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降压药联合他汀类降脂药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疗效
2022-05-30张勤田子明
张勤 田子明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血压水平;血脂水平;不良反应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容易造成患者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损伤,还容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截至2018年发表的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年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粗率为27.9%,加权患病率为23.2%,高血压总患病人数达2.44亿人;不仅如此,在我国过去的15年内,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的概率较非高血压患者高出78%,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高出150%;并且13.4%发生心血管病事件和26.5%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中青年人群追根溯源均可发现高血压疾病[2]。因此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事业的重点之一。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病症的治疗方案大多因人而异,但在降低血压水平方面基本采用药物干预,且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物进行控制[3]。但经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也是其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4]。对此,本研究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继续给予降脂药物治疗,观察两者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选取15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1~12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其中7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组内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比为42∶36,年龄在28~76(53.68±4.81)岁,病程1~18(10.85±2.04)年;其余7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人数为45∶32,年龄27~75(54.01±4.95)岁,病程1~20(11.03±2.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差异(P>0.05),有分组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5];(2)均为原发性高血压;(3)依从性较高;(4)已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高血压患者;(2)合并高脂血症患者;(3)已存在肝肾功能病变;(4)存在药物治疗禁忌症;(5)临床资料完整;(6)近半年内服用过其他降脂降压药物。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和生活方式指导,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0950224,规格5mg)治疗,每日1次,每次5mg;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继续给予同公司研发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20mg)治疗,每晚口服1次,每次20mg。两组均连续治疗90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0天后的血压水平、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其中血压连续三日均由同一名护士于相同的时间段,采用同一台血压计,在相同的体位下测定患者同一侧肢体血压,最终取三日的平均值;血脂指标、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需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液5mL,测定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测定;同时采用GE医疗彩色超声诊断仪(国械注进号:20152062178,型号VolusonP6)测定患者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连续测定3个周期,取平均值。对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包括年龄、病程、血压水平、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x—±s)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性别、心血管不良事件,以[n(%)]形式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代表该项资料有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脂指标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T-1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NO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见表4。
3讨论
经研究发现[6],高血压的发病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且与普通人相比除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偏高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症状,造成患者血脂水平异常。然而无论是血脂水平異常,还是血压水平偏高均是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外,还应调节其血脂水平,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作为一种预判高血压的常见指标,可以刺激血管中的内皮细胞释放NO促使血管扩张,但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长期处于血压水平偏高的状态下会直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使其无法有效的扩张,因此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对高血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7]。
经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卢鑫等[8]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二者联合治疗可以发挥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临床最具代表性的长效降压药物,同时也是第三代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一方面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断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从而发挥降压的功效。除此以外,苯磺酸氨氯地平还有助于促进NO的释放,降低氧化应激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血管的作用;而阿托伐他汀属于强效降脂药物,除具备显著的调脂作用外,其羟基化活性代谢产物还同时具备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降压的功效,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祖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9]。故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在降低血压水平的同时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有研究表明[10],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皮细胞会共同参与维持血管的调控,其中内皮细胞会释放血管扩张因子,而交感神经则会释放血管收缩因子,二者共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可以调控血管达到适当的平衡,当内皮细胞功能发生异常时则会导致机体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扩张。而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罗巍等[11]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ET-1和NO均属常见的血管因子,前者属于血管收缩因子,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以有效刺激血管的收缩;而后者属于内源性的血管舒张因子,同样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而成,不仅具备舒张血管的作用,还与ET-1共同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可以清楚的反映人体的血管内皮功能[12]。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作为外周动脉扩张剂,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血管平滑肌,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来达到控制血压的作用;而当其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时则会进一步刺激NO的释放,从而削弱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促进内皮素水平的降低,改善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随访1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41%低于对照组17.95%(P<0.05),由此可见,他汀类降脂药物和长效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在采用长效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采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充分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