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书香社会的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传播机制研究

2022-05-30陈莉莉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书香社会文献图书馆

陈莉莉

[摘要]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的记忆载体,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文献资源丰富,各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对传播区域文化、建设书香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地方文献的内涵与作用进行分析,基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提出图书馆创新地方文献资源传播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利用网络手段和新媒体等方式,健全地方文献资源的共知机制;通过多馆协作、多渠道收集、多功能整理开发地方文献等路径,创设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机制;以数字化、信息化、协同化的保障措施,推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地方文献;资源共知;资源共建;资源共享;书香社会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地方文献是记载区域发展的历史性产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完备的地方文献资源既是人们研究区域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传承历史文化和进行文化阅读的重要载体。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2]。图书馆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支撑节点,其收藏的地方文献资源内容丰富、载体多样,能对书香社会的建设起到好书飘书香、处处有书香、时时闻书香、人人溢书香的效果[2]。因此,各级各类图书馆要贯彻开放共享理念,积极投入书香社会建设;结合新环境,应用新技术,充分挖掘各类地方文献,健全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机制;借助新一代互联网和新媒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扩大以阅读为核心的优秀地方文献传播范围,提升传播质效。

一、健全地方文献资源的共知机制

(一)地方文献的内涵与作用

地方文献指描述某一特定地区及其居民等相关情况的图书,以及图书外的其他印刷品、地图、图画、照片和其他资料等[3-4]。因此,地方文献具有地方区域性、内容广泛性、载体多样性、历史资料性、社会实用性、发展时代性等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献成为图书馆重点收藏的文献资料,一些基层图书馆甚至将家谱资料、地方史志、名人资料等作为自身的特色馆藏[5]。作为人类地域文化知识的结晶,地方文献所蕴含的价值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建设书香社会的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地方文献的建设与服务工作,深度挖掘其中的价值;创新地方文献资源的传播方式,凸显地方文献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我们应以《“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加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以数字化、影像化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思维,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历史、人文、科学价值的中国文化[6]。

(二)创新地方文献的共知方式

同处一个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会或多或少地收藏一些地方文献,其中公共图书馆的品种和数量有较大优势,并且成为特色馆藏的标志[7]。地方文献既是公共馆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读者借阅率较高的图书种类之一[8]。为提高地方文献的共知度,各图书馆都要不断开拓传播途径,让地方文献资源中特有的“书香”走进学校、家庭、企业,飘向社会的每个角落。

首先,图书馆要利用图书馆网站和新媒体平台,推介地方文献的馆藏信息。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社会成员获取阅读资源。为促进地方文献的传播与共享,图书馆应借助网络提高馆藏的业内共知度。各图书馆要以推出专栏或特色资源的方式,在图书馆官网集中展示地方文献资源的馆藏情况;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荐和宣传地方文献。

其次,建立区域性业务联盟,致力于地方文献共享传播。同一区域的图书馆可以根据新的网络环境和群众文化阅读需求,在现有行业联盟的基础上,成立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业务联盟。地方文献共享业务联盟可以积极探索地方文献,让更多的地方文獻资源进入大众视野,并由该组织专门负责地方文献资源的项目开发及推广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方文献的协同征集、相互交换、联合展览等活动,提升区域性地方文献资源的知晓度。例如,陕西地方文献业务建设联盟以地方文献的征集、交换、研究及地方文献工作的业务研讨、交流为主要任务,旨在实现特色地方文献资源、项目及数据库的共建共享[9]。

最后,借助全国行业平台,扩大共知覆盖面。自2002年以来,地方文献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分散的各类地方文献,大大提高了地方文献的知晓度。各级公共图书馆按照书香社会覆盖面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地方文献资源共知建设,及时将各馆收集整理的地方文献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供用户检索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二、创设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机制

(一)多馆协作共建地方文献

书香社会建设需要形成社会合力,地方文献共建需要多家图书馆的长期合作,各参与馆间要达成协议,按照事先的约定分工协作。各图书馆应设立专门机构或安排专人负责共建工作,形成共建制度,不能因机构调整或人员变动而搁置地方文献的共建工作。各共建单位对地方文献的建设要有科学的分工协作意识,在收集地方文献原件及相关研究类资料时做到各有侧重[10]。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县区图书馆,与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接触面较广,因此可致力于地方文献原件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地方高校图书馆或科研机构图书馆,则可注重研究类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工作。在搜集整理加工过程中,根据共建协议,各图书馆应整理出相应数量的纸质复本或数字化版本,以便与其他成员馆交换使用。

