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机制

2022-05-30毛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培育素质育人

新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向社会输送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存在机制不完善,教育形式宽泛化,素质教育目标落实不到位,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畅等问题。立足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需要,从环境层面、思想层面、专业素养层面、身心素质层面提出完善建议。

综合素质体现在科学文化、思想政治、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综合素质是衡量高校育人质量的重要指标。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任务,更是教育之初心,立校之根本。新时代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更要兼顾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当下,一些高校将改革重心放在学科建设上,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工作,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培育高质量人才,必然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坚持“以生为本”,打造优秀综合性人才,才能为社会培养有担当、有使命感的合格建设者。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研究现状

(一)综合素质内涵梳理

综合素质包含哪些内容?在学界,不同阶段,对综合素质的解读也有所不同。早期的综合素质强调专业素质的综合化、宽口径。其后,对综合素质的解读增加了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内容。有学者认为,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也有学者补充职业技能素质和拓展素质等。综合学界的观点,对综合素质的内涵,本文认为涵盖政治、道德、文化、心理、身体、沟通、学习、实践、创新等诸多要素。新时代高校在育人目标上既要关注专业素质,更要强调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对综合素质的研究视角

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关键词展开文献梳理,来了解相关研究视角。从专业领域,孙文彬立足工程类专业探讨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必备能力;刘迎辉立足文史类专业,探讨对应的综合素质养成措施;陈炳超从实践领域,分析综合素质的培养路径。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对综合素质培育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涂文兵等人认为,利用科技创新活动来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赵亚梅等人认为,通过竞赛活动来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栾振昌等人认为,依托丰富的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张阳等人着重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优化建议;王少英等人聚焦综合素质评价,对评价内容及实践操作进行研究。可见,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二、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职业院校在育人实践中要强调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培育。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二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具备创新与创业能力,能够立足某一领域,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显然,职业院校将教育的重心集中于“实用”,特别是基于专业领域,强调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均衡发展,以更好地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胜任岗位。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并不等同于综合素质。围绕综合素质培育,要体现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从内容上体现在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等方面。新时代大学生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在面对学业、生活、社会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

第二,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品格、德性等有关。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自信、自强、自尊,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思想道德素养要将家国精神融入内心,具备良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三,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素质。专业实践素质包括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行业实践中能够运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来解决专业问题,在所学专业领域更有竞争力。

第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体质条件正常,心理条件更加稳定,具备健全的人格。

三、职业院校在综合素质培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主体缺失,教育形式宽泛化

在综合素质培育中,很多职业院校并未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育人目标之一,在具体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相对模糊,缺乏针对性。事实上,宽泛化教育模式无法兼顾大学生学情实际,更不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良学科、不良专业的大学生,其综合素质在定位、方向上具有差异性。一些理工类学科,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财经类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创新实践意识的培养。缺乏全面性的素质教育,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素质教育口号化,落实并不到位

从职业院校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来看,很多院校注重“口号”的提出,但在实施中,面临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的尴尬。如一些院校将所有课程都纳入素质教育,未能区分各门课程的侧重点,一些课程与素质教育关系不大,导致素质教育模糊不清。一些院校对热门专业重视学科建设,突出实践性教学;但对于相对冷門的专业,基础性学科、理论性学科,忽视应用性教学。另外,一些院校重视主干专业课程建设,对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程重视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综合素质培育停留于纸面

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内容要素多,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要拓宽多种学科知识范围,并强调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些院校忽视实习实训教学,缺乏完善的学生实践评价体系。一些大学生动手能力弱,不善于与人沟通,缺乏合作与团队意识。一些学生对前途缺乏科学规划,未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知识面狭窄,光说不练,缺乏实干精神。

(四)教育理念功利化,师资及课程不均衡

综合素质培育要纳入育人体系,要将之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但对于很多高校,缺乏专门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教学组织流于形式,功利性问题突出。一些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固化,以说教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世界格局在变,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在发生变化。要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营造开放、包容、平等的育人氛围。鼓励学生去想、去做、去创新。在心理素质方面,要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更要做好心理预防。要梳理学生心理症状,完善应对机制,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养成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要对接学生需求,优化育人模式,完善多种措施,提高育人质量。

(一)搭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环境育人具有隐性特征,优美的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为大学生精神文明素养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落实。第一,抓好校园文化育人阵地。校园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校园环境建设对大学生思想、精神、文明素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从校园美好、校园设施、治学精神等方面构筑多彩的校园环境。如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校规、校训,彰显校园的办学方针,体现育人的目标。学生从校训、校规中认识和了解校园文化特色。再如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建设,特别是通过印刷、发放相关主题的宣传手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节庆日宣传活动,创设黑板报、搭建宣传栏,印刷文化衫。大学生从耳濡目染中加深对校园文化的体认。第二,注重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现实环境,围绕综合素质教育目标,要为大学生营造“平等、健康、自主、和諧”的校园氛围。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校园环境塑造上,一是宣传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意识到“自我管理”,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实践性,解决好与自己相关的各类事务,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激发自我学习潜能。二是重视校园生活管理,给予大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如宿舍管理、卫生管理,要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设定管理办法,后勤方面每周参与监督与检查,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扬,对存在不足的给予建议,让学生自己从自我管理中相学相长。三是对每个学生建立“自我缺勤档案”,在各项活动中,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管理,激发自觉性。

(二)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大学生德育途径

“大思政”背景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综合素质培育的核心地位。高校在发展智育的同时,要全面推进“立德树人”,要将道德品行教育放在首位。一方面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发挥思政育人优势。另一方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课程内容,引入辩证观、唯物史观,联系大学生实际来解答学生面临的疑惑,增强学生的思辨认知力,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科育人,关注大学生敬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渗透。学习中面对难题要迎难而上;面对困难要不折不挠;面对挑战要勇往直前。从知识探索中端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实践锻炼中炼造大学生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信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渠道。要重视多媒体应用,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更熟悉,对新媒体更热衷。高校要重视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整合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平台,全方位推进思政育人。如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结合自我谈观影感想。

(三)重视专业素质提升,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职业院校在培育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要打造学科育人特色,要将专业素质置于综合素养的关键地位。专业课程教学要变革教法,转变理念,要对接学情,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从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行业实践活动等方面整合课程群。引入“两树融合”,综合素质树与能力知识树互融;引入项目驱动实践教学,通过设置项目、任务,贯穿知识、技能、实践教学;引入“体验式”教学,推进理实一体化;引入“研讨式”教学,鼓励学生分组交流、协同学习。在综合能力评价上,将专业课程与综合能力评价结合起来,重点关注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能的评价。专业素质体现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深化理论与实践对接。在教学中要将专业创新精神、实践操作技能整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训实践中,要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忍耐力、抗挫力、逻辑思辨力。围绕实践教学,关注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获得。

(四)兼顾学生身心健康,达成综合素养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中,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协同兼顾。在体质锻炼上,要重视多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结合学生体质、力量等级,设置不同的体育锻炼目标。比如男生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等高强度体育项目;女生可以选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重视校园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做好大学生校园饮食、生活安全健康的管理工作。加大校园体育设施建设,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倡导“健身、快乐、友谊”,收获多彩的校园文化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重视心理健康预防与疏导工作。一方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潜在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另一方面做好校园心理教育与宣传,特别是大学生不良心理情绪的调适,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综合素质培育工作战线长、涉及面广。高校要积极整合多方力量,精准施策,共同努力,最大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各项必备能力,让大学生自信、勇敢地走向社会。

(毛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培育素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