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2022-05-30王萍陈万针

学前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德尔菲法质量评价区域活动

王萍 陈万针

[摘 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与途径,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区域活动质量进行评价是促使幼儿园教师进一步重视和提升区域活动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并无专门针对区域活动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工具。为弥补此不足,本研究在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构建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初始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两轮修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最后得到了由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把56项三级指标转换为具体问题,本研究编制了《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现状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来自不同地区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园长及行政管理人员共594名作为调查对象,邀请其以自评方式对所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所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质量总体达到合格水平,特别是环境创设质量尤为突出,不过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和幼儿的表现质量均还欠佳;省级示范园的区域活动质量总体高于市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的表现总体好于未评级园;城市园的区域活动质量高于县城园,县城园的区域活动质量高于乡镇园。这表明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同时应着重关注未评级园与乡镇园的区域活动质量,缩小不同地区与等级幼儿园之间的质量差距,促进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均衡优质发展。

[关键词] 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质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社会的共同诉求,也是当前我国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新任务。幼儿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个幼儿的终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个家庭,甚至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提升保教质量是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1]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指出:“通过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当务之急。”[2]2022年2月11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旨在引导各地建立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3]虽然目前暂无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这一概念的统一定义,但是大多数学者均认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调查之后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4]具体由条件性要素、过程性要素、结果性要素三方面共同构成。[5]

目前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定位、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工具等方面。首先,在评价定位上,幼儿园教育质量是具有多维度、多方面的特征,这在幼教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即认为幼儿园教育質量评价包含条件性要素、过程性要素和结果性要素。[6][7][8]其中条件性要素涉及师幼比、班级人数、师资水平等,过程性要素包含师幼互动质量、环境创设、课程设置、家园沟通等,而结果性要素则涉及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9]其次,在评价标准方面,世界各国为了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通过立法、颁布质量评估标准、成立质量监测机构、研制评估工具等方式加强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监控与引导,力图以评估的手段来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如:美国全美幼教协会(NAEYC)于1984年颁布了《高质量托幼评价标准》,之后又颁布了《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与提升系统》(QRIS);[10]英国的教育督导机构为教育标准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主要负责对全国的教育机构进行监督、指导、评价与反馈;澳大利亚于2009年出台了《早期教养国家质量框架》(NQF),负责对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重构与革新;[11]德国于2002年研制并出台了《儿童日托机构的质量标准:国家标准集》;[12]日本、新西兰等国家也相继颁布了相关文件。[13]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在制定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如,各省市在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陆续颁布了适宜本地区的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最后,在评价工具方面,国外学者从广义的视角出发,在研制游戏活动质量的评估工具时,规定其评价内容包括环境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活动时间的安排、幼儿的发展。[14]如,北卡罗来纳大学学者编制的《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ECERS)及它的修订版,包含空间与材料、师幼互动等多个要素。[15]弗吉尼亚大学学者编制的适用于师幼互动质量评估的工具——《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均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能够运用于不同的国家,其普适性较强,[16]且被验证为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及师幼互动质量的有效工具。[17]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逐步开始了研制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工具的尝试,如,刘焱等学者在借鉴英美两国的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的基础上,研制了《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18]之后,刘占兰等学者在综合考虑教育评估各要素的基础上制订了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19]还有学者研制了《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20]综上可以看出,各国在探索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时切入点有所不同,因此所研制的评估标准与工具也有所差异,但其最终的落脚点都不谋而合,即保教质量应注重以幼儿为本、注重多方沟通与合作、尊重多元、尊重幼儿自主性。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体现个别化教育形式,以幼儿自主为特征,兼具游戏性和教育性等特征,从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得以普遍开展。具体而言,区域活动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游戏材料,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进行自由、自主的探索性活动和个性化学习。[21]由此可以得出,区域活动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如下:首先,区域活动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创设活动区、投放游戏材料,对激发幼儿学习与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机会,使幼儿自主学习具有了可能性;最后,区域活动可以使幼儿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化的指导,从而实现每个幼儿在其原有发展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并改进教育工作,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23]由此可见,评价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评价研究主要包含在对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研究之中。国外学者对幼儿游戏活动质量的研究往往从游戏活动的某一具体方面入手,如有学者研制的“爱做游戏的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幼儿的游戏兴趣。而我国学者则認为幼儿园游戏评价应该包含游戏环境创设、幼儿游戏水平、教师支持与指导等要素。[24]如刘焱的户内游戏环境评价标准主要涉及环境的舒适度、活动区的名称与结构、活动区的空间布局、区域游戏材料等。[25]此外,也有针对室内游戏环境研制的室内活动区评价表、[26]适用于幼儿园室内外游戏环境评价的量表。[27]如:针对游戏水平从“区域环境”“区域活动中的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区域的管理与保障”等四个方面出发制订游戏等级量表;[28]针对师幼互动方面, 学者们往往借鉴或采用“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研究师幼互动的质量。[29]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国外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和幼儿游戏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较为成熟。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较为薄弱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具体表现为:可适用于实践的评估工具数量较少、可操作性有待提升、信效度也有待检验等。同时,在已有的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中并未凸显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即使有也大多融合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环境评价”“师幼互动质量评价”之中,并未将区域活动予以单独评价或研制专门适用于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然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如若缺乏相应的指标体系,不仅会影响区域活动质量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会直接影响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研制或构建科学、合理,且适用于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迫在眉睫。基于此,本研究在综合借鉴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关于区域活动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制思路(大多采用定量研究或混合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图构建适用于评估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首先,本研究主要以“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为“篇关摘”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61篇学术期刊、64篇硕士论文,以“幼儿园区域游戏评价”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1篇相关文献。其次,以“儿童游戏评价”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进行检索,共检索到437篇相关文献,从中选择部分发表在代表性期刊(多为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作为参考,自上而下式地探索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相关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明晰核心概念,总结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二)访谈法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索在实践教学层面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相关要素,依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均围绕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相关要素和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内容展开,如:您认为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您在评价区域活动质量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从开放式问卷样本中抽取市级示范园资格及以上的9名幼儿园教师(大、中、小班各3名幼儿园教师)和3名幼儿园园长进行半结构化个别访谈,其访谈对象基本信息如下(见表1),访谈时间大约为35分钟。在访谈过程中主要采取录音和纸笔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记录访谈内容,访谈结束后,在保留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将访谈录音转化为文本,为后续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丰富、真实的原始资料。

