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2022-05-30张秋菊
张秋菊
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则是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建构游戏是区域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之一。接下来,笔者将立足于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简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意义,指出当前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几点教育意见,以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意义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正确合作、交往,这不仅契合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任务,还符合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
4~5岁的中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有所增强,游戏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所需的游戏空间也越来越大。中班幼儿对“象征性游戏”较为感兴趣,其主动性与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但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中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向“合作性游戏”的过渡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较好地开展合作类游戏。
三、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自游戏的情况较多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部分中班幼儿仍然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中班建构区游戏中,常常会看到部分幼儿独自完成某项游戏任务,很少与身边的同伴交流、合作,不会主动参与合作类游戏。
(二)缺乏社交技巧
良好的合作技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但受家庭、性格、年龄等因素影响,部分中班幼儿缺乏正确的合作、社交技巧,常会使用争抢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忽略了同伴的感受和想法。
(三)不会解决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是幼儿游戏中不可避免的。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部分中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正确解决矛盾冲突的技巧,在合作游戏中常常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
四、建构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方式
(一)构建团队游戏,展开小组比拼
4~5岁的中班幼儿具有较强的胜负心和求知欲。在开展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建构游戏,采用小组比拼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使幼儿在玩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建构区活动“机器人大赛”中,笔者将全班幼儿分成了五个小组,并对幼儿说:“我们最近阅读了绘本《机器人弗兰奇》,对机器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将小朋友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请每个小组用你们面前的积木拼出一个机器人,并说一说你们构建的机器人有哪些功能,拼得最好、想象力最丰富的小组就会获得‘机器人大王的称号!”笔者的话音刚落,幼儿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建构。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的合作意识显著增强,会在游戏中询问同伴“这样做可以吗?”“这里应该怎么设计呢?”“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做?”等。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的讨论也越发热烈,合作能力也逐渐增强。
在上述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构建了团队游戏,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相同的游戏任务下引导幼儿展开小组比拼。这种活动形式有效地改善了幼儿独自游戏的情况,给幼儿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帮助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方式,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合作意识
情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使幼儿在玩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将环境、声音、画面进行整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组织幼儿开展建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日常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对动画片《小马宝莉》较为感兴趣,常常和身边同伴分享动画内容。于是,笔者以这部动画片为契机,创设了一个情境游戏,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建构区游戏开始前,笔者对幼儿说:“小马们在忙着庆典活动,但是人手不够,需要小朋友们帮忙做一些蛋糕、玩具等。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自行分组,一起帮助小马们完成任务吧!”笔者的话音刚落,幼儿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要帮紫悦完成做蛋糕的工作!”“我要和小马做苹果派!”……不一会儿,幼儿便自主分好了活动小组,开心地和同伴一起完成“庆典任务”。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元素,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游戏情境的创设满足了中班幼儿的发展需求,在虚拟的情境中,幼儿伴随着愉快的“庆典任务”展开了建构游戏,并尝试着自主分组,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身的合作能力。
(三)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掌握合作技巧
在利用建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时,教师要理性面对幼儿间的冲突和矛盾,引导幼儿独立解决与同伴间的问题,通过讲述、引导、反思等方式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合作技巧,促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一次主题为“美丽的乡村”的建构游戏中,幼儿两两一组尝试着搭建自己想象中的乡村。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一组幼儿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了争吵,笔者见状并没有第一时间阻止幼儿的争吵。但两名幼儿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影响了周围其他幼儿的游戏,笔者见状叫停了两名幼儿的游戏,并在安抚两人情绪后询问道:“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可以讲一讲吗?”两名幼儿争先恐后地向笔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笔者耐心倾听后说道:“你们两个虽然吵得不可开交,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呀!吵架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你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吧!”于是,笔者将活动的决定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在笔者的询问下,两名幼儿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不一会儿,一名幼儿讲道:“我觉得你说得对,我们可以在……”另一名幼儿听到后也讲道:“对不起,我不应该和你大声争吵,应该和你好好说话的。”就这样,在笔者的引导下,两名幼儿都发现了自身的错误,在道歉后又开心地回到建构区继续游戏了。
在幼儿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不应强制性地制止幼儿,而是应该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将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促使幼儿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四)注重个别引导,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随着合作游戏的深入开展,大部分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合作技巧,能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但据笔者观察发现,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仍然不愿意参与合作游戏,在展开建构区活动时,常常独自在角落中游戏,不与身边的同伴交流。针对这类幼儿,教师要注重个别引导,使用语言引导、师幼合作的方式,让幼儿懂得合作游戏的意义并主动参与。
例如,在一次建构区游戏中,大部分幼儿开开心心地和同伴进行着合作游戏。但笔者观察到,有一名内向、胆小的幼儿,自己拿着积木在区域的角落中玩游戏,没有与身边的同伴一同玩耍。笔者见状走上前对该幼儿说:“你在玩什么游戏呀?看起来好好玩!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在笔者的询问下,该幼儿同意了笔者的请求。在游戏过程中,笔者不断地询问该幼儿:“你要搭建一个什么物品呢?需要哪些材料呢?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呢?”该幼儿小声地讲道:“我想搭建一个漂亮的城堡,可以让所有的小朋友都住进去,一起来城堡里面玩!”笔者听后讲道:“哇!你的想法真的是太棒了。但是这个难度太大了,需要其他同伴的帮忙,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其他同伴吧!”其他幼兒听到后纷纷走上前并讲道:“需要我们帮忙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随后,笔者鼓励该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游戏想法,并召集了更多幼儿加入城堡的搭建中。
通过长期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合作技巧,但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仍不愿参与合作游戏。针对此类幼儿,教师应展开针对性引导,采用师幼合作的方式,促使该类幼儿与同伴展开合作游戏,为幼儿营造交往合作的游戏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围绕着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为幼儿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合作游戏的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紫薇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