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加强劳动教育的探索

2022-05-30于海洋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教育

于海洋

初中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教育项目为载体,为开展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形成崇尚劳动的品质。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我校选择以农业生产劳动为重点劳动实践课程项目。

一、农村初中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农村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农业生产活动,学生耳濡目染,能切身体会父母劳作的辛苦,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为实施劳动教育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建立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实现“以劳树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能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

劳动是一个动脑动手的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面对失败与挫折。另外,劳动的过程往往较为辛苦,为了提高效率,学生会创新操作流程或改进劳动工具。实践出真知,在劳动中体验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增长智慧。

(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劳动具有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磨炼意志的作用。学生在校学习压力较大,而劳动能让大脑得到休息,放松紧张的身心状态,减轻学习压力。同时,劳动会让人身心愉悦,学生在劳动中能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增强责任感,培养合作精神。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精神的学生会成为乐观向上、精神饱满、身心健康的人。

(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农村的田园风光处处都能体现劳动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引导学生感受团结合作的美和创造劳动成果的美。“美劳共生”即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美、寻找美、创造美、鉴赏美,从而提升美的感受力,增强美的创造力。

二、农村初中加强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及劳动精神。学生要通过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来了解社会,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

《课标》中的劳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的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提高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在劳动教学中应掌握学情,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对于需要小组合作的项目,教师应协助学生做好分工合作,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从中找到自信,提高技能水平。其次,教师在劳动课中应按照学生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差异,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劳动任务,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打造劳动教育品牌

学校秉承“知行合一,以人为本,发展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全力打造劳动教育品牌。几年来,学校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劳动教育平台,有效拓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途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劳动的机会,使师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

我校地处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头街道姜家村,周边有大量的果园、土地与花卉大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劳动实践。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缺乏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差。学校立足现有的校园实践基地和广阔的校外实践空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劳动课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与劳动体验中提升,从而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增强师资力量

高水平的劳动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从实际出发,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劳动教育资源,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外聘的方式,学校聘请地方高技能型人才和农业技术人员担任劳动教师,不断优化和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保障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校园课堂”。学校重视校内劳动,利用每天清晨、大课间、午休等时间组织学生在操场、花坛、甬道、教学楼等卫生服务区开展全员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常态化。学校还开发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内配有写着各类农作物介绍的展示栏,每个班级有两块地,一块统一种植土豆和玉米,另一块由班级自选农作物种植。劳动教师带领学生在劳动课上进行农业生产实践,学校通过开展种植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校园劳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手工劳动课上,学生学习衣物的整理方法,将自己的生活用品打包装入行李箱中;学会手工穿珠子,制成各种装饰品;每年3月,劳动教师带领学生做风筝、放风筝;每年端午节,教师与学生一起包粽子。扎实而丰富的校园劳动课让学生以实践、体验的方式理解劳动的内涵,很好地缓解了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二是夯实“家庭课堂”。学生的劳动技能应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将乐趣转化成习惯。在家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劳动课的进一步延伸,做家务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又能为营造和谐的家风创造条件。线上教学期间,劳动教师化身为“美食主播”,教学生包饺子、煮饺子、做营养早餐等,还引导家长为学生录视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美食大奖赛。此举为家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保障,家长的积极参与对学生转变劳动教育观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融合“学科课堂”。学校深入挖掘各学科的劳动教育元素,通过全学科阐释勤劳、节俭等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劳动之美的内容,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音乐课唱出劳动之美,美术课画出劳动之美,语文课写出劳动之美,道德与法治课弘扬劳动之美,历史课传承劳动之美。

四是拓展“社会课堂”。学校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热爱生活、崇尚劳动。学校还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或纪念日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加深劳动体验。每次活动前,教师都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将活动反思记录下来,通过内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日”,学校会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校园周边“白色垃圾”的清理活动;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学校会组织志愿者清除校园周边的杂草,学生还会定期走进社区打扫卫生。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热心公益的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是开展“劳动美育节”。每年4月,学校召开“劳动美育节”,遵循“以劳育美、以美促劳”的理念,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教师围绕主题,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五一”劳动节时,学校宣传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同时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收获的季节展示学生种植的农产品,在手工课上展示学生制作的艺术品,在美术课上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通过成果展示,更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内心充满自信,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学校还表彰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先进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學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崇高”的道理。

3.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为保证学校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为目的,将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档案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充分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教师转变了观念,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学生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家长也逐渐改变了对劳动教育的否定态度,全力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各项劳动教育活动,使学校实现了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