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策略

2022-05-30周玲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解题思维

周玲

现行小学课堂练习普遍存在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与探究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个教学难题,教师应追根溯源,找准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从而在反思中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课堂练习的质量与效率。在开展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角色融入数学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快速回顾课堂内容,深入发散数学思维,积极开展多边交流,从而循序渐进地掌握解题的技巧与思路,塑造积极的学习观念。与此同时,课堂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部分课后作业,切实推进教学“双减”,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全面认识课堂练习的重要意义,加强教学融合创新,构建个性化、趣味化、有效化的课堂练习模式。

一、利用信息化资源,创新课堂练习形式

模板化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于枯燥乏味,已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信息化资源能通过多元的媒介,立体化地呈现数学信息,给予学生多感官冲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的深度结合,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促进信息化教学与课堂练习教学的有机结合,全面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与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课堂基础训练。以“认识图形”一课为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动画模型的形式来展示多种多样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的几何知识。再通过图文视频的形式来展示立体图形的生活化应用,如衣柜、魔方、桶装薯片盒、篮球等,从而形象、生动地展示学科理论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吸收内化。最后,教师要利用信息化资源来开展课堂训练,随机展示多元的组合图形,要求学生进行抢答,说出每个组合图形中分别涵括哪几种立体图形。这样的信息化课堂训练巧妙地利用了感官冲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有效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与活跃性。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小组实操训练。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信息化资源,给出多个主题的具体数据,如小学生的身高与体重数据、校园运动会参赛人数数据、小学生使用手机时长数据等。进而要求学生自由分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全面的数据统计、分类与整理。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准切入点,制定科学的数据划分标准,并要求学生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与规律,鼓励各个小组汇报课堂训练的成果。最后,教师要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整理数据的技巧与方法。这样的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学科技巧开展动手实践,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课堂阅读训练。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收集相关的数学文化与课外知识,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堂阅读,设置合理的问答训练。从而通过趣味化的课外内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这一内容时,教师拓展关于圆周率的课外知识,展示圆周率的发展过程,详细地介绍阿基米德、刘徽、祖冲之三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进而提问:“通过阅读,你们发现圆周率的本质是什么?圆周率有什么特点呢?阿基米德、刘徽、祖冲之这三个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通之处?”这样递进式的提问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还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与广泛性。

二、明确功能目标,提升课堂训练的针对性

课堂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知识,还具有新课导入、攻克教学重难点、专题总结等功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功能目标,加强课堂训练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进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将课堂训练深入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大化地发挥课堂训练的教学作用。

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训练。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前复习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默写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四组,一组默写数字1~25,一组默写25~50,一组默写数字50~75,一组默写数字75~100。教师也可以采取填空的形式,随机选出一位学生,要求其在黑板上填出55~63之间的数字。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设置数学问题:“今天体育课大家一起跳绳,小丽同学跳了50下,小明同学跳了66下,小军同学跳了29下。请问谁跳得最多呢?”教师先通过多元化的课前训练,帮助学生快速回忆100以内的数字,再点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更好地开展加减法的教学。

在重難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训练。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极度缺乏参与感与主动权,师生之间极度缺乏双向交流。在这样枯燥、低效的教学模式下,即使教师多次强调重难点,学生也难以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更无法将知识吸收内化为自身能力。针对这个教学问题,教师应通过师生协作的形式,开展课堂训练。教师首先要进行基础的知识讲解,再举出一道经典例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学生共同解题,通过板书的形式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最后要求学生指出每个解题步骤分别应用了哪些知识。这样的课堂练习能引导学生深入数学世界,自发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训练中,帮助学生将知识重难点化繁为简、逐一攻破。

在专题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训练。教师要统筹考虑学生能力、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合理把握题目难度,开展课堂小测。以数与代数这一专题为例,教师应按照难度,将小测题目划分为基础训练、迁移训练和思维训练。并将基础训练题目的比重设置为50%,迁移训练题目的比重设置为30%,思维训练题目的比重设置为20%。基础训练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与计算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迁移训练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思维训练则应设置复杂应用题与奥数题,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索。教师通过系统化的课堂训练,能快速了解教学的不足,发现学生的能力薄弱点,进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教学。

三、开展分层课堂练习,加强教学指导

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都不相同,然而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普遍采取模板化、统一化的课堂练习模式。这不仅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挫感强烈,缺乏成就感,还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优等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统一化的课堂练习不仅教学成效不佳,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加剧两极分化,阻碍班级的整体发展。

比起统一化的课堂练习模式,分层教学法更加具有针对性,其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的优势,合理把握应用尺度,设计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首先,教师应该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过高的学习目标难以实现,会增加学生的消极情绪,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丧失动力;过低的学习目标缺乏挑战性,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数学天赋。因此,教师要合理把握尺度,设计多层次的学习目标。第一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会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应用解题模板。第二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初步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第三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教师应要求后进生先打牢学习的“地基”,完成第一层次目标,再要求中等生勤于练习,向第二层次的学习目标冲刺。对于优等生,教师则要鼓励其挖掘自身潜能,不断超越自我,朝第三层次的学习目标不懈努力。

其次,教师要设置不同的练习内容,组织开放式的小组练习活动。以“四则混合运算”内容为例,教师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分析演算,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点,再布置小组数学作业。对优等生小组,教师应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布置高阶的学习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学习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并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技巧与规律。再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辩论,得出高效、高质的最优解题思路;对中等生小组,教师先要求其做好笔记,分析例题的具体解题步骤。再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组典型例题,最后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尝试采取不同的思路进行解题;针对后进生小组,教师则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与指导,倾听学生的学习问题,耐心地指导学生解题,帮助学生感受解题的乐趣与成就感。后進生可以适当放弃难度较高的四则运算应用题,多加练习基础的四则运算题型。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问,从而帮助学生高效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不同小组开展多边交流,分享解题思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营造积极、融洽的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能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然而现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却存在许多的不足,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弊端,深化改革意识,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与形式,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多角度、多方位出发,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化创新。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解题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同样多”解题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