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新模式

2022-05-30董萍

求知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课堂的关键任务之一,语文学科的教育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每一堂课,着力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双减”;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董萍(1986—),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学。

一、“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一)“双减”政策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对学生的成长、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学的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1]。新时期、新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13年,辛涛、姜宇等学者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点是为了全面推进人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其他能力密切相关,核心素养对学生主体性、社会性、文化性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性。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将核心素养表述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该课题组还构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包括3大领域下的6种素养,细分为18个要素。根据这个总体框架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试图解答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语言能力指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为重点,这四种基本能力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运用与表达至关重要。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关系紧密,人的思维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思维能力的提升包括逻辑性、批判性等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审美情趣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文学作品的情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文化修养指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使学生奠定一定的文化基础。

二、初中生语文能力现状分析

(一)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现状探析

1.语言能力

(1)口头表达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在回答课堂问题的时候,不能流畅地完成叙述。

(2)阅读能力较差

一方面,部分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特别是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理解能力不佳,他们面对概括中心思想类的题目时,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阅读量不足。学生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往往只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才进行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和任务,阅读兴趣不强。二是阅读方法不当。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对其语文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3)写作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能清晰地理顺思路。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训练不够,面对生活中的见闻,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并记录感受的良好习惯,还有学生存在惧怕写作的心理。

2.思维能力

(1)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

部分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往往依赖教师讲解,在课外遇到问题往往选择忽略,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积极性。

(2)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一些学生在演讲等场合,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读完一本书后,不能完整地复述书里的故事情节,提取书中信息的能力也比较欠缺。

3.审美能力

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他们面对诗文等稍微晦涩的内容,比较难体会其意境、领悟其情感基调,难以引起共鸣;在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他们倾向于选择漫画等休闲娱乐类的图书,对名著等真正能提高文学素养的书兴趣不大。

4.文化传承能力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其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领悟不深,对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量不足,对书法、国画、戏曲等传统艺术的兴趣一般。

(二)造成以上问题的外在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虽在推进素質教育改革上取得很大成果,但应试教育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依然痕迹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花费大量时间在授课与练习上,主要为“分数”服务,“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比较明显。课堂教学内容和评价趋于标准化和单一化,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在试卷中不考的内容比较轻视,认为学生对考试有帮助的课堂表现才值得鼓励。此外,部分家长也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用很多辅导班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太重视,对孩子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熏陶不足,导致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某些方面存在短板。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

(一)树立以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习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过于看重考试成绩。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倡导学生具备多维度的综合素质,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就是要把以过程为导向的理念贯彻到语文课堂的方方面面。以阅读为例,以过程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提倡人文阅读。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在不同年级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规划阅读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制订适合其个人特点的阅读计划,倡导阅读的自由性,给学生提供宽松的选择空间,尽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倡导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文本和教育目的,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定向抛锚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跳读法有利于锻炼学生聚焦文本、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预设情景法有助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产生共鸣[3]。总之,教师要让过程导向的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循序渐进,充分尊重学生,耐心引导学生,使学生与语文学科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二)丰富语文课堂资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综合利用多种教学素材,因材施教,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虽然教科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阵地,但是,教师不能仅依靠教材开展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各类资源的补给。日常生活话题、国內外时事、网络热点、民俗风情,这些都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源。近年的语文中考试题多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出题点,目的就是考查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意识。初中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承担起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教材以外的内容,巧妙利用各种资源素材,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拓宽学生的眼界和心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习惯,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潜移默化的帮助。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适用于所有教师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具体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要融合听、说、读、写,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在“听”的方面,教师要养成精心备课的习惯,把每一堂课讲好,让学生爱“听课”。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情感素养。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较高情感素养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验诗文所蕴含的情感等。最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单向输出,而要尽可能地增加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灵动和生命力,主动学习知识。

就“读”的方面而言,在初中阶段,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改善阅读效果,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针对阅读中学生理解文本难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进而强化其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示范,用自身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配合展示与文本相对应的图画,把抽象的文字诉诸画面,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基调。

在“说”这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多为学生提供课堂发言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营造课堂自由问答环境,让学生自主提问,其他学生自主回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与交流的品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角色表演活动,或是将课文设计成舞台剧,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课堂发言,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四)精简内容,提高课堂质量

在课堂设计上,教师要紧贴语文核心要素进行教学,注重精讲,合理分配“讲”与“练”的比例,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比如开展诗歌朗诵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共情能力;又如将课文内容改编成为情景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并在课堂上表演;或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演讲,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各种新方式,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每一秒钟,可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诊断、巩固、拓展功能。这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筛选,转变作业形式,不布置过多重复、抄写类的作业,让学生从被动的做题中走出来,多布置自主性强、互动性强、个性化强的作业。比如记录阅读感悟、记录家庭活动、扩写古诗词等,这些类型的作业可以代替常规的作文,既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认真批改,杜绝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的情况。同时,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作业反映的学情进行分析和总结,做好反馈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答疑工作,并且加强个别辅导。

在评价方面,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正面和积极的评价,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佳的时候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避免直接的否定和惩罚或消极的评价。教师还需要多了解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让学生对作业提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五)联合多方力量,做到“减中有提”

1.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比如规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但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这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效,提高课程设计水平,促进课堂的高效率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按照“双减”政策的规定,校外学科类培训不能占用周末时间,学生在家的时间比以前长了很多,这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的职责,不能一味地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孩子学习方面的后勤工作,帮助孩子利用好课余时间,提高孩子在家期间的学习效率,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负责任地参与到孩子的语文学习中,认真地与孩子一起完成需要家长参与的课后作业。学校方面也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育人工作,保持规律的、持续的家校沟通。

2.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双减”政策实施后,很多地区的学校都选择在放学后让学生继续留在学校,提供课后教育服务。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适应比之前长的在校学习时间,教师也要承担原有教学任务以外的更多的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对此做出合理安排,制定和完善相应制度,动员社会多方力量,联合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携手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总结

基于“双减”政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责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每一堂课,着力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努力为学生创设高效、自由、轻松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要精简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心做好语文教学,把学生引入语文的乐园。

[参考文献]

马开剑,王光明,方芳,等.“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4.

辛涛,姜宇.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人民教育,2015(9):54-58.

赵莹莹.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改进[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