(三)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德尔菲法是本研究中最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即运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德尔菲法又被称为“专家调查法”,主要是指按一定的程序,采用匿名的方式收集专家意见,之后经研究者的客观分析,进行多轮征询和反馈,最终使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预期结果的方法。[30]德尔菲法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定性研究方法。[31]

1. 德尔菲专家的遴选标准

德尔菲专家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32]专家的遴选直接关系到征询意见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在选择德尔菲专家时需要考虑其专业背景、学术造诣、工作经历和判断力等因素,[33]并应是对研究问题有深入了解的“当事人”或者是“知情人”。综上,本研究以专业背景、学术造诣、工作经历等作为遴选专家的标准(具体见表2),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选取专家。专家咨询结果分析显示:专家权威程度Cr为0.875(>0.7),专家积极系数P为100%,表明本研究专家咨询结果可靠。

2. 专家人数的选择

对于德尔菲法专家人数的选择,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对此看法不一。如一些学者认为,“专家人数一般为10~50人为宜”。[34]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专家人数的增多,其征询结果的准确性也就越高,但是其意见的收敛难度也就越高。因此,有学者指出:“专家人数过多,不利于数据分析和专家意见协调。”[35]当专家人数达到13人及以上时,误差降幅不明显。[36]基于此,本研究在选取专家时秉持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实践性的原则,选取8名理论型和7名实践型专家,共15名学前教育领域专家组成本研究中的德尔菲专家。(专家基本信息详见表3)

3. 德尔菲专家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为了征求专家对指标的划分、指标内涵表述的意见,并对其合理程度进行评分,依据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具体为:“非常不合理”到 “非常合理”五个等级,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指标的适切度越好。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于2021年8月15日至2021年9月27日实施,以网络问卷形式发放(word版)。本轮共发放15份专家问卷,其中15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P=100%,表明专家组成员对本研究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此外,由表4可知,第一轮专家总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6,表明本轮问卷信度较高。

在分析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结果并综合专家意见对初建指标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问卷,即对修订后的各级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予以评定,第二轮专家问卷仍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分为“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个等级,分别计1~5分。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于2021年10月20日至2021年11月17日实施,仍以网络问卷形式发放(word版)。本轮共发放15份专家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份。第二轮问卷的积极系数仍为100%,第二轮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62,表明第二轮专家的积极性较高,问卷的信度较高。

