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发展格局视野下的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新优势培育研究

2022-05-30刘璐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小企业

摘 要: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外贸经济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外贸经济体系中的生力军,需要认识到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结合全球贸易环境的特征,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模式,逐步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本文首先总结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随后总结对外贸易新优势。

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新优势

引言: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新发展格局也对外贸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企业应当紧抓对外贸易机遇,结合全球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特征,强化对外贸易中的“优势”意识,培养对外贸易中的新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一、新发展格局下的对外贸易要求

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优化对外贸易机结构,方可为对外贸易赋予生命力,吻合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现状。我国中小企业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当前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中仍占据较大比例。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加工贸易对于稳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但加工贸易效益不高的弊端值得关注,投入产出比并不高,也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指明了方向。适当降低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对外贸易体系的收益率。与此同时,要关注到对外贸易中的产品。在认识到对外贸易产品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由此提升对外贸易的效益,优化对外贸易经济布局。另一方面,要在对外贸易产业优化层面多加投入,强化对外服务贸易产业的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经济中的比例,实现货物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效果。

2.提升对外贸易经济平衡度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长期存在,对外贸易企业大量集中在东部沿海,并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体系中占据较大份额。其他地区在对外贸易经济中更多扮演人力、资源的输送角色,直接参与到对外贸易中的机会较少,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不平衡局面。对外贸易过于集中在少数地区,意味着对外贸易经济潜力挖掘不到位,在对外贸易领域提升区域协调性迫在眉睫。因此我国尝试构建区域对外贸易协同发展体系,激发对外贸易经济薄弱区域的潜力,提升各类要素的使用效率,吻合对外贸易经济平衡性原则。我国对外贸易经济过于依赖发达国家,间接提升对外贸易经济体系的风险。

3.为对外贸易“赋能”

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动力源地持续输出。结合新发展格局下的外贸需求,注重提升对外贸易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序降低生产要素的投入规模,在对外贸易领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成绩突出,但是对物质资源的投入依赖度较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不强,呈现出低效、粗放的特征。在优化对外贸易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提升劳动者的基本素养,优化对外贸易制度并强调技术的作用,构建更加完善可靠的对外贸易制度,为对外贸易增长不断“赋能”。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在对外贸易经济中要有“全产业链”的意识,注重提升全部要素的生产率,强调创新在对外贸易中的关键作用,逐步降低对传统资源的依赖,为对外贸易发展注入可持续性动力,推动对外贸易经济长期健康增长。

二、新发展格局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挑战

1.产权维护要求

对外贸易环境中,将全球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在相同的领域内开展对外贸易,意味着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竞争压力。大型企业资金规模雄厚,在研发领域占据先机,中小企业无法拿出相同规模的资源参与创新。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出新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通常采用模仿创新路径,在对外贸易中争取更大的份额,经营行为体现出“短平快”的特征。这种创新仅停留在表面,本质上属于模仿行为,与真正的创新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过于依赖“模仿式创新”,还有可能导致知识产权问题,陷入侵权行为的法律纠纷。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产权意识,未能准确认识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在创新过程中直接使用其他企业产品的外观或者功能,尽管在一段时间内拓展了市场范围,但是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纠纷使得中小企业陷入僵局。

2.需求体验要求

若要在对外贸易竞争中占据先机,尽早掌握客户群体需求至关重要。传统贸易模式中,中小企业与客户的需求沟通相对滞后,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掌握市场竞争优势。互联网模式为中小企业掌握客戶群体性需求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借助互联网环境的优越性,中小企业准确定位客户群体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贴心到位的服务。与此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展示企业产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必须有主动营销的意识,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环境,主动展示企业产品的特色和优越性,依托电商模式的优势,主动与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群体沟通交流,精准定位对外贸易环境中的客户需求,在锻造中小企业主动营销意识的同时,推动个性化因素与企业对外贸易的融合,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3.模式升级要求

新型对外贸易格局中,信息愈发起到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的对外贸易格局中,信息以低廉的成本分散到全部企业主体,促进信息透明共享公开。在整合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准确研判全球贸易市场的变动规律和未来走势,精准匹配市场供需,在对外贸易领域实现供需平衡。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体系中,确实实现了产销两端的无缝对接效果,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不容忽视。中小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有关对外贸易的各项信息,定位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但是实际经营行为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模式的“阴影”,不能完全适应全球贸易中订单分散、精细化要求较高的特征,对全球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实际上体现出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迟滞效应。中小企业必须提升生产模式的更新速度,注重生产与服务的融合,逐步摆脱单一生产模式的影响,体现产销模式的优越性,由此推动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创新,实现对外贸易的有效升级。

三、外贸新优势培育策略

1.推动产业升级

新发展格局对企业外贸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培育企业外贸优势至关重要。在培育中小企业外贸优势的过程中,首先大力推行创新渠道策略,发挥新动能在企业外贸体系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升级要求,推动企业外贸体系不断升级,在企业外贸活动中强调创新意识,在创新角度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外贸企业扩大基础材料的进口规模,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加大制造服务业的培育力度,将新型技术融合在中小企业产业体系之中,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升企业的产业竞争力。

产业经济需要优质的制度环境作为支撑,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制度環境,不断激发中小外贸企业活力,有效控制外贸活动成本,大幅度提升外贸产业的效率。针对现行外贸经济模式,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加大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力度,提升中小外贸企业外贸活动的规范度,实现标准化赋能的效果,促进外贸企业的优质发展。中小企业外贸活动的健康发展,需要自由稳定的环境作为支撑,统筹协调国内外资源,充分激发市场潜力,为中小企业外贸活动创设更优质的环境。在中小服务型企业领域,加大开发与监管创新力度,推动我国服务贸易体系再上新台阶。

