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2022-05-30卢渠黄漫华李少芳林卓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灸小针刀

卢渠 黄漫华 李少芳 林卓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小针刀;温针灸;临床疗

在临床诊疗疾病中,颈椎病属于多发且常见疾病,由于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该病症发生率逐渐提高,其趋向于年轻化[1]。在中医学中,该病症所属范畴为“痹症”“骨痹”等,又称为颈椎综合征,以难以根治、反复发作为特点[2]。按照不同表现可将患者分为混合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A型、神经根型、颈型等,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P),为60%~70%[3]。CSP发病多是由于颈椎骨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节段性病变、颈椎间盘病变等造成颈椎连接处或颈椎管内的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者刺激所致,多为单根、单侧发病,患者发病后以手、臂、肩、颈的疼痛、麻木为主。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临床上发生CSP的患者呈不断增多趋势,由于多数患者发病后存在程度不同的疼痛症状,所以对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目前中医学理论中尚无CSP确切病名,但多数阐述以相似病名为主,且患者发病的病和病因等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所以中医在治疗CSP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4]。因此本文以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例,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将60例按照不同疗法分为两组(各组30例),即探讨了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试验以CSP患者为主,抽取数量为60 例,纳入均在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按干预方法不同平均划分为两组。两组年龄均在区间28~66 岁内。实验组统计男女比例17/13,年龄(50.2±3.3)岁,对比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年龄均值分别为18/12,年龄(50.4±2.4)岁,对比两组对各项经处理发现结果数据差异较小(P>0.05)。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 (1994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患者伴上肢放射痛,颈部疼痛,后伸时加重,神经根受压时该处皮肤节段的感觉下降,存在肌萎缩,腱反射异常,颈部活动受到限制,肌力减退,经压头实验、臂丛牵拉实验显示结果呈阳性。采取X线摄片颈椎部位显示钩椎关节明显增生,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经CT显示神经根管变窄和存在赘生物。

纳入标准[6]:均满足上述相关诊断依据;均神智清晰,可正常交流沟通;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已有或疑似脑部肿瘤、颈椎及椎管内肿瘤;颈椎外病变者、精神疾病;不配合研究或中途脱落者。

1.2 方法

采取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具体为: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健侧卧位,前者需支撑稳定头部,后者为保持脊柱水平,需将枕头垫于头部,且尽量前屈颈部,采用一次性朱汉章牌小针刀。以颈椎病变1~4 点或穴位压痛点按照神经根节段分布选择治疗点,或进针点以条索反应物为准,穴位选择1~3 个/次,对该处皮肤消毒处理后,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按照四步规程实施针刀进针,即加压、定向、定点、分离等操作,脊柱轴纵轴、肌肉走向等方向与针刀线保持一致,向皮下垂直刺入,向板硬深层点紧按慢提,但注意不能穿透,直至病变部位,约条索状反应物2/3 处,以麻痛酸胀感为宜。操作者感到手下坚韧感及沉紧感为宜。纵行疏通、横行剥离该处,均操作二三刀,之后将针刀拔出,贴上创可贴,1 疗程为1 次。常规针灸对其他部位予以治疗,选择C4-C7夹脊穴、后溪穴、合谷穴、阿是穴、风池穴(位于颈椎脊柱节段病变)作为主穴。随证配穴:上肢麻木加肩三针;肩胛痛加天宗、秉风;头部放射痛加率谷、太阳。采用一次性华佗牌(0.35 mm×40 mm)针灸针,取俯伏卧位,常规消毒上述穴位,向鼻尖方向对风府斜刺0.5~1.0 寸,向头颈部传导针感,向颈椎斜刺或直刺颈夹脊穴1.0~1.5 寸,向臂部、项部、肩部传导针感,常规操作其余各穴,实施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0.5 h。在明显压痛点部位插上点燃的2 cm 艾条于针柄末端,1次/d,1 疗程为10 次,共2 疗程。

