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周根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评价语文老师

周根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老师要利用合作学习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老师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老师要采用全新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合作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一、提高老师的教学素养

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以老师要正确地认知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老师要加强学习,认真钻研,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把握合作学习。就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即便开展合作学习,其效果依然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老师自身对于合作学习的认知不够全面,其在思想上的偏差导致了行为上的问题,因此降低了合作学习的作用,所以老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把握基本学情,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设计,老师要树立起正确的师生观,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借由正确的师生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勇于试错的勇气。

二、获得学校以及家长的支持

要想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得到学校以及家长的支持。学校要借由校本研究,加强老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老师的合作学习教学能力,借由优秀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寻出更适合于本校的教学策略。学校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以改变传统的竞争关系,让老师能够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老师在合作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解决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教学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家长被排除于教学体系外,但事实上,家长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应该发挥出其作用,让其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有效辅助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借由家长会、家访、微信沟通等方式,让家长能够正确地认知合作学习,并且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于孩子成长与发展的作用,在家中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合作环境,向学生灌输合作的意识,从而将这种经验迁移到校园生活当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能够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模式以及环节中,老师要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筛选出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往往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借由对网络资源的收集,设计出相应的课堂预设。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让老师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正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老师一旦脱离学生,那么其设计的教学预设再周全,也无法满足于课堂的需求。因此老师必须要围绕学生,将其作为核心来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老师可以结合对学生的了解,适当地调整学习的目标。比如在《天净沙秋》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从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比较高,那么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以下4点:1.让学生利用合作学习,了解其中的文章大意;2.感受文章当中的情感思想,体会其写作方式的奥妙;3.利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来欣赏《天净沙秋》;4.利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完成诗句的编创。最后的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以挑战的方式来挖掘自己的潜力,促使其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学生能够在诗句的创作过程当中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知识点,从而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其合作的高效性。因此老师必须要从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设置更为合适的合作目标。

四、合理地分组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有在思想的碰撞下,才能够产生新的认知,在思维的火花下生成更多的智慧。通常情况下,小组合作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语文水平、性格特点、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老师要能够认知到组内成员的数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所获得个人实践的机会,人数越多,学生互动的机会就越少,同时也更强调学生在合作上的能力,成员越少,学生能够实践的机会也就越多。当然学生合作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其中小组成员的水平,而是决定于每一个组员的合作方式以及合作效果。常见的分组方法有随机分组法和平均分组法,所谓随机分组法就是利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打乱随机分配;平均分组法则是依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性格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划分,在分组时,确保每一个组内都有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合作的方式并不固定,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选用合作方法,在分组完成之后,老师要选出每一组的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有序地开展合作学习,监督组员及时完成合作任务,以提高学生合作的效率。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组内的合作情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

五、选择有效的合作方法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最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为结构法,同时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论其合作人数有多少,最终都会以两两配合的方式来完成合作,因此老师可以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相应的合作学习方法。

1.兩两配对的配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通常应用于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比较简单的口语练习、作业的批改等环节当中,两两合作的开展依赖于学生独立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再借由两两合作来完成想法以及观点上的互通,在合作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

2.编号抽签法

在小组学习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利用编号抽签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组内的研究成果,汇报者所汇报的内容为组内共同的研究结果,即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意见和成绩。抽签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造出紧张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是老师要合理地使用抽签法,并且在抽签开始之前,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

3.任务组和共享组

在布置了合作任务之后,学生借由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老师可以让组内的成员之间相互进行交流,互相交换彼此的观点和想法。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的一方要能够认真地倾听,并且借由交流将双方的观点融合起来,以产生新的认知。

六、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

评价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作学习的核心,老师要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老师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直接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来设置评价的标准。全面性原则,就是确保评价的辐射面要包含班级当中的所有学生,不仅要对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含对其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涉及对学生合作过程的评价;及时评价体现出了评价的时效性,在学生完成了合作学习之后,老师必须要及时地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合作结果给予合适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指导,并且所有的评价都必须要依据相同的标准来进行制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小组评价、个人评价以及混合评价是最常用的三种评价方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往往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评价,这也就很容易会凸显出个人的成就,造成其他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利用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评价,则会更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让组内成员能够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努力。但是小组评价的缺陷在于会在无形当中拉平了学生在组内的成绩,无法凸显出个人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也要配合进行个人评价,个人评价要包括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其所展现出来的合作能力,从而兼顾整组评价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学生的个人水平。混合评价则是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结合起来,既体现出了小组的价值,同时也看重个人的付出。老师要从学习目标出发来正确地划分小组评价以及个人评价的占比。同时,老师要充分地发挥出鼓励评价的作用,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在评价的鼓舞下,生出更多的学习动力。

七、监督学生的合作行为

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老师已经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了预测,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所以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监督,更好地观察并且记录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其更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并且对于老师的观察内容比较敏感,所以老师要明确自身的观察对象以及观察方式,能够看到在合作当中最为努力的学生。当学生出现合作问题时,思考自身应该采用哪些方式方法来确保其合作的顺利开展,借由对学生合作过程的观察,反思自己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有哪些问题。老师要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并且做好观察的记录工作,将其作为教学反思的依据,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八、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促进其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首先,学生要能够拥有足够的合作时间。在传统的合作学习课程当中,老师提出了相应的合作任务之后,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合作时间,导致学生在没有充分进行意见交流,没有充分动脑思考就早早结束小组合作,造成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沦为形式。所以老师要放缓教学的节奏,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处于适应阶段,所以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减少教学上的焦虑,正确地看待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适应情况,提高学生以及自身对其的适应能力。同时,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自由,在合作学习下,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摆脱了老师的束缚,所以其思维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散,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会充斥于课堂中,小学生会因为彼此在观点上的不同产生冲突,此时老师只要善意地提醒学生,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即可,而不要将学生的这一行为看作是扰乱了课堂秩序。正是学生的这种表现才能够展现出其思维的活跃性。所以老师要适当地放宽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去进行合作学习。当然开展合作学习,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当学生开始适应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之后,老师就要对学生的合作时间提出要求,尽可能花费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如果只顾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去,而忽略了对其他想法的吸纳,那么合作学习只成为自己个人的表演场,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既学会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认真地聆听他人的想法,把握住他人话语当中的重点,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地发挥合作學习的作用,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获得学校以及家长的支持,以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并且筛选出更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实现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评价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