(四)问卷调查法

1.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阶段的开放式问卷

在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前期,为了进一步从实践层面探索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在J省C市选取不同等级、不同办园属性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和行政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样本来源与信息见表5),共发放200份开放式问卷,回收192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有效率为96%。

2. 指标体系检验阶段的现状问卷

为了更好地检验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可信度、有效性和实践可操作性,进一步深入了解目前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现状,本研究将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成《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现状调查问卷》,依据一级指标维度划分,针对每一项三级指标设置问题,一共56个题项。问卷由基本信息和区域活动质量达标情况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信息部分包含身份、教龄、学历、办园属性、园所等级、园所位置,达标情况部分以指标体系的4个一级指标作为问卷的分问卷,以56项三级指标作为问卷的题项。使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根据各指标的达标情况予以计分,具体达标程度划分为“完全不达标”到 “完全达标”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达标情况越好。之后运用简单分层抽样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办园属性、不同等级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园长及行政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邀请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内部自评的方式评价其所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是否达标到指标所要求的标准,共发放594份问卷(问卷样本来源见表6),回收有效问卷为594份,问卷的回收有效率为100%。

(五)主成分分析法

在检验指标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信效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各级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集,即运用SPSS 25.0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各项指标在主成分上的线性表达,其次分析各指标在综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数,最后对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权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1.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借鉴

虽然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单独研究较少,但在相关子项目的划分与研究中,对区域活动质量的相关描述仍值得我们参考。如,在幼儿园游戏环境评价量表《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物质环境评价量表》以及《游戏环境评价量表》中均有对游戏环境的评价要素进行描述。此外有学者认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了解幼儿的经验、观察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37]刘焱从注意力与兴趣等10个方面明确了游戏中幼儿的表现评价的指标。[38]将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类后,得出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区域活动的设计、环境创设、教师支持、幼儿游戏水平等四个维度。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学者认为区域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性的游戏活动,在对其质量进行评估时不应考虑“活动设计”这一要素。但本研究认为,区域活动作为发生于幼儿园内的活动,必定具有其教育价值和意义,正如朱家雄所言:“如果将完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和纯游戏视为幼儿园活动的两个极端,那么在这两大极端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和可能性,这反映的就是游戏和教学之间不同程度的结合。”[39]而区域活动正是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在教师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区域活动的设计属于顶层设计,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在对区域活动质量进行评价时,不能摆脱如何设计活动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问题的思考。

2.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分析回收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在问及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时,被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及次数最多的分别是幼儿的参与度、幼儿的兴趣性、材料投放、环境创设、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的自主性、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适宜性、教师支持与准备等。(部分问卷结果如下表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谈及区域活动质量评价要素时,大多关注的是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性,如幼儿园园长D1认为:“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孩子的专注程度、游戏的持续时间、孩子的兴趣性、孩子与材料和同伴之间的互动情况等。”具体而言,幼儿的参与度、幼儿的兴趣性、幼儿的自主性等属于幼儿的游戏水平;材料投放属于環境创设;教师的准备和指导属于教师的支持;区域活动的适宜性则属于区域活动的设计。

综上,本研究结合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从宏观上确立“区域活动的设计”“环境创设”“教师支持”“幼儿游戏水平”四大维度,之后在此基础上逐一归纳并分析该维度下的具体要素,通过规范化描述将要素提炼成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的二级指标。例如:根据不同学者的观点将“区域活动的设计”下的二级指标概括为“目标的制订”“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延伸”。在综合考虑指标内涵、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区域活动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二级指标进行分解与阐释,进而形成三级指标。基于上述研究步骤,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修订与确立

1. 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析回收数据并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对指标进行修订,具体而言,主要分析数据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首先是一级指标的咨询结果分析与修订。从集中程度来看,4项一级指标的 中位数处于4.00~5.00之间,众数大于4,平均值处于4.27~4.67之间,总平均值为4.47(>4);从分散程度来看,4项一级指标的标准差处于0.507~0.704之间,均小于1;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来看,变异系数处于0.110~0.164之间(<0.25),A3和A4的满分频率分别为60%、73%,由此可见,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而A1和A2的满分频率均为40%,低于基本标准50%,但是由于其他分值均大于或等于4,也就是说,剩余60%的专家认为A1和A2指标“比较合适”,因此,經综合考虑后,暂时保留全部一级指标。同时根据部分专家就一级指标的表述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订,如:将“A1区域活动的设计”改为“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以突出活动的设计;“A3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与指导”改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指导”与其下属二级指标重复;“A4幼儿游戏水平”改为“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凸显指标的行为化。

