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护专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效果分析

2022-05-30宋文嘉王燕张艳易敏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

宋文嘉 王燕 张艳 易敏春

【关键词】医教协同模式;护理教学改革;护理岗位胜任力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人类健康面临严峻挑战,从而增加了对医学护理人才的需求[1]。《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加强医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医教协同背景下改革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是每位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新任务[2]。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I2017163号)指出:“调整优化护理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3]。构建优质的教学体系将有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4]。因此,提升护理人员培养质量,以及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的临床岗位胜任力将作为护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5-6]。为此,根据我国的国情及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校企合作、医教协同下建立一套与护理行业、医疗卫生机构紧密结合,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7级高护新生中试点实施。现就本校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高职护理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探索医教协同模式改革,本校自2014年开始进行分专业、分班级试点研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校三年制护理专业2017级1~4班学生,采取方便抽样法在1班和2班抽取82例作为实验组,在3班和4班抽取91例作为对照组,并实施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男11例,女71例;年龄18~22(20.25±1.68)岁;对照组男13例,女78例;年龄18~21(20.45±1.64)歲。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进行人才培养。对学生实施常规教学模式,并于入学第1~2年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第三年到医院进行为期8个月的实习,之后返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升本考试、毕业设计等校内学习2个月。

(2)实验组采取医教协同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具体措施如下。①医教协深度合作的分段教学组织模式:校内学习时间由原 24 个月,变为校内学习时间12个月(即一年级阶段,主要完成医学基础课和文化课学习),教学医院临床学习12个月(即二年级阶段,主要完成专业临床课程学习),医院临床实习8个月,返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设计等校内学习2个月。②医教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邀请有关护理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重构课程体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适合院校“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医教协同”护理教研办公室,院校互助,全部采用临床“双师型”教师教学。③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及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广泛运用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强化临床见习、床旁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技能实践应用环节,带教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病例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参与,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此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期末考试成绩及实训课成绩统计。分别收集两组同学二年级上下学期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期末成绩,计算班级平均分(包括实训平均分)进行比较。(2)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估问卷调查。由本校教师和教学医院带教老师等共同制定标准,课题组查阅了包括北美护理协会[7-8]、Lenburg[9]及美国学者博亚特兹提出的胜任力洋葱模型[10-13],自行设计编制本研究所需的护理岗位胜任力效果评价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和调查问卷两部分。问卷含70个条目,其中测试专业技术的条目为27个,反映专业知识的条目为10个,反映专业能力的条目17个,反映态度/价值观的条目9个,其中有3个条目反映动机,反映自我概念有2个条目,以及人格特质的条目共2个。此问卷运用5点计分法,规则定为完全同意得5分,同意得4分,中立得3分,不同意得2分,完全不同意得 1 分,得分越高表明在该方面能力越强。问卷分别于实验前后发放,共计发放151份,收回15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7.4%。(3)护考通过率及就业情况。分别统计两组学生毕业当年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和医院签约率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 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 t 检验。当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实训课成绩比较

实验组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期末平均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护理岗位胜任力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等各项评分均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情况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本科生就业率以及医院签约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见表3。

3 讨论

健康中国中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其中明确的提到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建设内容。医学是一门理论内容繁多、内容复杂,并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都是医护人员培养的重要阶段。在医护人员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医护人员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多数院校教学内容与临床对接不够[14]。传统的护理人员培养模式是分阶段性的培养,培养的第一个阶段要求学生主要在学校内学习完所规定的理论课程,并取得合格的学分,之后将有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实习地点进行实践学习。虽然以往的教学大多是这样的传统模式,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不断增多,更新也加快,且临床上的需求也随之的变化。显然多数情况下,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有信息传递的滞后。此外,理论阶段学习完毕后才进行实践学习,便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例如,带教老师对该学生之前的理论基础掌握程度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了解,以致有可能存在不能针对性的制定带教计划,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学生以往都是在学校进行学习,在没有相应过渡的情况下来到实习医院,到达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后短时间内很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部分学生产生焦虑、不自信、厌学等情况。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实习的进程以及人才的培养效果。

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到,从201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医教协同培养,并在五年后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特色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15]。同时,临床医护人员的培养与临床需求的准确对接是教育改革与实践永恒的主题,学校不仅要紧随时代信息的更新,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临床护理人才。医教协同的模式下将医院和院校共同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计划中,在此培养过程中,医院可以与理论课教师的密切沟通护理人才的需求,及时的优化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实现理论与实践高效的衔接。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一定的基础理论后便可以及时的实践来巩固理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实习生活、实习环境、医院氛围等,这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转换。对于学校、医院而言,首先学校不仅可以根据医院的反馈来及时更新理论教学知识,还可以根据学生实践过程后的建议来不断完善教学理论体系;医院在学校传输理论知识后便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将学生带入临床角色,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比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医院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带教效果及时与学校沟通,共同促进“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6]。该医教协同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由学校、医院确定,也会纳入学生部门、政府部门等共同确定,不仅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衔接过程中的脱节问题,而且促进了学校理论教学和医院实际需求的同步更新,使理论知識和临床实践紧密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工作岗位适应、胜任能力。

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医学教育“医教协同,工学结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借鉴了来源于我校已进行三年的“医教协同改革”试点教学实践经验,对我校护理专业提出的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校-院教学共同体为平台的护理人才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进行归纳,以探讨医教协同培养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和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取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实训课成绩、学生护理岗位胜任力评分、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情况情况三个指标对传统教学和医教协同模式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课程成绩、学生护理岗位胜任力评分以及比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教育效果。并且在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比较中,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医院签约率高于对照组,证实在该教育模式下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并能得到医院的认可。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
基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横断面研究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教协同下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路径研究
“医教协同”视角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探索
对构建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对构建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