,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花式跳绳比赛的视频,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学习2~3个较简单易学的花式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在播放花式跳绳视频时让学生边看边学,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随着节奏律动开展跳绳运动。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能让单纯的跳绳运动变得多姿多彩、富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小学跳绳教学的课堂效率。此外,鼓励和引导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在小学跳绳教学中,教师应在讲解跳绳技巧后让学生尝试跳绳,对于动作正确的学生应不吝鼓励赞美,对于动作不够到位的学生不能只是简单指出错误,这样会打击学生自信心,不利于后续教学开展。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其改正,同时加以鼓励引导。再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跳绳竞赛,让学生分组跳绳,每组2人,记录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并合理设置奖励,通过精神与物质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更好地锻炼体能,让学生加强团结协作意识,感受到跳绳的乐趣,进而更好地掌握跳绳运动的相关知识。同时,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如果学校对跳绳运动认同感增强,那么学生对跳绳的热情与兴趣自然提升。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家长,和家长说明开展跳绳运动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让家长支持这项运动。
(五)融入跳绳游戏
在完成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跳绳的魅力,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跳绳技巧,发展综合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提高跳绳水平。
例如,为了让跳绳教学更富有活力,教师可将学生平均分组,开展接力跳绳。教师站在离学生50米外的终点线上,让学生跑至终点后返回并把跳绳传给下一名同学,最先完成的組为胜利组,最后完成的组视为失败,失败需要接受惩罚。这样学生为了获胜会尽力比赛,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如,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均按照一字型排列,其余小组在旁计数,在充分热身后单数单脚跳,双数双脚跳,完成100个,其间跳错的学生就要被淘汰,余下学生继续跳,完成100个时所剩余学生最多的小组为胜。以团队形式开展游戏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跳绳运动,取得的教学成果自然优于单独训练。再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跳长绳,由两名学生负责挥绳,起始速度应相对放缓,让学生分组开展跳绳比赛,结合摆绳频率起跳。教师先做示范,之后让学生自主展开练习,分组自由竞技。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跳绳教学中融入的游戏应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且不能过于困难,这样才能通过游戏提升小学生对跳绳运动的热情,保证教学质量。
结 语
总而言之,跳绳运动可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出发点,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上适当融入游戏、竞赛,提升小学生对跳绳运动的兴趣,寓教于乐,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慧.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跳绳运动的开展策略[J].知识文库,2021(14):61-62.
【2】周红燕.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跳绳运动[J].西部素质教育,2020(09):72-73.
【3】田玉霞.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跳绳运动[J].学周刊,2021(25):169-170.
【4】赵旭.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跳绳运动[J].才智,2019(25):11.
作者简介:张子艳(1987.11-),女,江苏南京人,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