其次是二级指标的咨询结果分析与修订。根据分析显示:从数据集中程度而言,各项二级指标的中位数处于4.00~5.00之间,众数均为5.00,平均值处于4.20~4.73之间,总平均值为4.56,即大部分专家认为二级指标的适切度介于“比较合适”和“非常合适”之间,并偏向于“非常合适”;从数据的离散程度而言,二级指标的标准差处于0.458~0.862之间,均小于1;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而言,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值处于0.110~0.205之间,均值为0.136(<0.25)。此外,除了B3“活动延伸”的满分频率低于50%以外(但其“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值”均大于等于4),其余10项二级指标的满分频率均高于等于50%,表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

同时,通过整理专家对各项二级指标的修改意见可以发现,其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指标的表述”和“位置”“顺序”上,即认为“指标名称”存在歧义、指向性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依据专家意见将其修订为:“B4活动区的设置与布局”改为“活动区的设置与空间布局”,表述更加具体完整;新增“B6人际关系”;“B7活动开展前的准备”改为“活动前的准备”,精炼表述;“B8活动进行中的观察与指导”改为“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精炼表述;“B9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与总结”改为“活动后的评价”,精炼表述;进一步细化“原二级指标B9认知发展表现”,在其所属范围内新增“B10好奇心与兴趣性、B11自我管理、B12语言表达、B13专注力、B14想象与创造、B15问题解决”,突出指标的可观察性、操作性;原二级指标“B11情绪情感表现”改为“B16情绪表现”;原二级指标“B10社会性发展表现”改为“B17社会性交往”,更加具体。

最后是三级指标的咨询结果分析与修订。从数据的集中程度方面来看,62项三级指标的中位数处于4.0~5.0之间,众数处于4.0~5.0之间,平均值介于4.20~4.80之间,总平均值为4.486;从数据的离散程度方面来看,62项三级指标的标准差介于0.014~1.146之间,除了C7、C11、C29、C34、C36、C56、C62的标准差大于1之外,其余55项指标的标准差均小于1;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来看,62项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值介于0.086~0.272之间,均值为0.161(<0.25),除了C17、C40、C50、C54、C56的满分频率低于50%以外,剩余57项三级指标的满分频率均符合基本标准,即高于等于50%。

此外,在本轮专家意见咨询中,共有10位专家对62项三级指标的“适切度”提出了疑问和修改建议,并依据专家意见将其修改如下:删除“C7区域活动与家庭教育的关联性”,该指标不具有代表性;删除 C14“活动区墙面环境创设的互动性(幼儿与区域墙面的互动)”;删除“C56角色意识,能够理解角色关系,按角色要求行动”,该指标仅适用于角色游戏;合并“C10活动区的设置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与“C11活动区的设置满足幼儿个别化需求”,指标存在重复;合并“C27游戏材料的功能多样化,满足多种操作需求”与“C29游戏材料的投放体现不同结构化程度(成型情况)”,指标存在重复;合并“C25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既不单调也不过多”与“C28游戏材料的材质多样化”,指标存在重复。

经过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二级指标由原先的11项调整为17项,三级指标由原先的62项调整为56项,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修改,使指标表述更加具体易懂,形成了4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

2. 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结果与分析

根据第二轮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一级指标的标准差处于0.000~0.458(<1),众数和中位数均为5.000,平均值处于4.73~5.00之间,变异系数0.000~0.096之间;二级指标的标准差介于0.000~0.724(<1)之间,中位数和众数大于4.00,变异系数处于0.000~0.116之间(<0.25);三级指标的标准差处于0.258~0.884(<1),中位数和众数均为5.00,平均值处于4.33~4.93之间,变异系数处于0.052~0.148之间(<0.25)。由此可见,在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中,专家对各项指标均有较高的认可度。由于专家并未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提出修改意见,因此,该部分暂未修订。专家对三级指标的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指标的表述方面,建议指标表述更加清晰,避免存在交叉、包含关系。如:将“C9活动区内容与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与“C10活动区的内容贴近幼儿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中的“活动区内容”修改为“活动区的类型”;删除“C3区域活动目标与园所目标,年级目标,班级月目标、周目标具有一致性”中的“年级目标”,指标表述存在重复;删除“C22游戏材料的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包含纸类、塑料类、布类、木类),满足幼儿多种活动需要,既不单调也不泛滥”中的“既不单调也不泛滥”一句,表述累赘。此外依据专家意见对各项三级指标表述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具体简洁。

