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10-27陶怀周芳亮程莉娟胡梅张波何迎春
陶怀+周芳亮+程莉娟+胡梅+张波+何迎春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目标不仅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促进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学生临床应用和问题分析能力。本文提出应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教学中引入临床检验报告和病例,注重学生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的有效结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理论与临床实践;开设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知识面;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而且促进学生与迅速发展的医学接轨,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教协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134-02
生物化學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目前越来越多的生物化学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乃至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1],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各种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越来越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在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预防、诊断、疗效分析和临床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一、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改进生物化学理论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根据目前医学发展现状和临床专业医学生物化学培养目标,对生物化学理论授课内容进行优化,并合理安排课时。以我校临床专业为例,该专业选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教材(查锡良主编)。而且,该专业另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生物化学课堂中信号转导章节内容归纳至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适当增加生物化学课堂中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代谢调节、肝胆生化、基因诊断章节的课时,一方面有利于课堂上对物质代谢版块之间的知识进行纵向归纳概括,纵向把握生物化学中物质代谢及调节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针对上述教学内容,采用微视频、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方法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2.理论教学中引入临床检验报告和病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建立“病例引导型教学”[2],以具体临床疾病现象和临床检验报告结果作引入导入待讲解的疾病相关课堂内容,然后再对疾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机理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由表及里”地引导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有层次地学习和理解生物化学课堂知识,课堂中营造出的“病例-机理”氛围也能使医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课堂讲授同工酶中乳酸脱氢酶的临床意义时,引入案例:某院内分泌科一名老年女性患者,主诉血糖高三年,乏力及下肢浮肿半月,既往患者2016年8月外院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抽血检查均正常,同年11月份因胸背疼痛再次就诊当地医院,各项抽血检查出乳酸脱氢酶(LDH)高达1000 U/L多外,其余结果未见异常;2017年2月7日再次入某院,白蛋白,LDH,尿素氮,肌酐,尿酸指标异常,尤其是LDH高达2747.7U/L。血液科会诊后建议骨髓穿刺,最后骨穿结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生化课堂讲授中通过引入此案例讲解LDH的临床诊断意义,增强学生对LDH的临床诊断功能的认识,即LDH虽然往往被认为是临床反应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临床检测发现在各种疾病的急性时期、血液病(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恶性肿瘤等情况下,LDH均可以升高。因此,在生化理论教学中,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引入准确的检验报告单中相关检测指标值和临床案例,增强学生对重要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加强对理论课知识的巩固,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3]。根据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需优化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问题分析能力。在实验内容安排上,根据理论课授课内容,结合目前医学生培养需要,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范围内,更新实验内容,设计和开展与临床相关的血糖检测、谷丙转氨酶检测、血清胆固醇测定、血清蛋白质分离等实验。例如:我们以血常规中肝功能检测化验单为例引入谷丙转氨酶检测这一生化指标,讲述谷丙转氨酶对肝脏疾病临床诊断意义,然后开展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促进学生从实践中真正掌握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血液酶活性的测定和临床运用的了解。
三、开设生物化学第二课堂
生物化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临床医学迅速发展。开设生物化学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习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途径。以“充分联系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紧扣临床疾病研究现状”为主题开展临床疾病诊疗现状和临床疾病研究知识讲座或开设相关选修课,不仅有利于结合临床疾病诊疗的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开展,而且促进学生与迅速发展的临床医学的接轨。
总之,本文提出应根据目前临床需要合理安排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课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注重学生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效结合;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理论与临床实际;开设第二课堂,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而且促进学生与迅速发展的医学接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贾舒婷,张继虹.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病例引导型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7-68.
[3]李妍,罗军,张巍,吕士杰.基于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13-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