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05-30沈天琦
沈天琦
[摘要]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虽然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纺织服装类期刊为例,从论文内容、媒体融合、个性化服务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内容是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文选题、内容及编校等均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媒体融合拓展期刊传播渠道,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期刊品牌,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内容质量;融合;发展;学术期刊
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纸质出版面临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其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开拓了新的期刊发展之路。学术期刊担负着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如何在融媒体时代进一步推动学术期刊发展,值得学术期刊从业者深入思考。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融媒体时代,纺织服装类期刊须转变发展思维,通过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媒体融合、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一、保持初心,秉承“内容为王”的原则
在融媒体时代,尽管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但是内容作为期刊的价值核心,其地位始终没有改变,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没有高质量的内容作为支撑,期刊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1]。因此,强化期刊的内容质量,应成为办刊人不变的初心。学术期刊须从精心策划选题、提升内容质量、强化编校水平方面着手,在融媒体时代担负起传播学术思想的使命。
(一)精心策划选题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学术期刊一定要紧跟形势,结合行业特点,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精心策划选题,打造品牌栏目[2]。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传统服装逐步与现代科技融合,智能穿戴等技术促进了服装科技的发展。因此,纺织服装类期刊要以新时期服装科技的热点、难题为切入点,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精心策划选题,邀请服装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一线科研工作者撰写内容新颖且有深度、结合实际的论文,从而不断增强期刊的影响力,逐步树立学术期刊的权威性。
(二)提高期刊内容质量
内容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学术期刊须秉承“内容为王”的原则,采取专题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创设热点专题、专栏,集中刊发最新研究成果,报道行业发展趋势,以增强读者黏性。例如,《服装学报》在2021年第3期至第5期分别组织实施了“可持续服装” “服装数字化” “功能服装”专题,紧跟行业热点,这些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的专题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可读性,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服装学报》继续在服装科技、服饰文化艺术等方向发掘研究热点,实施了“服装新材料” “功能性材料” “智能服装” “服装大数据”等专题,并定期向编委约稿或请他们推荐稿件,以获取国内纺织服装领域的优质稿源。此外,纺织服装类期刊编辑部可开展服装行业相关研讨会、设计大赛,对投稿论文进行评比并择优刊发。同时,期刊编辑须积极参加纺织服装行业的专业学术会议,广泛征集优秀稿件。例如,2022年5月7日,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丝绸》杂志社、《服装学报》编辑部共同协办的“时尚学构建与设计教育”学术论坛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就新时代的中华时尚学展开研讨,推动了中华时尚的发展与设计教育。
稿件质量是影响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纺织服装类期刊要重视对选稿和终审的把关。纺织服装类期刊要重点把好“两关”,一是把好稿件“入门关”,选稿要关注行业发展的重点和焦点,关注智能服装、新型服装面料等新技术的发展,关注服装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结合,关注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二是把好期刊“出口关”,要关注成品稿件的内在质量,防止出现政治性、原则性错误。
(三)加强编校工作
所谓编校指编辑与校对工作。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编辑不仅要掌握文字加工的技巧,还要具备鉴别稿件优劣的本领。对纺织服装类期刊编辑来说,其应了解纺织服装的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同类期刊的出版动态,即必须具备对信息的敏锐性。在编辑过程中,纺织服装类期刊编辑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重视对内容重复、引用他人观点过多的论文的退稿、退改工作;第二,追踪报道纺织服装行业的难点、热点问题,体现期刊的学术前瞻性,满足读者的专业需要,提升其阅读兴趣;第三,检查并改正作者论文中的错漏之处,刊发严谨的学术论文。
校对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出版生产流程中属于独立的一环,校对工作也是编辑工作的延续与补充。出版过程中的错漏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尽善尽美仍是期刊的追求,融媒体时代更要求编辑具备工匠精神,避免在编校工作中形成浮躁之风,而应多生产精品力作[3]。