已有研究表明,当专家共识率高于80%时,表明专家已达成共识,可以考虑结束德尔菲专家意见的咨询。[40]本研究将专家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均视为专家对该指标的认可。也就是说,当这两项所占比例之和达到80%及以上,且标准差小于1时,则表明通过专家一致性。经过两轮专家意见咨询后,专家对4项一级指标的共识率为4/4=100%,17项二级指标的共识率为16/17=94.12%,56项三级指标的共识率为55/56=98.21%,均大于80%。由此可见,专家对各级各项指标的认识高度一致,因此无须进行下一轮专家意见咨询,并结束德尔菲专家意见咨询。经过一系列相对科学、严谨的过程,最终确立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一、二级指标见表8),由于考虑到三级指标数量较多此处仅以子量表1“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为例说明其二级指标下属的三级指标(详见表9)。

3. 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

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之后,研究者依据指标体系编制了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问卷,向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再次发放问卷,对各级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定。共发放59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94份。

一般而言,主要通过KMO值判断其是否适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KMO值介于0.8~0.9时,表明“较好”;介于0.7~0.8时,表明“还好”;介于0.6~0.7时,表明“一般”;小于0.5,则表明较差。[41]通过检验发现,KMO值为0.838,sig为0.000,表明该样本数据适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见表10)

之后,使用SPSS 25.0软件,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提取主成分,通过计算每项指标在主成分上的线性表達,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权重集。(见表11)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现状

本研究依据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将56项三级指标转换为具体的问题,编制《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现状调查问卷》,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评价对象,具体评价内容包含“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环境创设”“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以及“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四个方面。

1. 问卷信效度检验

一般而言,信度主要涉及测验结果的一致与稳定性,信度越高,说明测量的结果就越真实可靠。[42]据此,本研究主要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以及重测信度等多方面检验问卷的可信度,其分析结果如下:总问卷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991,分半系数为0.931,4个子量表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介于0.963~0.985之间,分半信度值处于0.930~0.968之间,表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问卷的信度非常好。(见表12)同时,为了检测受试者在不同时间得分的一致性,在间隔正式测验两周之后,从正式问卷的受试者中选取100位调查样本,进行重测,分析结果见表13。两次问卷的极差相关系数为0.926,大于0.7,并且各子量表的两次问卷的积差相关系数介于0.756~0.907之间,大于0.7,表明重测信度较高。

本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区别效度、收敛效度检验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4个子量表与整体量表之间的相关均呈现显著水平,R2介于0.745~0.926之间,即运用子量表预测总量表的得分时,能够解释总量表得分的74.5%以上,属于高度相关。通过分析部分与整体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各子量表的值介于0.857~0.887之间,均大于两两指标的相关系数,表明本研究中各子量表之间均存在差异性显著,问卷内部结构区分度较高。(见表14)由表15可以看出,4个子量表的AVE值介于0.735~0.787之间,CR值介于0.962~0.984之间(AVE值均>0.5,CR值均>0.7),表明本研究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上述检验均表明,本研究编制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实践,进一步评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质量。

2. 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水平

由表16可以看出,调查对象所在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总体质量均值为3.521,标准差为0.763,表明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处于合格水平。各项子量表的得分均值(M)介于2.391~4.236之间,标准差(SD)介于0.586~0.897之间,其中,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M=4.054,SD=0.831)和环境创设(M=4.236,SD=0.897)质量较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M=2.391,SD=0.586)和幼儿的表现(M=3.404,SD=0.736)质量水平相对较低。由此可见,调查对象所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合格水平,特别是环境创设质量尤为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和幼儿的表现质量欠佳,值得进一步深思。

3. 各子量表区域活动质量水平

首先,从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质量来看。得分较高的是活动时间安排(M=4.360,SD=0.884)和活动延伸(M=4.320,SD=0.875),得分较低的是活动目标的制订(M=3.482,SD=0.734)。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幼儿园还是比较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的,即能够保障区域活动的开展时间和开展次数,如幼儿园教师T2提到:“所在班级(中班)每天都会开展一次集体性的区域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是6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区域活动和进餐活动(早饭后吃水果)是同时进行的。”即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先玩还是先吃水果。同时在访谈中也有幼儿园园长表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之间是相互衔接、整合的,这也更好地使区域活动得到延伸。但对区域活动目标的制订,几乎是所有幼儿园都容易忽视的问题,由于考虑到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即自主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将完全弱化其自身的角色,放任自流,因此未重视区域活动目标的设计与制订。

