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2-05-30唐优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中医学脑卒中

唐优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康复治疗;中医学;针灸

脑卒中作为常见脑血管病变,发病后的临床特征以神经功能损伤为主,在经过治疗后依然具有高致残风险,具体表现为病情恢复期有后遗症遗留[1]。偏瘫是在脑卒中病情恢复期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一侧肢体功能出现障碍,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预后[2-3]。康复治疗是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的主要治疗方法,西医康复治疗以肢体康复训练为主,但部分患者的康复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针灸作为中医学特色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为探讨针灸这一中医康复治疗方法与西医康复治疗联合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作用,本研究中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取西医常规康复治疗、西医常规康复治疗+针灸,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60 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 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0~85(68.29±13.51)岁;男性有16例,女性有14例;脑卒中类型为脑出血8例,脑梗死22例;偏瘫部位包括左下肢12例,右下肢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0~86(68.54±13.47)岁;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脑卒中类型为脑出血7例,脑梗死23例;偏瘫部位包括左下肢11例,右下肢1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偏瘫部位展开对比,统计学结果均无差异(P >0.05),各项资料间的均衡性良好,研究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确诊脑卒中,恢复期遗留偏瘫;(2)年龄≥50岁;(3)无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可配合治疗;(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除偏瘫以外的脑卒中后遗症;(2)在精神方面出现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合并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肢体痉挛。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良肢位摆放。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伸展肘关节和背屈腕关节,患侧肩关节屈曲90°并向前伸,限制其肢体异常运动。(2)被动关节训练。指导患者下肢进行髋关节内外旋练习、膝关节屈伸练习、踝关节背屈练习、足趾屈伸练习,上肢进行肩关节外展练习、旋前练习、旋后练习、指关节屈伸练习,每天3~4次,每个动作练习10次左右,再对相应部位进行按摩。(3)主动关节训练。指导患者在练习翻身的同时进行桥式练习,平卧,双膝屈曲,由患者家属或护士扶住患者双膝关节,让患者缓慢抬臀,再指导患者在翻身至侧卧位时,尽可能采用健侧前臂支撑身体,双腿移动至床沿,保持半侧卧位,由医护人员用手向上推患者患侧肩部,使患者坐起。待患者可下床后,指导患者在床边进行站立练习,并依靠椅子进行缓慢移动练习。(4)日常生活项目训练。依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程度,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项目,指导患者穿衣、洗脸、如厕、梳头等,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需陪伴在侧,做好患者协助工作。持续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治疗(针灸),治疗时采取仰卧位,取穴肩髎、臂臑、天井、风市、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对穴位进行消毒,将毫针(长2寸、直径0.15 mm)垂直刺于上述穴位,刺入1寸左右,采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进行施针,进针后停留3~5分钟,再推转,局部产生针感后间隔10 min再行针1次,促使针感向四周扩散,留针30 min后将毫针拔出。每周5次,持续8周。

1.3 觀察指标

在组内及组间开展神经功能缺损、肌张力、预后、肌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多项评分及步态指标的对比。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神经功能开展评估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年中量表(NIHSS)量表,量表总分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肌张力评分:肌张力评估时应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分为0~4级,对应0~4分,得分越高,肌张力越高,肢体痉挛越严重。

预后评分: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对患者是否存在症状及残疾、生活是否能够自理进行评估,分值为0~5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肌力评分: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对患者肌力情况进行评估,将肌力分为0~5级,对应0~5分,得分越高,肌力越好。

肢体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估时选择Fugle-Meyer量表(FMA),量表分值范围从0分到100分,分数越高,肢体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时应用Barthel指数,分值从0分至100分,分数高,日常生活能力好。

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时应用世卫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该量表从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4个方面评估了生活质量,单项分值界限为0分至100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好[4]。

1.4 统计学方法

应 用SPSS 22.0 软 件 处 理 数 据。 计 数 资 料 表 示为[n(%)],行 χ 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x—±s),行 t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肌张力、预后的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肌张力评分、预后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均 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肌张力评分、预后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两组肌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肌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比治疗前增高(均 P<0.05);治疗后,肌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均 P<0.05),见表2。

2.3 两组步态指标比较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步速、患侧跨步长均在治疗后明显增大(P<0.05),两组健侧-患侧步长差值均在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步速、患侧跨步长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健侧-患侧步长差值在观察组中比对照组小(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在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增高(P <0.05),而组间开展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是老年人群中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中风的患病人数增多。脑卒中通常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凶险、病情进展快速的特点,其致残风险、致死风险均较高,而由于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即便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也往往会在病情恢复期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这类神经功能障碍以偏瘫为主,偏瘫发生后患者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对预后十分不利[5-6]。

针对脑卒中偏瘫,临床上主张对这类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西医康复治疗以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为主,由康复治疗师作为指导者,为患者作出康复训练的指导,康复训练原则为循序渐进,训练项目从易到难,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7-8]。

近年来,中医学治疗脑卒中取得了良好进展,关于中医康复治疗与脑卒中偏瘫的研究报道增多。脑卒中的病机在中医学中解释为阴阳之气失调,致血运不畅,气滞血瘀阻络,而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对脑卒中偏瘫可选择相应穴位,对穴位进行针灸治疗[9-10]。针灸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毫针针刺于选择的穴位,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对穴位下血运进行改善,调节阴阳之气平衡,达到活血通络的效果,还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大脑皮质层电活动,促使脑神经细胞修复[11-13]。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了西医常规康复治疗、西医常规康复治疗与中医康复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肌张力评分、预后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低,肌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高,步速、患侧跨步长在观察组中均明显比对照组大,健侧-患侧步长差值在观察组中比对照组小(均 P<0.05),说明在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究其原因为针灸可通过刺激患者肢体穴位,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轻因气血瘀滞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肢体痉挛情况,还可对神经细胞修复进行刺激,改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而致肌力减弱、运动功能下降,从而使得患者的步态及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逐渐恢复。(2)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在观察组中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西医常规康复治疗与中医康复治疗技术联合用于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起到助益作用,究其原因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减轻了肢体痉挛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缺失情况,从而减轻对其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使其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与西医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应用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經功能、肌力、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解除痉挛状态,有利于促使日常生活能力及步态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中医学脑卒中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