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为小学音乐课堂注入活力

2022-05-30孙新凤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利用音乐

孙新凤

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启蒙时期,音乐教学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为其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老师要借由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利用课堂的互动,帮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感。但就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互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深度不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要改善目前在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丰富互动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在歌唱教学中的互动策略

1.突出老師的主导作用

老师自身指导作用的发挥,将会直接影响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效果。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互动,成为课堂中的一分子,给予学生更为生动的学习体验感。当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有效地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学习的快乐。比如在学习《动物说话》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在歌曲当中发现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都说了什么话?”利用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仔细地聆听歌曲,帮助学生快速地调整学习状态,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进入到音乐歌曲的学习过程中。

2.把握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要从学生的音乐水平、个性特点、性格爱好出发,凸显出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在《猫虎歌》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比较喜欢哪些动物,然后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毛绒玩具,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舞台剧的表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并且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所学内容当中。借用这种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配合相应的课堂管理,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在学习《早上好》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对《早上好》这首歌曲里的动作进行创编。由于小学生本身在纪律意识上比较弱,所以在动作的创编过程很容易会做出一些比较搞怪的动作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此时老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表扬学生有创意性,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紧紧地围绕创编的主题来进行想象,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里。

3.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配合歌曲教学,从而利用声音和图片之间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其音乐教学的效果。虽然多媒体对于教学有着诸多的益处,但是如果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作用。比如在教唱环节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歌唱的音频,让学生跟着进行哼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唱谱环节当中,老师则要利用传统的乐器演奏方式来做好亲身示范,以加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歌曲,老师则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教学,比如在《幸福拍手歌》这一首歌曲的教学,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的音频,让学生对歌曲有大致的了解,然后老师可以再播放第二遍音频,让学生尝试跟着一起轻声哼唱,以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哼唱情况,针对有问题的地方来进行指导,教授相应的乐理知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这首歌曲的伴奏,让学生一起大合唱,从而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穿插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既不喧宾夺主,同时也能够发挥出其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互动策略

1.强调音乐欣赏的体验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舞蹈表演、话剧表演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让学生能够收获鲜活的课堂感受。比如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分角色让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投入,更好地感受歌曲中的情感,促进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舞蹈表演能够让学生借由身体语言的表达来掌握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身临其境地体会其中的感情,加强其对音乐的体悟。比如在学习《木偶的步态舞》时,老师可以辅助打击乐器来引导学生掌握旋律,并且从歌曲的内容出发,依据学生的音乐水平,设计趣味性比较强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尽情地舞蹈,以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舞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体会音乐的魅力。音乐和美术都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适当地与美术课程进行结合,借由跨学科的融合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比如在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动动笔,画出自己脑海当中的童话,然后再配合音乐,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情境,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情绪,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音乐学习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由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受教育情况、成长背景等各有不同,所以在面对同一首歌曲时,学生所产生的想法和感受都各有不同,老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利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堆雪人》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关于堆雪人的故事,从而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雪天时有怎样的趣事,为这堂课的情感奠定基调,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到歌曲的学习过程当中,生成更为鲜活的学习体验感。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都还有待于提升,所以对于歌曲的欣赏往往比较浅层,这就要求老师带动学生探寻到歌曲背后所隐藏的情感。比如在教学《丰收》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秋天丰收时的农忙景象,让学生在满目金黄的稻田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领会到歌曲里所表达的轻快愉悦的感情,而对于《我们是朋友》这一首歌曲,老师则要将学生带入到分别的情境当中,结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体会到其中不舍和悲伤的情感。

3.创设丰富的互动情境

在音乐课堂中,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生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从而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更加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老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找准情境创设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机会,从而给予学生更为鲜活的学习情感,借由音乐学习,走入到音乐世界中,通过对音乐的体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完成课堂与生活之间的结合。比如在教学《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熟悉的广场舞切入作为教学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比较简单的三拍子舞步,并且鼓励学生都放开自我,积极地进行模仿,利用肢体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好,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跳着轻盈的舞步,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着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再比如在学习《军民大生产》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利用拔河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能够了解到音乐就是源自生活的艺术,让学生回忆在拔河过程当中所喊口号的特点,并且组织学生在相应的场景当中再喊一次口号,从而引入劳动号子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在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

1.丰富教学的形式

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时期,音乐教学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所以音乐要素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今后音乐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是这些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也比较高,所以对于思维能力还有待于提升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以及记忆上颇具难度,因此老师要借由良好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音的高低时,老师可以选择身高不同的学生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来进行排列,并且让这几个学生进行七个音符的唱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音的高低的理解;在音的长短知识点教学里,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帮助学生掌握音的长短;在音的强弱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敲小鼓的方式,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感受不同的敲鼓强度,当听到鼓声变强时,学生要站起来;当鼓声变弱时,学生则坐下,借由这样的方式改变传统乐理知识教学的枯燥性,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音乐挂图能够更好地对音乐知识进行整合,比如休止符、音符时值等知识,都能够利用音乐挂图来辅助教学。

2.循序渐进地设置教学活动

老师要认知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其打下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综合素养。音乐学习的基础是节奏,老师应该先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节奏基础,然后再进行视唱的练习,以完善学生的音乐体系。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也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音乐水平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完成知识的教授。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利用趣味儿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记忆力,让学生以顺口溜的方法来掌握理论知识;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从教学的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教学策略,增加教学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3.加强知识学习的实践性

音乐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理论知识教学完成之后,老师必须要结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创编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提高其实践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创编对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老师要由浅到深地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先从节奏出发,让学生通过更改节奏来完成创编;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从旋律出发,让学生自行更改歌曲当中的部分旋律,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创编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内化乐理知识。

四、在器乐教学中的互动策略

1.丰富器乐教学的形式

老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不同的乐器,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要借由对乐器的补充,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自行选择相关的乐器来进行学习,同时,老师也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经验出发,向学生推荐更为合适的乐器,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2.强调师生器乐合作互动

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构建出更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所以老师要重视师生器乐合作的互动程度,加强对学生创编节奏的指导,并且配合相应的乐器来进行演奏。老师要兼顾到学生的音乐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歌曲创编,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老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利用良好的师生互动来提升教学环境的活跃性,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让其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师生利用音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音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