其次,从区域环境创设质量来看。区域环境创设包含“活动区的设置与空间布局”“材料投放”以及“人际关系”3个项目,其中“活动区的设置与空间布局”得分最高(M=为4.379,SD=0.870),较接近最高分值5分,“人际关系”(M=4.277,SD=0.789)和“材料投放”(M=4.53,SD=1.033)次之。总体而言,三项指标的得分均高于4,这也表明了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园教师能够合理设置活动区,能够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投放游戏材料。

再次,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质量来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包含三要素,分别是活动前的准备(M=2.642,SD=0.651)、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M=2.117,SD=0.512)、活动后的评价(M=2.415,SD=0.596)。不难看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质量下各子项目的得分也相对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缺乏一定的观察、指导以及评价意识,未能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使得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凸显。

最后,从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质量来看。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质量总体得分(M=3.404,SD=0.736),8个子项目得分介于2.482~3.946之间,除了专注力、想象与创造力、问题解决得分小于3之外,其余5个具体子项目的得分均大于3,其中社会性表现(M=3.946,SD=0.783)得分最高,语言表达(M=3.911,SD=0.898)和情绪表现(M=3.448)次之。由此可见,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质量也较低。

4. 不同等级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差异性分析

由表17可知,省级示范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得分(M=4.307,SD=0.898)。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4个子量表得分介于4.180~4.410之间,均大于4;市级示范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得分(M=3.893,SD=0.774)次之,4个子量表得分介于3.562~4.159之间,均低于省级示范园的得分;未評级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得分(M=3.308,SD=0.746)最低,4个子量表得分介于3.173~3.503之间,均低于省级示范园和市级示范园。

此外,不同等级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在各维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质量得分来看,省级示范园得分均高于市级示范园和未评级园;从环境创设质量来看,省级示范园与市级示范园差异较小,但省级示范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明显高于未评级园;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质量来看,省级示范园和市级示范园得分明显高于未评级园;从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质量来看,省级示范园和市级示范园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未评级园。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等级幼儿园之间师资水平、办园条件、地区经济水平等存在差异性,经分析回收数据发现:从学历来看,省级示范园中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是大专或是本科,而未评级园教师学历主要以大中专为主;从教龄来看,省级示范园教师教龄普遍较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整体师资水平比市级示范园或未评级园高。

对不同等级幼儿园区域活动总体质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值为36.255,P值为0.000**,即P值小于0.005,表明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和未评级园区域活动总体质量呈现显著差异(P<0.005)。此外,对不同级别幼儿园区域活动各子量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等级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在4个子量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省级示范与市级示范园区域活动质量平均值差值为0.425,P值为0.05,表明省级示范园与市级示范园的区域活动质量之间具有差异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省级示范园与未评级园的区域活动质量平均值差值为1.01,P值为0.001,表明省级示范园与未评级园区域活动质量之间差异显著,并且大于市级示范园与未评级幼儿园的差异;市级示范园与未评级园区域活动质量平均值差值为0.585,P值为0.01,表明市级示范园与未评级园区域活动质量差异性显著。

5. 不同地区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差异性分析

对城市、县城、乡镇三类地区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8所示,城市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得分(M=4.145,SD=0.970)较好,4个子量表得分介于4.071~4.226之间;县城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得分低于城市园,M=3.878,SD=1.071,4个子量表得分介于3.619~4.168之间;乡镇园区域活动质量总体得分(M=3.295,SD=1.338)较低,4个子量表的得分介于3.137~3.605之间。综上,城乡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不论是在整体质量上,还是在4个具体子量表的质量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城市园区域活动质量高于县城园,县城园区域活动质量高于乡镇园。已有研究表明,“城乡间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差异较为显著,即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也越高”。[43]也就是说,城乡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乡幼儿园数量、资源配置、专任教师数量与师幼比、教师学历、教师职称、办园条件等方面。[44]同时,三类地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特征上呈现共同的趋势,即环境创设质量较为良好,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则较为薄弱。

此外,对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总体质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F=18.422,P=0.000**)、环境创设(F=35.48,P=0.000**)、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F=16.403、P=0.000**)、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F=31.513,P=0.000**)等各维度上均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

