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引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

2022-05-30朱鸽斌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生数学知识

朱鸽斌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初中数学学科的教育重点逐渐转向对学生各项关键能力的培养上,尤其是综合实践能力。对此,初中数学新版教材每个章节都设置了数学活动,以问题为载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强化培养自主探究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全面铺开的一大重点和亮点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中学生进行数学的发现与探索活动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实现了初中数学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和延伸。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初具形态,对于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为了保障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是目的性原则。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目的明确,能够使活动的组织与进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其次是巩固性原则。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材通常将综合实践活动放在每个章节的最后,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本章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起到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作用。第三是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活动设计阶段,从内容到方案,再到组织形式、实施策略等方面都要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以开放性的原则放宽活动设计形式,为中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最后是探究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具有探究性,才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整个活动参与中完成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以及解决的全过程,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引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初中數学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第一,引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有效。初中数学知识更偏向于逻辑性和理论性,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形式,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第二,引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教学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输出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的重要表现,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第三,引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能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对于数学教师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将知识转化为探究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初中数学教学引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激发兴趣,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培养意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引领中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建立在强大的学习兴趣之上,以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意识。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于一切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抓住学生充满好奇性的心理,设计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吸收。以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前,提出问题:学校操场上有一个旗杆,但是由于垂直放置,无法测量其高度,请问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测量方案吗?是否可以借助本章节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呢?有了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小组的研究讨论之后,给出测量方案,并实际动手测量出旗杆的高度。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前准备好一定的材料,如皮尺、三角板、竹竿、足够长的细绳等,在测量方案确立之后,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最终,将竹竿立在地面上与旗杆平行,加上竹竿的影子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与旗杆以及影子形成的三角形比例全等,r:h=旗杆的影子长度:旗杆的高度,通过测量竹竿的高度h和竹竿影子的长度r,就能按比例测算出旗杆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中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自发、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

2.创设情境,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平台

情境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生活问题情境,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情境,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通过情境代入活动,能够收到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出乎意料的效果。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的单方面输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衔接不够自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拉近中学生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桥梁,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学习后,为了巩固概率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打通横向学科,创设情境的方式,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平台,设计以“概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假设一个情境:在一个家庭中,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那么如果这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的话,是色盲的概率为多少?在这个情境中,既涉及了生物学的知识,又有数学的概率知识,横向学科的打通更有利于知识的联合记忆与巩固。通过对生物学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回顾,那么较容易地就能罗列出这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可能出现的基因排序为:AA,Aa,aA,aa,也就是孩子为色盲的概率为四分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巩固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在情境中举一反三,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在创设的情境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有的放矢,大大提升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3.小组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指导助力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行指导助力。常规的初中班级都是大班授课,即使在固定空间的课堂上,教师都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何况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通常在室外,如果不能在活动中加强交流互动与指导,那么就会出现沉默寡言的学生参与活动效果很差。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首要解决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课程教育改革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应用中效果显著。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从旁协助指導为辅,适当地点拨,能够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助力,为学生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数学自主探究能力保驾护航。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包含几个章节的内容,便于同学们进行知识的串联,建立新的数学知识架构。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十一到十三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这部分内容学习完成后,就可以设计一个以折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提出问题:如何用一张矩形的纸折出60度、30度的角呢?然后让各组进行尝试,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协助,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与试验之后,得出了如下的折纸图。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以及角平分线、轴对称的相关概念,可以得出∠1、2、3都是30度角,那么自然∠ABN就是60度角。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数学思维在组内和组间实现碰撞,折纸游戏也能激发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锻炼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上的数学核心素养。

4.多元评价,为综合实践活动反思开拓创新

灵活、多元的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反思开拓创新的关键,完整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就是评价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彻底、客观、精确的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升级。在《反比例函数》这个章节的内容学完之后,由于其概念与一次函数之间容易混淆,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模型思想,学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设计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自主探究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试验,尝试计算之后,得出正确结论:时间和速度是成反比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诸如取值不固定、数据采样不同步、函数图象绘制偏差等问题,在活动评价环节,首先要肯定同学们对于活动的付出,以及对结论正确的鼓励,对于上述问题可以分类指出,并给出修改的建议,同时也可以邀请同学们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便于下次活动设计时进行完善,以此促进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拓与创新。

5.媒体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科技力量

多媒体技术为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科技力量,中学生对于现代科技的感知也更加强烈,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活动模式耗费的时间,将活动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同学们,实现活动形式的创新。多媒体技术能够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大量的影像、图文、音频、动画等资源,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蕴藏的丰富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科技力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活动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顺利达成,助力中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培养善于借助科技力量的优秀学习习惯。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完成后,由于勾股定理的概念来源以及证明方法是中考考核的要点,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就着重进行了讲解,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了勾股定理推导的全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勾股圆方图”证明勾股定理,提供给同学们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利用图中各个图形的面积表示来验证勾股定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演示功能,实现图片的切割、拼凑,然后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形,进而再由面积的表示方法验证勾股定理,c2=(b-a)2+4×1/2ab,展开化简之后得出a2+b2=c2。在自主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促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升级和活动效果的不断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引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新要求,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前提,创设情境,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平台,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为活动开展提供助力。采用灵活、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不足,使用多媒体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科技力量,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拓与创新。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中学生数学知识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