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2022-05-30乔庆伟邓伟

幸福家庭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应付消极情绪

乔庆伟 邓伟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维持良好的同伴与家庭关系,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低水平情绪调节能力的幼儿倾向于情绪反应过度,容易被同伴群体排斥并孤立,进而产生社交退缩行为。为了探究幼儿情绪调节及调节策略的运用情况,笔者采用卢玲编制的学前儿童情绪调节量表开展此项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从C市、X市4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幼儿家长510人,发放情绪调节策略问卷510份,回收493份,有效问卷484份,有效回收率为98.17%。其中,男童家长256人(52.89%)、女童家长228人(47.11%);3~6岁幼儿分别为112人(23.14%)、184人(38.02%)、146人(30.17%)、42人(8.67%);小、中、大班幼儿分别为159人(32.85%)、189人(39.05%)、136人(28.10%)。

(二)测量工具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状况调查量表包括八个维度,即认知重建(6项)、问题解决(7项)、自我安慰(4项)、替代活动(8项)、寻求支持(6项)、被动应付(6项)、情绪发泄(7项)和攻击行为(4项),共48项;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1代表“从来没有”,5代表“总是这样”;Cronbachα系数为0.75,内在一致性较好,信度较高。本次测量的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3,两份量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和0.77。

(三)统计分析

笔者采用SPSS 21.0进行描述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检验水准α=0.0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情绪调节的总体状况

从表1(见下页)可知,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为替代活动、问题解决、寻求支持、认知重建、情绪发泄、被动应付、自我安慰、攻击行为,并且只有替代活动(M=24.59)大于理论均值24,说明大多数幼儿在处于消极情绪的情境时更倾向于用替代活动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而攻击行为(M=6.31)远低于理论均值12,使用的频率最小。总的来说,幼儿运用积极调节策略(M=82.76)远高于消极调节策略(M=29.60),这说明幼儿在产生消极情绪后主要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从表2(见下页)可知,不同年龄段幼儿在采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差异显著(F=3.76*,P=0.02),问题解决策略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大班(M=18.79)、中班(M=18.14)、小班(M=17.67),这表明幼儿年龄越大越倾向于运用积极的行为并从解决问题的视角调控情绪。不同年龄段幼儿在采用情绪发泄策略方面差异显著(F=4.42*,P=0.01),使用频率由低到高依次是大班(M=10.98)、中班(M=12.10)、小班(M=12.12),这表明幼儿年龄越小越倾向于使用情绪发泄策略来调节不良情绪。不同年龄段幼儿在采用攻击行为策略方面存在临近显著差异(F=2.78,P=0.06),在攻击行为策略使用频率上,中班(M=6.48)高于小班(M=6.42)和大班(M=5.9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班幼儿更有可能采用攻击性的言行来调节消极情绪。

(三)不同照料者对幼儿

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

笔者分别以幼儿情绪调节的八个维度为因变量、照料者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不同照料者照顾的幼儿在被动应付策略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2.69*,P=0.03),其中由外婆照顾的幼儿使用被动应付策略(M=13.19)的频率显著高于由父母照顾(M=11.67)、由奶奶照顾(M=11.63)、由母亲照顾(M=11.40)、由父亲照顾(M=10.52)的幼儿。在攻击行为策略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4.23**,P=0.00),其中由父亲照顾的幼儿使用攻击行为策略(M=7.92)的频率显著高于由外婆照顾(M=6.71)、由奶奶照顾(M=6.27)、由母亲照顾(M=6.24)、由父母照顾(M=5.98)的幼儿。以上结果表明,由外婆照顾的幼儿在消极情绪产生后更多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中,或是采取言行攻击等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形成两种极端现象。由父亲照顾的幼儿面对消极情绪采取被动应付调节策略的可能性最低,更倾向于采用攻击性言行予以回应。

三、讨论与剖析

(一)幼兒情绪调节总体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得分远高于消极调节策略,这表明幼儿面对问题时倾向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由道德发展阶段论可知,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幼儿主要依靠行为后果好坏做出判断。幼儿通过乱发脾气、动手打人等行为发泄情绪时会被成人批评,相反,独立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会被成人表扬,因此,幼儿就会明确乱发脾气等行为是不被认可的,问题解决等行为是更有益的。同时,幼儿入园后开始接受教育,教师会教育幼儿乐于分享、互助合作,在活动中鼓励表现好的幼儿,这也会强化幼儿选择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意愿。所以出现负面情绪时,幼儿易于采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来调节情绪。

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替代活动策略,频率最低的是攻击行为策略。一方面,由于前运算阶段幼儿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而替代活动只需要将注意力投入其他积极活动中,这既能缓解消极情绪,又不与消极情境发生冲突,即使遇到失控的情况,幼儿也能轻松应对,且操作相对容易。比如,在生活中幼儿情绪低落时,家人总是采用替代活动的策略来帮助幼儿改善负面情绪,即通过玩具、零食等物品或者口头上的承诺,引导幼儿从所处的消极情境转移到开心情境。另一方面,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和社会规则的习得,也会促使幼儿减少此前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攻击行为策略。因此,面对负面情绪,幼儿更倾向于选择替代活动策略。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差异

在消极情境中,大班幼儿运用问题解决情绪调节策略的频率显著高于中班和小班,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逐渐增多的趋势。同时,大班幼儿采用情绪发泄和攻击行为调节的频率显著低于中班和小班(P<0.05)。这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运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当出现消极情绪时,早期发展阶段的幼儿喜欢采用最简单的攻击或哭泣等发泄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生理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发展,加之社会文化规范的逐步内化,让幼儿意识到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不是家长所期待的方式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幼儿逐渐开始在平时的生活或学习中模仿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听取他人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倾向于用沉稳方式来调节情绪。同时,随着幼儿和同伴或他人互动经验的日益丰富,他们拥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能够让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这些方面的发展能让幼儿主动地通过自身力量摆脱消极情绪,减少情绪发泄和攻击行为调节策略的运用。

(三)不同照料者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

不同照料者在幼儿被动应付和攻击行为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父亲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使用攻击行为策略的频率最高,采用被动应付策略的频率最低。这主要是因为父亲在家庭中象征着雄性力量,当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时,大多数父亲缺乏耐心的引导和帮助。父亲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当幼儿产生消极情绪时,幼儿会采取与父亲类似的面对问题时的行为表达方式,运用攻击的方式消除自己的消极情绪,很少出现不知所措、被动应付的情况。由父母共同照顾的幼儿较少使用攻击行为策略,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共同关心照顾幼儿,营造了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这种以幼儿为中心的照料方式,能让父母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使幼儿感受到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舒适感,促使幼儿在面对消极情绪时更倾向于以积极互动的方式解决问题。由外婆照顾的幼儿更倾向使用被动应付和攻击行为策略。这是由于外婆缺少系统、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是特别了解,导致其在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后,通常采用帮、哄、袒护等方式来消除幼儿的不良情绪。这极易让幼儿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专横跋扈,把自己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归咎于其他人,采取攻击的方式予以回应、消除不良情绪;要么在产生消极情绪后不知所措、消极逃避,处于一种无为的被动应付状态中。此外,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缺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和采用积极情绪调节方式调节情绪的模仿对象,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这也是导致由外婆照顾的幼儿倾向于运用被动应付和攻击行为策略来消除不良情绪的原因。

(作者单位: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应付消极情绪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静心
测试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Task 6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CBTC系统是否可以应付复杂的铁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