(二)整理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整理现有图书馆馆藏是地方文献资源共建的基础工作之一,各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并循序渐进地予以开发。目前,很多图书馆虽然设置了地方文化文献书库、阅览室,但部分地方文献资料长年搁置在书柜里,不论是读者还是业界同行都难以翻阅或外借。因此,对这些源远流长的宝贵资料,各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实现馆藏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化,以便地方文献资源在网上传播,为区域性书香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提供特色数字资源。多家图书馆借助技术的力量,将各家的馆藏集中展示,既能促进资源的共知共建,也方便喜爱地方文献的读者借阅。具体而言:一是各图书馆组织人员编制地方文献专题索引和数字化目录,在图书馆网站展示并推送给共建单位。二是依托成员图书馆或资源供应商的技术力量,推动馆藏地方文献的数字化进程。例如上海图书馆,近20年来一直重视家谱整理研究和数字化工作,其顺应“互联网+”趋势,在家谱书目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将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推出“家谱知识服务平台”[11],开放馆藏家谱在线全文阅览权限,为馆藏家谱文献在全国的共享建设起到了引导作用。

(三)增加地方文献共建种类

地方文献以多种介质形态记录社会的发展状况,让人们在阅读中体会其中的书香味道。地方文献散见于各种文献载体中,如图书、报刊、图片(照片)、拓片、票据、手稿、印模、簿籍及相关实物等[12]。因而,在收集和保存地方文献时,各基层图书馆不应限于载体和出版形态。仅地方史料,部分图书馆就保存了地方志、地方史、族谱、地方年鉴以及地方风情录等各种载体的文献。其中的家谱更是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包括以家乘、族谱、支谱等命名的谱牒,在版本上有刊印本、未刊稿本、抄本、复印本等,也旁及家族世系源流考订等方面的资料图籍[13]。譬如,武进区图书馆目前收藏的地方文献包括武进各乡镇地方志、当地民间个人著作、家谱等一万多册(件),一些关于地方文化研究的文献也被列为收藏对象。读者在该馆可以看到常州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先秦史》和《秦汉史》等史学著作[14]。该馆还与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了《谱牒文化》期刊,从“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出发,传播家谱知识,重视家谱的社会功能和伦理道德教化功能。

(四)多渠道收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做好地方文献的探源工作,更好地建设书香社会,图书馆及其联盟要培养本地区的地方文献专家队伍[15],让专业人员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方法持续收集地方文献资料。

首先,各馆要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设立固定栏目发布地方文献的征集和捐赠信息。同时,各地区图书馆要加大实地走访征集力度。很多地区都活跃着一大批扎根于民间、潜心钻研和收藏地方文化资料的专业人士,他们手中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精品,图书馆应积极主动与他们接触、合作。图书馆员到民间收集资料的时候,应向广大群众主动宣传,增强人们对地方文献的保护意识和捐赠意识。其次,广大群众如了解图书馆的文化保存作用,便会主动捐赠文献或文化实物。例如,面对那些赠送家谱的地方人士,图书馆可给他们颁发收藏证书;图书馆还应与各地的县地方志办、文化馆、档案馆保持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这些部门一般都会编撰或收藏涉及本地区典范人物、文化旅游、乡土风情等内容的图书资料。最后,图书馆采访人员要多走访(古旧)书店、书市、书摊、书展,收集早期刊印和近期影印出版的地方文献,利用互联网搜集地方文献资料。

三、推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

(一)完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已成为图书馆服务广大用户的最基本要求。图书馆应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为书香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持。地方文献资源若要实现最大化共享,就需要达到网络化服务水平。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新要求,这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也推动了图书馆信息化的新发展。在数字中国、书香中国的建设进程中,为加快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图书馆及其联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功能,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全领域地促进地方文献的共知共建共享。同时,图书馆及其联盟可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文旅、文博的融合发展,以此传播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利用图书馆的地方文化共享平台,及时宣传有关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规、政策,共享学术机构和保护机构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为相关地方文献开发与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二)建立可共享的地方文献资源库

