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从新课标之“新”中取真经(下)

2022-05-30陈万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

陈万勇

追根究底,研悟新课标

新概念是新课标的灵魂,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学习新课标,如果不从关键的概念上进行突破,就很难抓住重点、悟得精要。所以,一线教师一定要克服路径依赖,领会新课标的精髓。为了切实学深悟透新概念,可以重点从两个层面着力。

第一,外求内悟,找准核心概念。新版课标中有很多新概念,只有找到少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概念,才能围绕中心,重点突破。那么,如何找出这些核心概念呢?

一方面,可以外求,借助专家解读来锁定。新课标颁布之时,在教育部的课标修订情况介绍中,“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幼小衔接”这些重点强调的新说法应该是核心概念;从一些参与课标修订的权威专家的解读中,也能找出“‘教—学—评一致性”“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习任务群”等高频出现的核心概念。另一方面,可以内悟,通过对比研读来获取。2022版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个板块,如果逐一对比研读就会发现,2011年课程标准中没有“文化自信”“大观念(概念)”“学科实践”等概念,显然,这些新出现的居于重要地位的概念也可以算作核心概念。初步筛选出一些相对重要的核心概念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比较,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分类,最终锁定少数重要的核心概念,再进行具有纵深性的研读,以便收到以点带面、化繁为简的功效。

第二,追根究底,悟透核心概念。课标中的新概念是课程专家系统研究、学习世界教育强国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之后的理性思考与本土表达,是对既有课程认知的系统审视和全面超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丰富的内涵,有着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实践中,可以通过三条路径来学习揣悟:其一,借助辞典、百度百科等工具,进行词源意义上的解读;其二,借助文献检索与梳理,进行全面拉网的溯源式解读;其三,链接实践案例,进行概念与案例对应的演绎式解读。例如,要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可以先依托工具来理解其本义,再凭借文献来综述性地梳理其源流、内涵,系统地理解其为何、是何、如何,然后再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对应的勾连,深入领会它在实践中的样态和策略。经历了这种纵深性、爆破式的解读,核心概念的要义自然就会了然于心。同时,学习新课标不仅要锁定少数核心概念并进行深入解读,还要善于围绕核心概念梳理概念体系,画出类似“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内容结构—大观念(大主题、大任务)—大单元”这样的结构图,进行概念谱系的解读,才能巧妙地“悟透一个,理解一片”。

總之,学习新课标是一件重要且紧迫的大事,既要下功夫,又要讲方法;既要多听专家解读,又要善于学习文献;既要注重自我修习,又要加强同伴研讨。只有真正学深悟透,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让教学行稳而致远。

(摘自2022年8月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