2.挖掘数据信息价值

中小企业要有数据意识,认识到数据在对外贸易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在经营活动中强化大数据的作用,围绕大数据资源优化供求体系,推动数据信息与全商务链的融合。中小企业签订电子合同之前,借助信息化平台检索客户群体,在定位客户对象后进行贸易洽谈。当双方达成初步意向后,基于企业的信息化报价体系敲定交易价格,最终达成双方合作。双方签订的电子合同自动进入到企业合同管理系统,落实后续业务。中小企业善用大数据模式,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检索优质客户企业资源,拓展企业的合作空间,在企业营销领域有所突破。

3.促进数据信息共享,提升货物流转效益

若要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必须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在融合信息化技术的背景下,构建网络平台,并实现线上线下经营环境的融合,促进贸易信息的共享。结合中小企业的物流体系,合理拆分企业合同内容,并将拆分后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企业生产、销售等部门,为企业部门指明工作方向,实现企业内部的合理分工,并将任务上报到企业备货系统。当企业业务信息完备后,将业务信息上报到对外政务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中小企业借助外部数据平台,将业务信息与物流企业共享,作为电子报关单的重要内容。物流企业接受物流任务的同时,还能获取电子单据信息,在线上环境就能追踪物流信息。在数据信息共享的背景下,物流和金融体系深度融合,推动中小企业资金资源导向趋于合理,企业物流链逐步升级。在优化中小企业资金分配的前提下,促进物流链的变革和升级,直接提升中小企业货物运转的效率。

4.完善管理模式,建立电子征信系统

新发展格局对中小企业管理提出较高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跳出传统管理模式的“舒适圈”,推动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注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融合,发挥现代化管理制度的优势,为中小企业的外贸业务“赋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始终与诚信密切相关,企业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不仅要按照约定履行契约,还要关注企业全流程中与资金对接的环节,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对外贸易全流程,高度重视企业对外贸易中的品牌、技术、知识产权等因素。中小企业借助数据交换模式有效拆分企业合同信息,与此同时借助征信系统获取中小企业的交易信息,作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重要依据。外贸业务中的资金流动状况全部进入到征信系统,为外贸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逐步构建并完善跨境交易电子征信系统,统筹管理外贸企业的生产、物流、金融等情况,将上述信息融合在外贸企业电子征信系统之中,促进外贸金融结算、资金融通与企业外贸体系的协同,提升外贸企业产品竞争力,由此增强外贸企业的结算、融资能力,最终全面体现外贸企业的优势效应。

5.发挥集群效应

在中小企业的外贸体系中,以产业改革升级为契机,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企业集群效应并在外贸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集群内部发挥优质企业的带动作用,具有一定资质规模的企业在集群中要扮演“头雁”角色,带动小型企业的发展,实现中小企业集群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更好地体现产业集群效应。政府部门在构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必须精准定位产业性质,合理划分产业集群区域,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雏形。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围绕中小企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集群内的企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在正确道路上深入发展。例如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服务平台与技术要素的融合,强调技术要素在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走出去”,在更高的层次中定位自身,实现外贸业务领域的突破。

6.构建适应性产出应变系统

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大型商务平台资源,发挥商务平台的中间过渡作用,有效统筹中小企业线上线下环境的经营信息,综合分析企业外贸业务信息,体现信息整合的优势。中小企业的潜在需求信息来源丰富,B2B平台、邮件环境、检索引擎等都有可能成为重要需求的来源。在打通线上需求信息检索通道的同时,积极参与线下环境的商贸展会以及市场购销特征的分析会议,进一步拓展企业需求信息来源,实现需求信息与技术要素的融合。中小企业直接与客户对象沟通交流,通过大数据信息掌握需求的变动规律,在定位需求走向的同时,为对外贸易提供数据支撑,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更加有的放矢。在中小企业应变能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打造适应性产出应变系统,充分适应对外贸易订单的特征,有效推动中小企业产出与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企业全流程竞争力。

7.构建外贸政务链,提升交易效率

结合中小企业外贸模式,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外贸通关效率,大幅度降低中小企业跨境外贸成本,在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同时,为外贸业务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中小企业根据合同内容拆分业务后,将相关信息传输到配额许可证申领系统,获取许可证以及对应的额度。当备货完毕、备货系统发出指令后,报关系统确认备货信息并提交到报检环节,将最终确认的完整单据信息提报到外管局。外管局核销系统接收到来自银行的单据后,确定电子单据的资质并进行核销;与此同时,税务机关执行退税操作,由此形成完整的中小企业外贸政务链。多个政务部门在外贸政务链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部政务数据信息在平台中共享保存,为回溯中小企业外贸政务过程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外贸政务体系的规范性和可视性,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参与外贸活动的风险,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外贸效率。

四、结语

在国际贸易局面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有机遇和危机意识,在充分领会新发展格局要求的同时,从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对外贸易信息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开辟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构建新发展格局视野下的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新优势培育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33):52-54.

[2]李宁,陈婉梅,芦红.构建新发展格局视野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新优势培育研究[J].价格月刊,2021(9)26-30.

[3]刘丽.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中的品牌战略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20(12):98-100.

[4]王广瑞.“互联网+”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模式创新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19(06):245.

作者简介:刘璐(1997- ),女,满族,辽宁省兴城市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中小企业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