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2-05-30韩双霜
摘要: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力。探寻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以及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探寻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03
红色文化是国家发展过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复兴强大的“精神坐标”。辽阔的乡村是红色文化滋生的沃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始终有很好的互动关系,新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红色文化,并以红色文化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激发广大乡村的生命力与发展活力。
1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其进行了概括。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当下与未来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过上向往的美好生活。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其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意蕴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1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自信拥有最深沉与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国民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中华优秀文化才能代代相传、繁荣兴旺。
红色文化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是伟大而又艰辛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强大的精神源泉。红色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基因,沁润了中华大地,不仅凝聚着艰苦奋斗、踔厉奋发的精神品格,还体现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昂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因而,在新征程中,要挖掘乡村的红色历史,让红色印记亮起来,让红色故事鲜活起来,让红色精神燃起来,在我国广袤的乡村大地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持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2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经济突破发展
红色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要因地制宜地对辽阔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使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实现突破发展[2]。
近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涉及物质层面,而且涉及精神层面,依托乡村地方特色而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被当地特色红色旅游吸引的人蜂拥而至,推动了乡村住宿、餐饮等行业的繁荣,带动了乡村服务业联动发展,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水平。另外,打造含有红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也成为乡村产业转型的一条可行之路。具有特殊纪念价值的文创产品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手工制造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
近年来,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实践证明,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金点子与新思路,加快了乡村共同富裕的进程[3]。
1.3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宜居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也是乡村人民舒适生活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广大的乡村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山水林田湖草主要在乡村。而要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这一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并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原则。
红色文化作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完善[4]。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成为红色文化的题中之义,并在不断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要深入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并集中整合当地的绿色景观,实现红绿文化的价值耦合,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的生态环境的需要,促使村民自愿参与到乡村生态振兴事业中来。归根究底,广大乡村厚植独特的生态優势,将其独特的红色文化优势与生态优势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为引擎,融合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焕发乡村生态文明新气象,绘制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
2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红色文化逐渐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泉。然而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达到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目的,就要明确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展开深入探讨。
2.1 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不够,缺乏专业性人才
一些红色革命老区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当地领导班子往往认为发展经济才是乡村的第一要务与硬指标,而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采取漠视、应付的态度。因此,相关人才的福利待遇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引进。另外,红色革命老区大多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发展落后,这些地区的常住人口多为中老年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显然,这些经济落后、人迹罕至的地区很难吸引年轻人才的目光,没有条件配备专业的人才队伍。由于专业性人才的缺失,没有懂行的人将红色文化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讲解出来,因此当地具有丰富内涵的红色文化无法得到更好的弘扬,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5]。
2.2 红色文化传承意识欠缺,宣传力度仍需加大
乡村虽地域宽广、环境优美,但大多数地区交通不便,且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落后会使乡村教育的开展受到重重阻碍。在没有接受全面、优质教育的情况下,当地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事物的认知具有模糊性。因此,在落后但蕴藏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乡村,无论是基层干部、工作人员,还是民众,都缺乏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大局意识[6]。由于他们缺乏传承红色文化的意识,红色文化在乡村的宣传力度不足,存在感较低。对于红色文化宣传工作,部分干部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而敷衍了事,几乎未用心安排、合理规划,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传承、创新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不能有效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会使当地优秀的红色文化面临消失的风险,更不利于当地的振兴与发展。
2.3 红色文化呈现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红色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纵向来看,有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址和革命精神。从横向来看,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分布广,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只有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才能不断丰富其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然而当下我国乡村地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仍然局限于传统模式,故步自封,这不仅使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无法获得深刻的精神感悟与良好的参观体验,还阻碍了当地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不断助推之下,中国信息化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必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助推红色产业实现长足发展,同时给乡村振兴注入极强的动力[7]。
3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现阶段,广大乡村在弘扬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掣肘因素,应当集思广益、对症下药,以期将红色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3.1 推出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摆脱缺乏专业人才的困境
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真正落实乡村振兴总目标和总要求,必须依靠人才。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掘、培养和利用好当地各行各业现有的人才,做到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和福利待遇吸引大批外来人才,筑牢人才工程,夯实发展基础。
从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角度来说,广大乡村亟须为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培养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将当地的红色故事讲好、讲清,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8]。另外,要加大对这支队伍的培训、补贴等支持力度,建立专业人才基础保障体系,落实相关人才福利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广大乡村民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与获得感。集智聚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高地,为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2 加快科技赋能与数字驱动,激活红色文化产业创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创新发展,云旅游、智慧旅游等新形式、新业态突破了传统文化产业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特殊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在此背景下,要让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红色文化产业,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作用,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 [9]。
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打造数字化红色文化体验场景。通过建立云展厅、VR展厅等线上展馆,并采取音频、视频、直播等线上形式,采用多种数字技术,如全息投影、多通道视景同步技术等,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呈现线下静态的红色文化场馆的真实面貌,打破时空限制,让游客能够随时随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思想伟力。
另一方面,应当推动红色文化产业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结合乡村红色文化的独特性,培育红色数字影视、红色数字图书、红色网络小游戏等新型红色文化业态,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可以建设一批富含深厚红色底蕴的红色旅游景区,打造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如中国·井冈山旅游文化节、湖南永州市红色文化旅游节、嘉兴红船文化旅游节等,通过品牌效应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目的。
3.3 扩大宣传渠道,筑牢红色文化宣传阵地
红色文化资源是独特且珍贵的,不仅可以引领人们的理想信念,而且能够培育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乡村振兴中十分关键的要素。针对当下广大乡村地区人们传承红色文化的意识不强、文化宣传工作跟不上的现实困境,亟须采取相关措施,凝聚乡村人民保护、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共识,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突出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筑牢红色文化宣传阵地。
具体而言,可以在乡村学校开展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红色文化读书分享会、知行合一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等,让广大乡村学子了解并熟知家乡的红色文化历史,使其自觉成长为故乡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另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不再拘泥于建设红色文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堂等传统方式,还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QQ等扩大红色文化宣传渠道。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与新媒体技术,引入AR技术和VR技术的视听解说、全景式红色影像微视频,全方位地展示红色文化,切实增强乡村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乡村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4 结语
紅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辈在浴血奋斗的过程中形成的,凝聚着民族精神与时代力量,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方面,红色文化具有多元的社会价值,能够推动乡村振兴,照亮乡村振兴再跨越的光辉道路;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新时期,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弘扬其精神内涵与独特价值,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
[2] 郭培培,吴波.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及路径选择[J].老区建设,2022(11):3-11.
[3] 冯兆鲲,王礼芳.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和实践路径[J].公关世界,2022(17):44-45.
[4] 彭丹.关于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4):179-182.
[5] 陈冬燕.以广西红色文化为依托助推乡村文化振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160-163.
[6] 古丽娜尔·吐尔逊.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农家参谋,2022(22):4-6.
[7] 常卫恒.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6):83-88.
[8] 董愉彤.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内涵、掣肘因素及实践路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7):131-133,137.
[9] 罗海婷.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2(21):30-32.
作者简介:韩双霜(1998—),女,四川南充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