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记
2022-05-30刘捷
刘捷
一
夏天最热的时候,我和孩子结伴去了敦煌。
去陌生的敦煌,主要是受了余秋雨和贾平凹两位大师文字的诱惑。我从《文化苦旅》中结识了王道士和莫高窟,好奇这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究竟是如何被痛斥为敦煌石窟千古罪人的。其次,黄沙漫漫的异域风光也强烈地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踏上通往敦煌的路。
我们是从咸阳乘飞机去敦煌的。透过机窗,我看到团团白云在飘荡,在纠缠,云是自由的,它们结成不同的形状,盛开在蓝色天空上,像软白的花。想要摘到它们,得需要多大的手呀?
二
在敦煌,行走需要很多道具,除了面巾,還有脚套。特别是去月牙泉,好多人都离不开脚套。脚套齐小腿,让人可以在沙地里正常行走。可是我们拒绝了脚套,来敦煌就是为了感受沙子,让沙子挤进脚趾,间或混杂着骆驼黄色的便便,不能在沙窝里跳着行走,更不能踮起脚尖行走,只能一高一低颠簸,任由沙子如海浪一般,步步算计脚步。
敦煌的沙子很团结,优雅地堆成曲线。在我们的眼中,沙子大多很特立独行,秦岭山里的沙子喜欢和泥土瓷实地黏在一起,这里的沙子很纯粹干净,居然堆成一座座沙山,风吹过,少量的沙子旋转,风一停,沙子又落了下来,堆成原来造型。
沙子的曲线玲珑,像美女拖着长长的纱裙,从高处看去,宛如美人鱼斜卧在沙滩上。
风大的时候,人根本睁不开眼,嘴里、鼻子全是沙子。这个时候就索性闭上眼睛,任由那风吹吧。风吹累了,又停了下来,而我的身上,被沙子细细密密侵袭,只能回酒店,用温热的水洗涤。幸好酒店不缺水,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月牙泉景区的管理特别人性化,一张门票期限是三天时间,这三天,夜里也不关闭景区,天南地北的游客可以自由出入。天色已晚,好多游客闲躺在沙堆上,有的看星星,有的听泉水声,有的小姑娘扮成飞天的模样,反弹着琵琶,吟唱着歌谣,一行行驼队从沙漠深处归来,骆驼的脚印很快被风沙抹平,而太阳升起的时候,驼队又载着客人去了鸣沙山。我没有加入骑骆驼的队伍里,只是远远地看着一列列驼队有序地行走。不知道那些去了鸣沙山的游客,是否听到了沙子的歌声,当然,沙子才不管游客听没听到呢,人家千百年来一直在歌唱,歌唱自己的生活。
我选择了一片干净的没有被骆驼污染的地方,静静地躺了下来。头顶的天空湛蓝高远,厚厚的白云像被冬天冻住的奶酪,我凝望着云层幻想天上如果有鸟群飞过,会不会有馋嘴的鸟儿飞上云霄,叼一块白云给我,那么我就不虚沙漠行了。
三
敦煌下雨了,听说,这是一年当中的第二场雨。
雨不大,在半夜时默默下着,一觉醒来,四处都是湿漉漉的。气温也下降了一点儿,我们搭坐出租车去莫高窟,司机很高兴,他说:“真难得呀,这雨。”
我问司机,王道士的寺院在哪里?他指了指对面的山头,说:“喏,在那个山上。”
“他是个坏人吗?”
“咋说呢,他修葺了庙,发现了藏经洞,他也想保存这批珍贵的文物,只是在漫长的逐级上报无果的过程中灰了心,他也想建楼、建木桥,可这些都需要银子,他无奈,只能妥协了。”
可能这些流散各地的经卷,注定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让同住在地球村的人们有缘慧识,感受到佛祖的感化。同样,莫高窟属于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观光赏玩,上千位佛祖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的岁月风烟,让一代又一代人接受精神的洗礼。
感谢僧人乐尊,是他路经河西走廊,忽见金光闪耀,如万佛显现,才在沙漠的高处修建了“莫高窟”,让后代可以撩开历史的纱帘,清晰地看到真实的神像。
莫高窟共有492个洞窟,最吸引人的自然是飞天。飞天共有6000身,从数量上可以组成世界上最大的歌舞团和交响乐团。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飞天从故乡印度传来,结合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孕育发展,融合佛教天人和道教飞人的特点,人物形象具有中原“秀骨清像”的特征。走进282号窟,浑身清凉,从昏暗的光线中看到周身立满了壁像,其中有12身飞天,皆是身材修长,面瘦颈长,眉细疏朗且微含笑意,怪不得李白都咏飞天:“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飞天的舞姿不同,以腰鼓、拍板、长笛、阮弦、芦笙、箜篌、琵琶为道具,挥臂模弹,昂首斜弹,倾身倒弹,背后反弹,其中反弹琵琶最为耳熟能详。在112窟《西方净土变》的《伎乐图》中,由美貌的龟兹公主即兴创作,这一高难动作被大唐画师记录,从而一飞冲天,成为传世经典。
由于一些原因,好多洞窟没有对外开放,我只能站在洞窟外默默与飞天对话,或许她们之间也对话,也争吵,不然在那么幽深的洞里,她们能穿越千百年依然鲜活着,不聊聊天多无聊,不活动活动手脚,身上的技艺都倒退了;也许她们用一种我们听不见的语言在说:看,外面那么多从天南地北来的人,他们是多么地想见我们一面,我们也想见他们一面,可是见了又如何,不见又如何呢?
一个民族不能缺少信仰,一个人更不能缺少信仰,而敦煌莫高窟的佛像告诉人们,信仰如神灵一般,存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