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价值及路径探究

2022-05-30郭静雨刘雁玲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价值

郭静雨 刘雁玲

摘要:红色文化是激励人们奋勇前行的宝贵财富和智慧结晶,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发展进步的精神向导和不竭动力,二者息息相关,存在高度契合性和一致性。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培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进者。为实现这个价值目标,文章从理解和认同、传播和浸润、内化和实践三个方面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4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形成的文化精神及其物质载体,是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方式,也是引领其坚定理想信念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学生是富有激情、富有活力、富有极强创造力的群体,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研究红色文化对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希望”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1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机理

1.1 红色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天然载体

红色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和实现繁荣富强的重要见证,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力依托,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到“心中有信仰,前行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一定的教育素材和教育载体,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首先,红色文化产生的时间跨度与中国的革命奋斗史息息相关。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艰难的奋斗史,充分解读革命斗争史。

其次,红色文化所体现的伟大精神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前行的长征精神,还是始终保持优良作风,图强自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动的教科书,不断激励大学生奋勇前行。

最后,红色文化的载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天然精神富矿。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是革命的发生地,红色文化纪念馆是回忆红色革命时代的场所,这些地方承载着红色精神,蕴含着红色基因,代表着革命先烈的精神,是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基地,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

1.2 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2],红色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首先,理想信念教育包含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大学生思想升华的重要手段。学校主要通过四史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手段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朝气蓬勃、志存高远的接班人和后备军。

其次,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能够结合自己的观点和认知理解和转化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方面,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主要是党领导人民在争取独立、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要深入探求其传承价值和功能,始终牢记这些是前进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

另一方面,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在理论上知悉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而且能在无形中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状态诉诸日常实践,在实践中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

1.3 红色文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上,二者具有內在契合性,拥有相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促进国家发展为方向。

首先,红色文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不屈傲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理想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苦奋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都是它们共同的精神根基和不竭源泉。

其次,红色文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党和国家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和文化素养。

最后,红色文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都以国家发展为方向。红色文化本身就起源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不同的时期都以促进国家的发展为方向,都是为了国家的独立。

纵观各个时期的红色文化,无一不围绕国家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它们都体现了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体现了崇高的爱党爱国情怀,体现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精神。

2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目标

2.1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将青年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红色文化的滋养,培育一代代有坚定理想、有斗争本领、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首先,要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文化和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在不断形成。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其次,要培养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有本领是指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当前,世界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事物迭出不穷,大学生要有不断迎接风险和挑战的本领。

最后,要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有担当就是指有责任感,遇到事情不逃避、不退缩,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当代大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成为不断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奉献力量的时代新人。疫情中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乡村支教中大学生积极参加,这无不体现出大学生是不惧困难奋勇前行的一代人,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人。

2.2 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3]。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建设祖国义不容辞。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和建设中保留下来的,能够激励大学生坚定信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激励人们艰苦探索、披荆斩棘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宝贵财富。

新时期,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大学生扎根农村推进共同富裕、优秀青年代表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奥运健儿在冬奥会赛场上挥洒汗水……青年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在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大学生不断积蓄能量,始终发挥着后备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在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做到了提升自我,而且深刻理解了中国梦的内涵,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建设者。

2.3 培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进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重大风险的考验,理想信念不断受到侵蚀。红色文化高度再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无数的革命文化、革命英雄事迹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赞扬。

早在革命年代,共产党人就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坚贞不屈,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南昌英勇就义;革命烈士刘仁堪在就义前,被敌人割下舌头,仍相信革命终会成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共产主义。

革命理想高于天,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充分理解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增强情感认同,推动大学生从政治上着眼、思想上认可、行动上践行,志存高远,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进者。

3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3.1 理解和认同: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

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推进大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深刻领会道德教化作用,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观念。要把握好党在艰苦奋斗中取得的精神财富及其载体,其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结晶。从长远来看,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未来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大学生将始终坚定“革命终将成功”的理想信念,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其次,大学生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红色文化是党奋斗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革命年代,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激励全国革命人士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艰苦奋斗;在建设年代,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激励中国人民同心合力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经济而攻坚克难;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年代,以全面小康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激励全国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最后,大学生要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认同的实现源于大学生的自愿接受”[4],大学生要逐步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仅要筑牢思想基础,形成政治认同,还要深化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3.2 传播和浸润:利用多渠道传播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理想信念

传播方式的选择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要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以简单明了、学生容易接受的手段传播红色文化。

首先,要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课程,要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以达到“进头脑”的教育效果。高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紧跟时事的、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思政主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其次,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环境,无形中浸润其理想信念。红色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大学生,有良好的育人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最后,要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平台,增强传播的有效性。要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平台,利用VR、情景再现、全息投影等方式,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实时信息更新传播手段,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大学生展示红色文化。

3.3 内化和实践:自觉自主地学习红色文化,将其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

教育成功的衡量标准是受教育者是否从内心真正认同并将其付诸实践。紅色文化作为优秀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文化素养。

首先,大学生要坚定对红色文化的自信心,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内化于心,并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的活动。大学生既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参观革命遗址、参观烈士陵园等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丰富内涵,又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三支一扶”等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使心灵得到熏陶、境界得到升华。

其次,高校要意识到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和重大价值,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内容,建立红色文化融入实践的体制机制。高校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互联网和时代楷模更新教育内容,让大学生走在时代前列,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的辩证关系,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高校须重视实践的不可替代性,加大对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字面意义上的理解转化为切实的感受和体验,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巩固红色文化知识,增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4 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在培育理想信念过程中的价值,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动力,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精神动力,激励大学生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6-27(001).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4] 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67-70.

作者简介:郭静雨(1999—),女,河南焦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雁玲(1982—),女,江苏宜兴人,博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给”的价值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