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案例研究

2022-05-30许缤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数双减数学知识

许缤红

“雙减”政策是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首要任务就是处理好作业设计的“量”和“质”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课堂教学成果检验的最好途径就是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老师获得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作业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变相延伸。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灵活,但缺乏逻辑性,面对数学这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有时学起来难免会有些吃力,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分层次设计作业,夯实学习基础;注重实践性质的作业设计,充分强化数学运用能力;力求创新,锻炼综合创新能力;利用趣味化的作业设计,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数学学习思维,促进数学深层次的学习探究。

一、分层次作业设计,夯实学习基础

分层次进行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最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在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传统的作业布置习惯无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无益。在传统的教学习惯中,老师往往会根据当堂课所讲内容统一为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有利于老师对作业进行快速地批改,但无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贴合。分层次进行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主要是以小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划分,针对学习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设置相对具有探索性的作业,既能巩固和强化课堂知识,又能满足这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深度学习的需求。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作业的设计就要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加深对课堂知识讲解的深化理解。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设计,能够不断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促进数学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学习时,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之后,为了检验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成果,可以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设计分层次作业,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针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同学,为了强化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可以围绕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练习设计作业:

例题1:将下列题目按要求合成或分解换算

12平方千米30公顷= (  )公顷;3平方千米40公顷= (  )公顷;4公顷300平方米=(  )平方米;2040公顷=(  )平方千米(  )公顷;303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米。

以上作业练习题目能够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熟练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夯实学习基础,促进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对于学习基础扎实的同学,就可以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题2:在某次学生家庭住址的统计调查中,分别有四位同学是这样形容自己居住的小区面积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后,找出与其他三人不在同一个小区的同学。

同学甲:我家小区的面积是0.23平方千米;

同学乙:我家小区占地23公顷;

同学丙:我家小区占地2300000平房分米;

同学丁:我家小区的占地面积是230000平方米。

这道题目同样是考察单位换算,但却是在具体的实用环境中进行考察,既夯实了学习基础,又达到了巩固与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目的。

二、重实践作业设计,强化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小学数学的实践综合性较强,在数学作业设计时,老师要更加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强化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要有效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手段,培养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强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能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逻辑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一年级数学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的学习时,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可以设置一个实践性的作业,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一个钟表模型,可以借助卡纸、彩色笔、大头针或订书机等材料,在制作钟表模型的过程中巩固对于钟表整点、半点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天将各自制作的钟表带到课堂中,这时我们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各种各样的钟表模型,然后邀请同学分享制作的过程,接着可以将同学们两两分组,利用对方自制的钟表拨出时间,然后要求同组的同学回答,两人轮换进行问答,强化对于时钟读数知识的掌握。在整个实践性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同学们熟悉钟表的结构,准确地掌握时针、分针的特点,加深对整点、半点的认识程度,在课堂分组练习阶段也能锻炼数学思维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求创新作业设计,锻炼综合能力

丰富的作业内容和新颖的作业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主观能动性,促进数学思维的发散与完善。力求创新的作业设计能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传统的作业设计多以课本上的数学练习题为主,枯燥无味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毫无完成作业的动力,因此,数学老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创新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可以脱离课本教材练习题的束缚,在形式上要打破传统的纸笔式作业模式,采用创新性的作业设计,多元化地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组作业的形式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突出的创新作业形式,按照知识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将班内同学分成均衡的若干个组别,然后设计小组探究性的作业,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作业内容,实现对数学知识巩固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时,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概念、性质进行了一一地讲解,为了强化同学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按照小组分配作业内容,要求每个小组都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过程中巩固图形的特征认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抄报、数学日记或者其他文档类型的形式,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概念、性质整理出来,创新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数学思维,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作业设计中,强化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创新作业形式也可以采用如下形式,要求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给出统一的答案。

例题3:已知有如图所示几个图形,请找出图中有几个梯形?

解答:这种类型的作业题目属于探究创新性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题目的分析,然后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寻找,比起个人完成题目,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寻找时的遗漏。经过对图1的分析,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总共有4个,梯形有2个;图2相对复杂,但是也离不开基础的概念和性质的利用,在仔细分析和寻找后,我们也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平行四边形6个,梯形4个。

有意识地创新作业设计,能够改善传统作业模式带来的单一、一成不变的作业内容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简单直接的课后练习题和纸笔式作业会让小学生丧失完成作业的动力,影响学习情绪。设计实践探索性的创新性作业,能够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确保数学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达到数学知识在作业设计中延伸与发展的目的。

四、趣味性作业设计,激发学习动力

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趣味化的作业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并且是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趣味化作业卸下了自古以来作业承载的压力,让小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高效地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过程。趣味性作业设计也是落实“双减”政策中减轻小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的理念。在数学这个理性的学科作业设计中加入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童趣,能够激发小学生完成作业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快乐学习中巩固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成绩。

例如在五年級数学三单元《认识小数》的学习时,在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后,为了巩固小学生对于小数知识点的理解,可以设置如下作业形式:

第一部分作业“火眼金睛”,给出几组数据,利用小数的性质,找出与其他数据不相等的那一个。又快又好地找出不同的同学就拥有了“火眼金睛”。

例题4:(1)0.5;0.05;0.500;0.50;(2)60.2;60.20;60.200;60.02;(3)7.90;7.9;7.090;7.900。

解答:题目考查的内容就是小数的性质,无论小数后面有几个0,他的大小都是不变的,但是加在中间的0就会改变小数的大小。因此,同学们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出不同的那个数据。

第二部分作业“连连看”,大家都知道,现在手机上最火的游戏就是连连看,将数学作业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

例题5:按照给出数量中“5”代表的不同数据进行连线。

题干:0.45米;0.365米;7.5米;对应:5分米;5厘米;5毫米。

解答:根据题干中给出的“5”所在的位置不同以及后面的单位不同,通过小数的性质和单位的换算,我们可以得出0.45米对应5厘米;0.365米对应5毫米;7.5米对应5分米。

第三部分作业“排排队”,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巩固小数的大小知识,给出一组单独的数据,要求同学们按照从大到小排序,然后将数据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大小。

例题6:已知一组数据1.68;1.55;1.49;1.61;1.33;1.48,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进行排序。

(1)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假设这组数据为某班级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将成绩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3)假设这组数据是某班级同学400米跑步的成绩,将成绩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解答:这道题考察小数比大小放在具体的情境中,那么就需要同学们理解跳远成绩肯定是越大的数据成绩愈好,而跑步的成绩则是越小的数据速度越快,这样就能很简单地进行小数的排序训练了。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于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为数学的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做好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依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作业;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设计实践性的作业,锻炼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力求创新,设计内容多样、形式多元的作业,结合小学生年龄特质,设计趣味化的作业,能够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小数双减数学知识
小数加减“四不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数的认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