四、讨论与建议

(一)评价指标体系各维度划分的合理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本研究在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时期,围绕区域活动质量应包含哪些要素以及不同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梳理,并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较大规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幼教工作者进行了个别化深入访谈。其调查结果均显示幼儿园区域活动应涉及活动方案的设计、环境创设、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支持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评价和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也正处于多元化与整合化的发展趋势,对其评价内容的认识也更加的全面和系统化,注重评估内容的全面性,即主张从结构性、过程性以及结果性等方面予以考虑。[45]回顾已有的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或区域活动质量的评估工具,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结论,如:刘焱等学者编制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就包含物质环境创设、人际互动、生活活动和课程;蔡盈认为区域活动的评价可以从活动设计与实施、环境创设、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和幼儿的发展等四个方面考虑。[46]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理论层面出发还是从实践层面出发,从区域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到评价等各个环节去观察区域活动的质量是较为科学、全面的。

此外,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在征询专家意见确立指标体系后,对指标进行了项目质量分析、相关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其检验结果显示:高低分组对于56项三级指标均呈现显著性(P<0.01),决断值|t|>3,表明56项三级指标均具有较高的鉴别度;各项总相关系数介于0.764~0.884之间,均大于0.4,说明各项指标与整体指标体系之间相关性显著,同质性较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4个子量表的R2值介于0.745~0.926之间,表明4个子量表能够解释总量表得分中的74.5%以上;收敛效度检验结果显示,AVE值介于0.735~0.787,CR值均大于0.7,表明指标体系内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果;区别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各子量表的值介于0.857~0.887之间,表明本研究研制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估工具的结构模型良好。

综上,通过上述较为严谨、科学、全面的分析步骤得到的指标体系基本结构框架稳定,各维度划分较为合理。但是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制不能过于绝对,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需要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境和文化背景而定。[47]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存在显著差异,各具特色,因此在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积极听取各方观点和意见。本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虽根据已有研究和对一线幼教工作人员以及专家的调查,但研究者并未深入实践,如实观察现实情况,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实地观察的方法对指标内容予以完善与健全。

(二)各级各项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性

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无误性,有必要对各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予以明确。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级各项指标权重,该方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方法。其权重计算结果显示:4个子量表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权重最高(0.355),其次是“环境创设”(0.287),然后是“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0.238),最后是“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0.12)。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学术界在评价区域活动质量时最为看重的,这也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的重点所一致。如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到,“应坚持儿童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即遵循评价过程的发展性原则。而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环境创设是否适宜以及教师的支持与指导是否恰当,均通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得以体现,所以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予以观察、记录以及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权重最高(0.355),这也与本研究中对“区域活动”的界定相符合。“环境创设”(0.287)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0.238)的权重位居其次,二者相差甚微,这也反映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的关注与重视。合理的空间布局与设置、适宜的游戏材料、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是高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有准备”的环境也并不能自发地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影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的中介桥梁,也就是说,注重游戏的教育价值及教师的支持与指导是提升区域活动质量的关键要素。正如有学者提出应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其观察内容具体涉及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学习兴趣、活动状态、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同伴交往)、环境和材料、儿童作品等。[48]区域活动方案的设计作为顶层设计,直接反映了指标权重设置是否科学,区域活动对应的是兼具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场所,并不是单纯的游乐场所,因此需要明确区域活动的教育属性,关注区域活动的设计,从整体上把握区域活动。

综上,经过一系列较为科学的研究步骤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较为科学合理,同时本研究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科学的方法,但其计算结果仍受到数据取样的范围和样本量的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赋值法等一些较为主观的方法,做到主客观相结合,完善指标权重。

(三)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走向均衡优质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根据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城乡和等级比较结果来看,城市园区域活动质量明显高于乡镇园,市级示范园以上区域活动质量明显高于未评级园。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从横向来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和幼儿的表现质量相对较差,环境创设质量较高,这与一直以来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的倾向有直接的关系,加之在实践层面部分幼儿园教师仍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即要么习惯性地以成人的视角和立场来组织区域活动,导致教师过于高控,要么自由放任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行为。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单纯去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有违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因此需要深思的是如何做到“教中有玩”和“玩中有教”,以及如何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从纵向上来看,目前我国城乡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设施设备、政府财政支持等方面,更体现在师资水平、师幼比以及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乡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差异,特别是一些乡镇园在维持基本收支的状态下苦苦挣扎,很难真正关注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首先体现在设施设备(游戏材料、设备)上,很多乡镇园缺乏区域游戏材料,不能按时按需更换、新增游戏材料;其次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乡镇园未在编教师占比较高,流动性大,导致乡镇园很难做到保育、教育教师齐全;再次是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教师自身缺乏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导致很难提供有意义的支持与指导;最后是家长教育观念的误导,很多幼儿家长“小学化”要求强烈,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玩耍”,这也使得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很难得到提升。