学术期刊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业务能力及敬业精神。纺织服装类期刊编辑人员必须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积极参加编辑业务培训班、编辑专题会议及论坛、编辑经验交流会、服装专业學术会议等,向优秀高校学报或纺织服装专业刊物学习,关注国内外期刊发展动态,培养新媒体思维,努力成为复合型编辑人才。全国各大纺织专业的高校学报、纺织期刊会定期举办全国纺织期刊交流研讨会,分享办刊经验,以加强纺织类期刊的交流合作,形成能够引领纺织服装发展的期刊集群。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编辑可以借助各种计算机软件提高编校质量,降低差错率。
二、依托媒体融合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
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内容基本以文字为主,图表为辅,受众限于相关学术领域,其发行渠道主要为邮局订购。融媒体的发展为学术期刊提供了融合发展的平台,也大大推动了学术期刊的媒介融合进程,促进学术内容的精准化传播,有助于推动期刊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4]。
(一)内容融合
内容融合主要体现在支撑学术期刊的增强出版模式所带来的多维度内容呈现手段。增强出版是一种将学术文献与科学数据进行连接的方式,它以多媒体数据、開放共享为理念,通过“静态文本”加“关联数据”的方式,大大增强学术论文承载科研成果的能力。例如,学术期刊可以针对论文中某知识点进行内容增强,扩展图表,增补方法、讨论过程、语音、视频、数据集、实验等内容,并设置标签以便读者检索[5];还可以溯源数据获取的全过程,通过二维码、超链接等方式展现纸质期刊中因篇幅限制而无法呈现的背景数据。学术期刊经过增强出版后,可从内容上帮助科研人员系统地理解研究数据及信息的产生、应用与创新过程,从形式上突破学术信息在单一平面传播的固有形态,从而优化期刊资源结构,深化期刊服务能力[6]。例如,目前,许多学术期刊都加入了OSID(Open Sic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这是针对学术期刊实施的公益开放计划,通过在纸质期刊论文上印刷OSID二维码,由此链接到OSID线上平台,从而全面展现论文成果,实现期刊功能的拓展,如语音介绍、作者在线问答、学术交流圈互动等,改变传统纸媒的单向传播方式,使单篇论文也可以成为学术互动交流的载体与平台,在呈现学术成果的同时,提供与论文相关的附加服务与资源,实现精准学术交流[7]。此外,纸质期刊也可以通过添加二维码来丰富论文的展现形式,实现纸质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输出。例如,《服饰导刊》2021年第1期刊登的《服装模特停步方位与转体角度研究》[8]一文,总结了适用于不同造型的转体方式,文中的停步、转体动作都配有二维码,读者扫码后可观看各个动作的视频解析,这样更便于读者的理解与实践。
(二)传播渠道融合
在融媒体时代,媒介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愈发丰富,信息交流不再被时间和空间限制[9]。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正逐步从传统纸媒向各类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变,以达到学术资源全方位、多渠道的互融共享[10]。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出版方式仍以纸质出版为主,但纸质期刊印刷慢,论文排期久,时效性、前沿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且纸质期刊每年的期数固定,灵活性较差,导致一些时效性较强的信息不能及时发布。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期刊论文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期刊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QQ及微信社群等均是学术传播的新兴渠道,且具有成本较低、传播速度快、便于阅读、定位精准等优势。学术期刊可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进行内容整合与编辑,为读者提供语音、微视频、线上学术会议、线上课堂、微论坛等创新服务,读者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选择最便捷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取最新学术资源。目前,微信公众号是大多数学术期刊首选的融媒体传播渠道。截至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版)》中的37种纺织科学技术类期刊,有27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说明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编辑、专家、作者、读者工作交流的重要渠道。学术期刊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与用户互动交流,用户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菜单功能查询稿件,了解期刊概况、投稿须知、期刊订购、热点论文等情况。但是,纺织服装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受众目前多是业界专家和学者,大众对其关注度很低。据统计,2022年1月至6月,清博指数服装类微信公众号排名前100位没有纺织服装类期刊[11],排名靠前的是“FLIGHTCLUB中文站”“服装搭配师miuo”“无印良品MUJI”等个人自媒体号以及服装品牌官方账号,而开通微博的纺织服装类期刊更是寥寥无几。因此,纺织服装类期刊应更注重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利用自身优势,发布严谨的科普类、实用类资讯,吸引更多公众关注,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信息有效传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术期刊摆脱了只能被动等待读者查阅的状态,学术期刊也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智能的个性化服务。早在2014年的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罗杰·瑞迪提出,需要将恰当的信息提供给恰当的人。罗杰·瑞迪就学术期刊创新方面指出,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拉开了期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序幕。以大众熟悉的网络购物为例,卖家依靠分析买家购物习惯进行信息推送,将受欢迎度高的商品直接呈现在买家的面前,让买家告别选择的烦恼。同样的,期刊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本行业相关读者的关注点,通过Email-Alert平台采用一对一发达邮件的形式向读者推送期刊信息和相关文章,强化读者的用户思维,增进和读者的亲密度,提高读者对论文的点击率,扩大论文的网络宣传范围,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兼顾“用户为王”的理念,增强用户黏性。
