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李燕英
【摘要】在新课改工作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下,初中教学体系将思想品德课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力求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德育目标。新教材的编制,很好地满足了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燕英(1981—),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湖初级中学。
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将逐渐形成道德与法治观念。面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的发展现状,为确保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担负起教学的重任,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研究力度,以探究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启发学生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确保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合理明确教学目标,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育成才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可大致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概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基于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确保设计的目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能深入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例如,在“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是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与同学和好朋友们创建和发展真正的友谊,学会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了多张明信片,放在盒子里,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朋友》这首歌曲,使课堂教学氛围提温。随后,教师让学生从盒子里抽取明信片,找到与自己所抽明信片内容相同的同学,双方在明信片上写出彼此之间的优点并进行交换,这个活动为学生创建友谊提供了机会,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友谊的了解。
二、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不同的教学工具,整合教学资源,以有效弥补传统纸质教材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确保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不断搜集素材,丰富课件内容和活动内容。一方面,素材可以来源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人或事,另一方面也可来自电视、广播及网络中的新闻、纪录片等,这些都可作为教学中的案例内容。在设计课件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阅历和思想状况,以确保选择的案例具备合理性和感染力。
在教材方面,教师最好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乡土教材,如果采用全国统一版本的教材,教师则应该在补充资料的基础上选择贴近当地实际的文字、图画或视频资料,最终通过合理的取舍,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有效运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在整合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多进行时事热点的整理,以在课件设计中实现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这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能助其快速理解所学知识,并确保他们能够从时事热点的探讨和学习中萌生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运用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课堂导入部分是新旧知识联系以及新课程引入的重要环节,也承担着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任务。有效的课堂导入还可为整堂课的教学氛围奠定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教学效果,总而言之,良好的课堂导入更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科学、有趣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开门见山释题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关键是要做到简洁巧妙,教师要抓住整堂课的关键点,开门见山地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但这种方法不宜常用,并且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均具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比如,在“走进老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开门见山地提出一连串问题,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入后续内容的学习。第二是温故知新复习法。在实践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往往存在联系性,新知识基本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或发展的,特别是在一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每个课程的内容之间都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温故知新法进行新知导入,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正确的学习思路。第三是创设情境激励法。这种方法通常具有多种教学形式,也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常用的包括讲故事、时事介绍、背景延伸以及运用诗词和名言警句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有关友谊的歌曲和漫画进行引入,以实现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感悟的目的。第四是对话讨论参与法。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思想,是师生平等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对话形式更利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此外,还有悬念式导入、质疑式导入、比较式导入、比较式导入、研究式导入等课堂导入法,为确保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导入法。
四、开展课堂探讨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进入新课讲授和探讨学习的环节后,教师也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确保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采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以确保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问题启发教学法。通过对初中生的了解可知,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学生的特点,他们既渴望得到他人认可,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想要掌握主动权,还具备比较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比较新奇的话题,逐层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探讨,这样也可让其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问一答的互动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在教师生动的讲述中展开广泛的联想,最终实现课程的学习。
第二種是情景体验教学法。教师可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本堂课的新知识学习,其中舞台剧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借助实物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让各小组自行选择表演的题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辅助学生判断所选题材与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主旨是否一致,并在舞台剧本编排上进行适当指导。例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让学生挑选不同故事剧本演绎出生命的顽强性和脆弱性,使学生在表演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难能可贵,形成生命素养。
第三种是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最好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并通过与课本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除了通过课件讲述或播放案例,还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所见到的人或事物。比如,在“和朋友在一起”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分享成长岁月中最难忘的一段友谊,分享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小故事,并介绍朋友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影响了自身的成长。这种以生活实例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代入情境,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第四种是趣味故事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可在进行课程内容讲述的过程中巧妙找准时机插入具有趣味性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尊重他人”这一课的教学中,为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在生活中随时保持尊重他人态度的意识,教师可穿插讲述“张良拾履”“孔子尊师”或“程门立雪”等小故事,让学生懂得无论自己身份如何以及身处何时何地,都应尊重他人。
五、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调查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要高于被动学习的效率。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多夸奖学生,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还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要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借助网络技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主动探索道德知识。例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能够给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也能危害人们的安全。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对互联网形成正确、清晰的认知,既要明确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又要明确互联网的缺点,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从而提高网络素养。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互联网的危害,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的事例,并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利与弊。
六、做好课堂总结,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道德与法治科目建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道德素养以及道德意识。为了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工作,结合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针对性、综合性的总结。在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时,教师要回顾本节课所教的知识点和课堂教学进度,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完善后续的课堂教学,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听课情况进行反馈,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教学。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这堂课的教学中,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知识了解网络的利与弊。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应积极进行课堂总结,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设计。
七、进行情感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因此,教师要调节学生的情绪,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初中生对情感的掌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情感,从情感角度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讲授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案件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案件让学生对自身权利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讲解完毕后,教师要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深化学生认知。例如,“以礼待人”一课主要强调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文明礼仪的意义,确保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行为,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多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力度,以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惠继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讨[J].名师在线,2021(21):27-28.
[2]時效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1):131.
[3]丁艳.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8(07):132.
[4]郑晴晴.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0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