采取单纯针刺治疗对比组,即所取腧穴同上组,留针0.5 h/ 次,1 次/d,1 疗程为10 次,共2 疗程。

1.3 评价指标

(1)评估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OA)[7],分值为0~29分,分值越高越好。

(2)评估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8],剧痛10 分,无痛0 分,分值为0~10分,分值越低越好。

(3)癥候积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做出评估,包括疼痛、麻木、眩晕等,采取0~3 分计分,分值越低越好。

(4)等变化、总有效率[9]:患者阳性体征消除,颈部活动不受限,各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阳性体征减轻,颈部活动轻微受限,各症状缓解为有效;前述要求均未达到为无效。

(5)生活质量:经SF~36量表[10]评估,涉及物质、社会、心理、日常生活等4 个功能项目,满分为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结果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用χ 2、t分别检验计量、计数等资料,表示方式为用(x—± s)和[ n(%)] 等,若P<0.05 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相关评分变化

两组数据处理后对比治疗后JOA、VAS 评分、症候积分等指标,结论显示最优的为实验组,可见结果达统计分析要求(P<0.05);但两组对比治疗前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疗效情况

两组对比疗效情况的结果表明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两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率较高,该病症发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发生突出或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和钩椎关节蜕变,同时出现继发性退行性改变,累及韧带、关节囊、椎间关节,并造成肌肉、血管、神经、脊髓等损伤,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体征和症状表现[11]。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中,多数认为该病症主要因臂丛神经受压所致,多数患者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关系密切,其中最为常见的则为斜角肌劳损[12]。分析原因为臂丛神经与斜角肌之间解剖关系十分特殊,起源与颈椎C3~C7的横突为前中斜肌,其余前后结节一同在第一肋骨附着,而第一肋骨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中有臂丛神经通过,一旦斜角肌出现纤维化、肥厚以及痉挛等症状,则极易对臂丛神经下干产生压迫,从而造成手指麻木以及颈臂疼痛等症状。同时,因持续性颈部肌肉痉挛紧张,气血运行受阻,长时间累积造成气血瘀滞,经络阻滞,则可造成条索状反应和应急等出现在肩背板,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病[13]。中医学认为,该病症是因持续性颈部肌肉痉挛紧张,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可见肩背板条索状反应或硬结节。

在治疗该病症时,通过对患者采取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其中小针刀可对颈椎病变部位、条索状反应物、斜角肌部分硬结节、周围血管神经、软组织的挛缩、疤痕、粘连等以低创伤予以松解,可发挥散结、消滞、化瘀等作用,且可对病变部位予以松解,并对病变组织予以剥离,以促使颈椎力学有效恢复[14]。而同时配合温针灸,则可发挥温阳通络的作用,此种方法可双向调节机体原有功能,可增强抗病能力,激发人体正气,并提升白细胞数量,可消除水肿,减少关节囊滑膜充血,可消除肌肉痉挛,缓解肌肉紧张,并能改善脑供血,扩大椎体容积,复位突出的椎间盘,进而解除压迫。温针灸还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功能,可进一步缓解机体不适症状,从而缓解其疼痛感受,進一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5-17]。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对比治疗后JOA、VAS 评分、症候积分等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这表明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后能更为显著的改善患者各中医证候和症状表现,且可对患者的颈椎功能予以显著改善,有利于促进其病情转归和康复。两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这表明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疗效。两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这表明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可见,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发挥着极大优势,中医不仅能避免治疗禁忌症和明显副作用,还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治疗风险,满足现代医学的先进要求和治疗理念,同时联合两种方式的治疗方案还可发挥单一疗法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能极大程度的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促进预后恢复[18-19]。

综上,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的疗效确切,即可有效改善患者各症候及颈椎功能,可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缓解疼痛,所以需加强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灸小针刀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颈痹汤并牵引治疗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
浅析超短波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