学术期刊可以借助一些相对成熟的跨媒体学术传播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感知用户端场景,实现信息推送与用户特定场景的精准适配[12]。学术期刊通过建立期刊画像和学者画像,构建学术信息传播与人际关系网络。学术期刊建立期刊画像是根据期刊所属学科及行业特点,通过分析学术文献的历年引证关系、高发文机构和作者等情况,为期刊建立全方位的学科画像。学术期刊建立学者画像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AI技术,进一步挖掘扩展学者资源,同时详细记录学者的行为属性,由此准确地判断学者的学术偏好,以制订触动学者的内容,然后基于学者肖像刻画的内容主动提供传播服务。
例如,重庆非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学术期刊精准传播系统”,可以进行精准文献传播、会议约稿活动,该系统会根据传播内容提取论点,经过多维度筛选、大数据计算,自动匹配与推送内容论点相关度高的作者,从而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推广、定向传播,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有效增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服装学报》编辑部利用“学术期刊精准传播系统”向相关领域的国内高发文作者定向传播了2021年第1期《服装学报》论文,收获了不错的反响,有作者收到推送论文后邮件回复编辑部,赞扬了此种文献传播方式;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后,《服装学报》文章被引量也显著提升。当然,期刊利用大数据系统推送文章只是比较基础的个性化服务形式,其最终发展目标是通过大数据对业内专家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方向进行信息收集、分类和整理,将相关论文、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为读者量身定制虚拟期刊,并快速准确地定点投送,向读者提供与纸质期刊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13-14]。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从业者要坚守初心,始終把好期刊的内容质量关,只有内容切合时代要求、质量上乘的期刊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纺织服装类期刊要积极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高质量的论文传播给行业内的读者,在期刊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助力服装科技文化的宣传;重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扩充服务内容,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探索期刊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从而使学术期刊依托融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侯京淮.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1(09):82-84.
[2]段晋会.融媒体背景下《当代农机》期刊品牌影响力提升浅析[J].新媒体研究,2021(16):80-82.
[3]晏小敏,朱正余,陈鸿.媒体融合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34-140.
[4]张珑.融媒体时代下出版媒介融合发展的建议[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09):27-28.
[5]江波,刘梦颖.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与品牌价值转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6):45-54,163.
[6]高辰鑫.深度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J].新闻传播,2021(17):65-66.
[7]施其明,郭雪吟,刘琦.“OSID开放科学计划”对我国科研诚信的作用机制研究[J].出版与印刷,2021(02):21-26.
[8]郭海燕.服装模特停步方位与转体角度研究[J].服饰导刊,2021(01):68-74.
[9]陶继华.媒体融合环境下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及维度建设[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02):72-79.
[10]江波,朱政敏.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评价的变革与进路[J].中国编辑,2022(02):11-16.
[11]清博智能.微信榜单[EB/OL].[2022-07-03].https://m.gsdata.cn.
[12]罗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1(08):10-11.
[13]安琪.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发展新探索[J].中国编辑,2017(07):57-61.
[14]罗梅.融媒体时代我国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思考[J].新媒体研究,2020(23):62-6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