书香社会建设需要着力提升地方文献资源的选题和内容质量。各图书馆在建立地方文献资源库时,既要考虑区域文化环境对数据库(知识库)提供的资源状况,更要根据资源特色和优势确立主题,找准切入点。地方文献源远流长,图书馆要立足全民阅读战略和全局高度,科学设计数据库资源组织框架和检索服务功能。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各地图书馆要加强资源丰富性、易用性和共享性,并根据本地用户的阅读需求随时更新资源。如常州市图书馆在网站上建立了《文史资料》栏目,包括《地方文化》《十大名人资料库》《常州籍院士》《常州籍进士》等,《地方文化》栏目主要有地方志著作、历代名人、家谱族谱等内容。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各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全方位开展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编制地方文献目录、索引和专题资料,并将其建成相应的数据库。各地图书馆还能通过各新媒体平台,整合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特色物产等,制成有图像、文本、语音的多媒体数据库,供更多的读者去分享利用[16]。

(三)完善地方文献共享的运行机制

为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形成社会合力,让地方文献服务于社会。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管理还存在“重藏轻用”或“被动利用”的现象。对此,同城、同地域的图书馆要在共知、共建的基础上,依靠政府職能部门、图书馆学会和地方文献业务建设联盟等机构,共同促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协调、各合作方联手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9]。政府职能部门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在当地发展规划中要有所体现,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专业机构要制定共享的规范与原则,并指定具体单位为牵头单位,负责协调工作;举办有关地方文献资源研讨培训、展览推广等活动,加强馆际间的协同合作;定期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开发工作进行监督评估,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健康发展。各成员馆要立足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加强馆际之间以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扩大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共享对象范围;各图书馆在合作共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及时互通有无;各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及时传递原文,同时为来馆的各类读者敞开大门,为其提供便利。

四、结语

在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知识信息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国仍有不少地方文献散落在各地、各收藏机构,未能发挥它们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在新时代,各级各类图书馆要顺应文献资源管理与服务的趋势,重视对中华优秀文化记忆载体“地方文献”的建设,用这类优秀文献讲好中国故事、地方故事。图书馆只有利用新技术、新媒介,才能让地方文献资源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只有持续优化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式,完善地方文献保障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才能做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从而让地方文献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2-07-20].http://www.12371.cn/2021/03/13/ARTI1615598751923816.shtml#cl10.

[2]曹建明.以全民阅读推动书香中国高质量建成[EB/OL].(2022-04-24)[2022-07-20].http://sc.wenming.cn/lmgx/202204/t20220424_6347178.shtml.

[3]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4]甘新.晚清民国时期海外文献中的广西老照片收集和利用[J].图书馆界,2022(03):57-60.

[5]王祝康,王恒明.重庆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文献利用状况调查报告[J].重庆图情研究,2005(01):45-47.

[6]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EB/OL].(2021-06-10)[2022-07-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23/content_5620456.htm.

[7]李錦兰.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现状:基于广东省22所公共图书馆与36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J].图书馆研究,2018(04):35-41.

[8]吴力武.地域文化、环境与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探究:以广东地区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7):40-43.

[9]李向红,王庭德.陕南地方文献业务建设联盟在安康成立[EB/OL].(2017-06-02)[2022-07-20].http://news.youth.cn/jsxw/201706/t20170602_9946560.htm.

[10]宁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1):95-100.

[11]黄启哲.上海图书馆推出“家谱知识服务平台”[EB/OL].(2016-02-28)[2022-07-20].http://www.cssn.cn/wh/wh_whrd/201603/t20160309_2912731.shtml.

[12]陈颖.福建省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13]李春.浅析海南大学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01):35-37.

[14]赵利娟.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9):81-82.

[15]拥金.论民族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92-93.

[16]文丽.中小型馆该不该搞数字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报,2003(12):102-86.

猜你喜欢

书香社会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阅读存折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书香社会”的“领读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创新服务在书香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书香社会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