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视域下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2022-05-30焦翔仇恒佳

职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

焦翔 仇恒佳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方式方法、内容形式等相关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经验,提出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规范完善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主体、科学制定指标体系、加快质量平台建设、优化评价结果应用、加强质控保障措施等建议。

关键词:“双高计划”  农业高职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课 题: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年度课题“‘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B078)的研究成果。

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指出,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如此高职教育将更好地助力于国家战略实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的意义

2021年,万卫研究指出,“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任务的核心,其建设的核心在于培养人才,因此保障教学质量十分关键。2018年,王小明研究指出,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仍然是重中之重,教学质量评价则是监控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2020年,赵高丽和宋军平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诊断过程,提出了应将实时监控与定期诊断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监控无疏漏环节。2021年,牛彦飞等研究提出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科学地监测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因此,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作为以农业类专业群为主要学科的高职院校,通过构建适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更好地保障并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

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以满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相关课程教学体系,按照课程类型可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理实一体课程三类,一方面以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目前,农业高职院校陆续开展研究教学质量评价相关工作,然而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存在多方面问题。

(一)评价主体片面,评价形式单一

目前教学质量监测多以学生和督导为评价主体,主要关注教师。首先,僅以学生和督导为评价主体是不够的。对于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专业能力欠缺,特别是对农业类专业群其专业领域的理解力、判断力尚未成熟,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多出于个人的主观偏好,受情感、喜好影响较大,易受到同学、环境等因素左右,从而影响其准确性、公正性、科学性。对于督导而言,同样存在个人主观偏好和外部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而造成影响客观公正性的问题。其次,仅关注教师是片面的。教学活动涉及任课教师、教学场地、教材教具、教学组织者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只是其中重要的参与主体,仅仅针对教师开展评价而忽视其他因素,难以全面真实反映教学质量情况。最后,仅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不全面的。各教师教学工作存在客观差异,课程专业、复杂程度不同,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水平,还要关注教学态度、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由多元主体在多维度上深层次开展。

(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指标缺失

各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基本类似,主要围绕教师教学组织实施尤其是任课教师的课堂表现展开,主要关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秩序、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内容,而且主要是从学校、教师视角出发,相对忽视了学生和行业视角,缺少学生感受、收获等内容及指标,也缺少行业专家的评价,因此出现评价内容不全和指标说服力不够的问题,难以得出真实的评价结论。

(三)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教学质量评价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而现实中评价结果与教师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关系着绩效测评、职称评定、薪资奖金等方面。学生可能出于应付、畏惧等心理迎合讨好教师给出非客观评价,教师可能出于功利心理迎合讨好学生影响教学质量效果,督导或同行教师可能出于私心给出虚假、不公正测评结论,牵连影响因素过多导致评价结果真实性、有效性难以保障。此外,对于评价结果存在应用不足的问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应当合理应用于教学工作,但目前更侧重于评,而反馈有限,跟进不足,更多体现为“负面清单”,可能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未必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三、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建议

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切实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现存的问题和不足,借鉴国内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经验,提出改革建议如下。

(一)规范完善评价主体

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农业专业群不仅具有高深的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的人才要想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就需要积极对接行业需求。首先,评价主体应引入三农领域的各方代表,充分、及时对接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和趋势变化,更好保障评价的适切性和有效性。其次,对于学生评价,应进行规范性教育,引导其规避畏惧和个人喜好,做出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判断。同时还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专业教学质量、师资保障、学生成长和毕业生发展跟踪监测,利用第三方监测评价数据,引导并促进内控机制不断完善。此外,教师的课堂教学准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量均应在评价考虑范围之内。

(二)科学制定指标体系

农业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农业高职院校以教书育人为本,在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设置时应兼顾学生视角,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收获感、激励感、满足感。同时要结合行业企业的意见,设置更贴合社会生产实际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使指标更匹配专业需要、行业需要、学生需要,此为科学评价的前提。同时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的多维交叉体系,推进多级质量考核,加强教学质量诊断及持续改进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报告制度,定期公布相关情况和具体要求。

(三)加快评价平台建设

一是监督控制反馈系统建设。监督控制反馈系统是一个集过程监测、数据诊断、信息预警和要素调控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显示目标完成度、质量水平、条件现状等情况,让相关参与主体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引导并促进内控机制不断完善。二是诊改平台建设。通过大量数据的汇集、梳理与分离,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研判规则规律,提炼出关键信息。诊改平台将提供灵活多样的展现方式,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分析结果更直观展示,并结合图表等形成完整的数据报告。

(四)注重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不是目的,目的是合理、有效地应用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教师和课程教学团队应围绕课程年度建设计划,对照月度指标进行诊改并逐步推进。二级学院应按季度进行建设进度比对,学校应在年终进行综合考核。任课教师应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获得为目标,通过线上平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质控保障措施

一是做好组织保障。学校要坚持“教书育人”的核心價值观,通过各种途径对师生员工进行培训,引导师生员工逐步确立开拓进取、务实创新、诚信包容、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培育和树立各方面的先进典型,不断强化师生员工进取意识,形成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二是做好制度保障。相关制度建设是质控保障的前提,学校应不断补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约束和激励的良好机制。三是做好技术保障。及时升级校园网等基础设施,联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同步、共享,为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分析提供保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及时、有效、持续的监控、诊断和改进,动态测控分析数据,及时预警,辅助监督诊改工作。四是做好经费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统筹安排教学经费,为诊改工作试点与全面实施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同时,学校应加大相关监督力度,保障相关经费合理合规地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

[2]万卫.“双高计划”建设的困境及突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0).

[3]王小明.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研究:轨迹、热点及未来走向-基于高等教育十四种核心期刊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8(1).

[4]赵高丽,宋军平.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诊断方法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10).

[5]牛彦飞,梁媛,赵燕.“双高”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质量评价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0).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与策略
“双高计划”引领下金融服务专业群课程建设探讨
“双高计划”背景下餐饮管理专业群建设基础、机遇及挑战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路桥品牌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