综上,针对目前我国城乡、不同等级园区域活动质量存在的较大差异的问题,未评级园、乡镇园以及县城园的区域活动质量发展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该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均衡、高效發展。根据2019年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农村在园的幼儿人数占全国在园幼儿总人数的61.91%,因此需要充分关注乡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一方面,幼儿园自身需要在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园所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寻提升本园区域活动质量的方法,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理应关注如何激发乡镇、县城以及未评级园所的教育活力,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均衡、优质发展。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1):1.

[3]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J].早期教育,2022(13):18.

[4]刘焱.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03):14-17.

[5]刘霞.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概念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4(05):5-7.

[6]霍力岩,孙冬梅.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6.

[7]王萍,石建伟,蔡盈.自主游戏 愉快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35-3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9]SHERIDIAN S. Dimensions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presch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2007(15):198.

[10]HELBURN S, HOWES C. Child Care Cost and Quality[J]. Future of Children,1996,6(2):64.

[11]周欣.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34-38.

[12]刘霞.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面面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55-56.

[13]刘昊,王芳,冯晓霞.美国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评介[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4):72-75.

[14]底会娟,王艺芳.发达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比较与启示: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9(05):77-82.

[15]文明.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8.

[16]钱雨.世界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14-19.

[17]佩尼塔索尼,凯伦哈克.儿童早期游戏规划[M].朱运致,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9.

[18]HARMS T, CLIFFORD R.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0.

[19]ROBERT C, PIANTA K M, BRIDGET K M, et al.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rm (CLASS) Manual (PRE K)[M].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2008:1.

[20]王磊.CLASS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11):39-46.

[21]刘焱,潘月娟.《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学前教育研究,2008(06):60-64.

[22]刘占兰.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8.

[23]李克建.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6-152.

[24]虞永平,张辉娟.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49.

[2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16.

[26]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1.

[27]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78.

[28]董旭花.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59-179.

[29]郑付影.幼儿园中班创造性游戏区师幼互动行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2-5.

[30]GENE R, GEORGE W. The delphi technique as a forecasting tool: issues and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casting,1999(15):354.

[31]COCHRAN S W. The Delphi Method: formulating and refining group judgements.[J].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 2, 1983(02):11-17.

[32]LINDA S F, BUSBY D. The Delphi method[C]//SPRENKLE D H, MOON S M. Research methods in family therapy. New York: Guilford,1996:469-482.

[33]ANNET J, HURRY K. Knowledge of results and skilled performance[J].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57,31(2):69-79.

[34]KIM Q H, JIB F. The methodological worth of the delphi forecasting technique[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75,7(2):179-192.

[35]MATT D, PENNY D S, BRUCKER, et al. The utility of the delphi method in mFT research[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1,29(2):125-140.

[36]MITCHELL V W. The delphi technique: an exposition and application[J]. Technology Ar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1991,3(4):333-358.

[37]劉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7-106.

[38]刘焱.幼儿游戏评价[M].太原:希望出版社,1993:42-96.

[39]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4-75.

[40]武丽志,吴甜甜.教师远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5):91-101.

[41]陈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沿海港口竞争力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41-42.

[42]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 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44.

[43]罗妹,李克建.基于全国428个班级样本的学前教育质量城乡差距透视[J].学前教育研究,2017(06):13-20.

[44]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8(5):73-81.

[45]刘霞.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概念与构成[J].幼儿教育,2004(11):4-5.

[46]蔡盈.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30-42.

[47]原晋霞.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现状探索与提升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43-56.

[48]刘巧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21(05):93-96.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Quality

WANG Ping,1 CHEN Wanzhen2

(1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2Xichang Minz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Xichang 615013 China)

Abstract: Area activity is essential to childrens daily life and development in kindergarten. This study took efforts to construct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to help improve kindergart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itial indicators were first constructed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 Then the index system was revised twice by using Delphi method, and the weights of each indicator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can be evaluated from 4 first level indicators, 17 second level indicators and 56 third level indicators. The overall level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quality in China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low quality kindergartens and those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regional activity,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lphi method

猜你喜欢

德尔菲法质量评价区域活动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