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化思维 注重过程 走向运用

2022-05-30赵焱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语文

赵焱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读书明智”展开,训练学生在阅读时自主梳理信息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思维显化,学习梳理信息;展开学习过程,培育自主能力;运用学习成果,助力读写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梳理信息的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梳理;思维可视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目标部分更是明确了“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教学指向。可见,语文教师应在第三学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概括、梳理、整合、分析信息的能力,最终落实到语言表达的实践和运用中。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基于“读书明智”的人文主题编排了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以及语文园地等内容。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根据需要梳理出文中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整合,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根据习作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表述。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可视化手段提取信息,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把握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笔者结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具体课例,谈谈“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教学实践。

一、关注思维显化,学习梳理信息

本单元精读课文《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均为典型的叙事散文,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课文的信息量大而且细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由于缺乏明确的信息提示而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从而影响对信息的梳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的显化,通过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的梳理方法。

(一)重视提取信息,化繁为简

面对文章中的大量信息,圈画关键信息是梳理的首要步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边阅读边用符号进行圈画,此举既能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确度,又能提高梳理信息的效率。

借助圈画关键词句的方法,学生能准确定位信息。然而,还有一部分信息隐藏在大段的文字中,很难在文中直接圈画出来。由于没有明确的信息提示,学生梳理信息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梳理的支架,引导学生先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化繁为简,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二)运用可视化手段,注重关联

可视化思维手段能将学生抽象的思维过程图示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样态的可视化手段整理并呈现文章信息,通过显化信息梳理过程,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用不同符号圈画出信息要点并提炼重要信息后,学生会发现这些信息都分散在课文的角落里。因此,在梳理信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大括号、箭头等符号整合之前圈画和提炼的信息,将信息内容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读书经历。由此可见,信息梳理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要点,使要点之间的逻辑更为清晰。

二、注重学习过程,培育自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概括、梳理、整合与分析信息的能力。

(一)示范引领,从单一走向多样

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学生学习了运用资料的相关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已经初步掌握了提取信息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真实学情,通过示范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1.多种标记符号提取信息

圈画关键词句是信息梳理的首要步骤。然而,学生在实际圈画文章重点信息时,往往能搜索到多个方面或类型的信息。为了使定位的信息既准确又一目了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借助多种标记符号提取信息,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并且不再勾画重复的信息,针对不确定的内容,学生还可以在旁边先打一个问号。

例如,在教学《忆读书》一课时,课后题要求学生从文中梳理出作者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读书感受。作者的相关读书经历及感受大多散落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圈画符号,引导学生阅读时提前定位信息。

【教学设计(片段)】

用圈画方法,梳理读书经历

1.根据学习提示,明确默读要求

学习提示:课文主要回忆了冰心奶奶读书的哪些经历?边读边用合適的符号圈画出关键词句。

2.学生自主圈画关键词句,汇报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抓住关键词,用不同符号圈画出作者冰心的读书时间、书名以及相应的读书感受,便能完整地梳理出作者冰心的读书经历。在学习《我的“长生果”》一课时,学生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梳理作者阅读的心路历程。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重点。同时,通过不同的标记符号对信息进行分类标记,有助于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为之后信息的整合奠定基础。

2.多样可视手段整合信息

在将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时,学生可以选用的可视化手段多种多样,如表格、结构图、阶梯图、鱼骨图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选择往往比较单一或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整合方法,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旁适时地示范引领,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多样的可视化信息整合手段。

例如,在学习精读课文《忆读书》时,教师可以先借助结构图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适当变换信息呈现形式,引入“分条叙述”梳理法和“画时间轴”法,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梳理内容选择合适的梳理方式。

【教学设计(片段)】

1.默读课文,自主完成图表

学习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阅读时间。边读边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梳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并完成结构图。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构图

3.上台展示,反馈交流

4.回顾经历,迁移学法

(1)借助结构图,说说读书经历

(2)变化结构图形式,引入其他梳理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先梳理课文信息,再由这种方法衍生出其他梳理信息的方法,从一种引出多样,既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又促使学生发现方法的优劣,从而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梳理方法。

(二)自主实践,从模仿走向创新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喜好自主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手段整合信息,从模仿梳理走向自主创新,开发形式多样的新手段,从而掌握归纳梳理信息的方法。

在学习精读课文《忆读书》时,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尝试了如何借助可视化手段进行信息梳理,因此,在教学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一梳理整合信息的方法继续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梳理信息。笔者现以《我的“长生果”》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学生可以借助哪些不同的思维可视化手段归纳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教学设计(片段)】

1.出示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小组交流学习要求。

学习提示: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和写作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2.指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快速默读课文,用圈画关键词句、提炼关键词、做批注等方法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确定一种形式来呈现信息。

3.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生1借助归纳法整理圈画的课文信息,把信息归纳成几句话,展示如下:

(2)生2借助表格整合圈画的课文信息如下:

(3)生3借助结构图整合圈画的课文信息如下:

(4)生4借助鱼骨图整合圈画的课文信息如下:

(5)生5借助阶梯图整合圈画的课文信息如下:

学生选择的可视化手段不同,呈現的信息形式也不相同,信息梳理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能通过小组内的比较交流发现每个可视化手段的优缺点,增强思维活力和学习主动性。掌握个性化的梳理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文本知识形成思路清晰、直观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基于此,学生便能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准确地寻找与文章适配的信息整合手段,更好地将信息梳理的方法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培养深层阅读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运用学习成果,助力读写实践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在关注阅读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口语交际等表达类教学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从阅读课堂中获取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后续的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并最终运用在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中。

(一)单元内的整合运用

无论是在“介绍人物形象”的口语交际还是“推荐一本书”的习作表达的学习中,学生都可以借助表格或提纲梳理人物形象或书籍的相关信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直观形象地梳理出来,助力后续的表达实践。

以本单元“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口语交际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任务是让学生将自己在读书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在学习时,学生可根据具体的人物形象,梳理人物形象最突出的几个特点,并根据特点发言。

(二)单元外的迁移运用

除了单元内的整合运用,学生还应该将信息梳理的方法和能力迁移运用至课外。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复习阶段,在复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尝试自主梳理单元知识点和内容,完成专题复习任务,提高复习效率。

此外,信息梳理的方法还可以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经常只关注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开展有效积累。初步掌握基本信息梳理方法的学生,可以边阅读边提炼观点,每天做好读书笔记。在读完整本书后,学生可结合读书笔记,用合适的可视化手段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梳理或开展深入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学习手段,将学习思维过程显化,同时注重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逐步培养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梳理策略,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提高阅读理解与习作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五年级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吕蔚屏.借助思维导图,根据需要梳理信息——以统编教材五(上)第八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9).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在新材料作文审题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