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言说:小学语言实践题的教学价值取向
2022-05-30林唐广
林唐广,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教师。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维对象,以事物结构的积极建构为思维过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结构化言说是在结构化思维的基础上,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具象表现。小学生的语言结构化发展更是关乎学生的生活。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言实践题为例,探究结构化言说的教学价值及其教学方法。
一、开展结构化言说的小学语言实践题的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清楚地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的建设和使用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独特要求[1]。同时,学生要树立审美意识,充分了解国内外文化,并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基于此开展结构化言说的小学语言实践题的教学价值是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具体分为语言建构能力包括听说和读写技能;文化理解能力可分为继承本土文化、理解国外文化、回归生活文化和憧憬自然文化;思维发展包含经验思维、迁移思维和反思思维;审美鉴赏可以分为感觉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二、结构化言说的教学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
学生语言方面的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能力结构化教学中对语言能力结构化的认识程度。认识能力包括了观察、注意和想象等能力。高年级的小学生总的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还不高,由于受到知识经验和生理机制的影响,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变化中,是不稳定的。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且不持久,有意注意力在发展但还不完善。这个阶段一开始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打好基础,使他们能够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有意注意力的规律来培养学生发展稳定的注意力观察力[2]。
(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中会经历一个转折点,这个转变会给语言能力结构化教学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并且会帮助教师进行语言能力结构化教学。学生因为慢慢具备了抽象思维,所以他们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及内在。他们能够在自己所观察得到的事物中挑选出重要的,自己感兴趣的来写,并且能够写清楚写明白。此时的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这样的语言能力结构化教学才会更有效。
(三)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属于表达能力。学生在语言能力结构化学习中要学会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两个能力。高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书面表达能力也在一点点增强。虽然一开始高年级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不足以达到课标的要求,但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个表达能力则是慢慢稳固,逐渐从口头过渡到书面能力。这当中有个拐点,也需要教师重视[3]。
三、结构化言说下小学语言实践题的教学指导建议
(一)教师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言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只是一种教育理论,要将其转化为实践,首先要将其融入三维教学目标中。教师在设计语言实践题教学目标时,不仅应注意确保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还应注意学习方法和发展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看法的形成,也就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首先,教师要从整个单元的整体教学出发,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开头就点明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单元内容包括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等等,教师要注意课文与课文之间的粘合,让学生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意思,并从“总分总”的角度出發,理解教材也有结构化,从而有效应用于自己的语言发展中。
其次,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联系生活经验,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如对原文进行扩展描写,通过自己的想象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扩展,进一步细化情节与结构,让文章变得更细腻。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训练,对提升学生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有巨大的影响。比如描写这个季节的景物——油菜花,那么油菜花该如何描写呢,进行扩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字成词,再以词成句,再通过对句子的精细加工形成文章。首先对油菜花进行描写时可以加量词——一朵朵油菜花;然后加颜色,一朵朵金灿灿的油菜花;接下来是修辞描述油菜花像什么;还可以加时间、地点,在田野里、在路边、在各种地方,最后整理形成文章,通过对油菜花的一步一步加工,学生不断地进行想象力的训练,逐渐掌握诸如扩写类语文实践题的方法,学生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从而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新的天地[4]。
语言的魅力无穷尽,语言实践题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其语言结构化的表达能力。
(二)教师要基于结构化言说改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是仅仅指课本内容,它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递的所有信息。统编版语文教材已经在尝试建立适合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所以教师更应该从核心素养出发,观察课本教材内容中,是否可以进行有关语言实践题的讲解,将语言实践题的简介,及其学生语言结构化能力的提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比如,在进行诸如创意表达类、理解体会类的语言实践题中,是否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让回答更加满意。基于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观点,用规范而优美的语言表达情感。学生不仅要学会语言是如何运用的,更要在培养良好语言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语言,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学生在前期积累大量修辞文例之后,拓宽了语言表达界限;中期学生便自觉地在文学创作与文本鉴赏中运用常见的修辞方式;后期学生能够逐渐摆脱前人的创作影响,不断追求新奇夸张的语言表达。
学生虽然还处在积累和运用修辞的阶段,但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创新的能力,修辞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促使他们产生创作的想法,有了对“创意表达”的追求,学生认识到雪不只是如梨花如棉絮,还可以有更多不落俗套的表达形式,就像汪曾祺笔下的梨花瓣子是月亮做的,初看很新奇,但梨花是透明的,透着清淡的冷意,不就像是用月亮做的吗?这样不常见的比喻便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三)教师要改进小学语文语言实践题的教学方法
习作创作类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提高语言结构化能力的一环,教师要注意改进小学语言实践题有关习作教学的教学方法。现在很多教师都认为传授方法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学生只要得到了方法,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写出一篇作文来,所以教师侧重给学生传授技巧和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习作的内涵。还有许多老师重视应试技巧,例如在现今的考试中可能议论性的作文占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议论性的作文教学中加大力度,着重讲这一类的作文,而对一些实用性的作文却无暇顾及,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为考试而作文。当学生真正想去写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时,就发现不知道怎么写,无从下笔。
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要分析学生所处的阶段特征。高年级小学生思维正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强调习作的重点是什么,不要写着写着就写偏了。其次,还要了解到习作的内容,学生是否接触过,是否经历过。在没有了解过的前提下,让学生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知识去习作是写不出来什么东西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实践,让学生有经验,这样在习作时才会有话可写,有内容可丰富。最后,教师最好能够在分析完学生的习作能力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习作任务。
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训练,来整体推进习作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掌握习作方法,在写中运用方法。一共分为四步:第一步,研读文章。在这个部分最关键的就是“读”,教师要对学生的“读”提出相应的要求。读后,师生之间要一起讨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手法等等。第二步,初试身手。这个部分最关键的是“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明白如何观察。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要善于发现其中的不同。第三步,深挖例文,获得写作的方法。学生要清楚地了解到“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个事情的?是以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习作的方法。第四步,逐步深入,进行实践训练。这一步是将前面三步落实到实处的环节。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慢慢体会到习作的乐趣,并且能够主动要求进行习作,能够自評和修改完善。
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摘抄优美的词句,学会积累素材,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能够在自己脑海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记录下来,在下一次习作中能够运用到。同时,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形式给学生更多展现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想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定需要大量的阅读,教师要潜心研究阅读方法,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词汇积累,语感积累,为结构化教学和学生的语言能力结构化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鸿飞.“1+X+Y”联读:形成单篇、多篇与整本书的阅读链[J].小学语文,2019(11):21-25.
[2]林秀丽..构建全程性的理论与实践互融共生的课程结构——以呼伦贝尔学院语文教学法课程体系改革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116-117.
[3]吴敏敏.小学语文结构化思维课堂的建构[J].江苏教育,2021,(69):34-36.
[4]方军.“整体性——结构化”:单元“综合探究”教学的有效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6(10):20-22.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结构化言说促结构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135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