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研究

2022-05-30林生辉

教育界·A 2022年16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深入落实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也需要创新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核心素养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价值,再分析当前阶段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作者简介:林生辉(1973—),男,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五中学。

美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思考与判断,对其中的艺术内涵拥有深刻的感悟,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审美感受,逐渐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1]。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即便组织了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也仅限于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浅层次了解,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从核心素养出发,论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概述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十分有助于推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社会需要的品德与能力。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含人文底蕴、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随着不断地发展,美术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素养内容,包括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与图像识读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课

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内容涉及面广,其中美术欣赏的占比达到了30%,极大凸显了欣赏的重要性,因此美术课中主要的部分就是欣赏课。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学习到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等方面的知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美术欣赏课,需对学生联系真实情境的能力充分重视,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美术知识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夯实美术基础知识。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价值观,让学生从积极的欣赏角度客观评价与判断作品,真正用心去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发现多样的美。

二、核心素养对于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

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美术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而言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美术欣赏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从深层次上对各类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进一步提升艺术情操。而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欣赏教学,则着力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等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2]。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还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提高合作探究能力。为了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水平出发,开展针对性指导教学,在实现其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同时,以艺术作品欣赏为基石,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团队合作探究能力。

三、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状况出发,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以此为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但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沿用的教学模式仍旧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够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美术欣赏的相关理论知识,而美术欣赏能力难以提高。即便是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美术欣赏交流以及讨论,但学生因缺乏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所探讨得出的答案也和作品本身的内涵有差距[3]。此外,这种单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情感诉求,逐步削弱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这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不重视教学实践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接受能力有限,而这门课程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高,因此只给学生讲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知识,而忽视了对美术作品进行艺术、精神等方面的欣赏教学,导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有的教师即使开展了实践活动,也不重视引导学生。因为这部分教师对美术课不够重视,将美术课当作自习课或活动课,在课堂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学生无法对美术作品进行科学深入的赏析,使美术课失去其原本的教学价值。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优化策略

(一)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

美术课程本身具有较为显著的人文性质,与语文、音乐、历史等人文学科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则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欣赏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融合美术与语文、历史、音乐等学科的知识开展美术欣赏教学[4]。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寒江独钓图》这幅古代画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寒江独钓图》的构成要素有一叶扁舟、一个钓翁、几道船行引发的水波,画作中的大幅空白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师在讲解这幅画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同步朗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诗中的意境,再结合画作,对二者意境表达的相似之处进行全面分析。教师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画作表达的意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賞能力,也是让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

此外,美术作品、绘画流派的形成都与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关,教师可以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融入美术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学习美术欣赏知识。比如,在带领学生欣赏著名印象派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画作的时候,学生在缺乏对画家所处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的前提下,往往无法对画作中的各种抽象要素做出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全面了解画作诞生时代背景的前提下,逐步对画作中各类抽象元素所要表达的意思做出全面的理解。

美术欣赏教学除了可以与语文、历史学科相融合,还可以与数学、地理等学科相融合,教师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找到学科融合的切入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广泛的理解。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自主学习理论层面来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方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学生对于美术作品观赏产生的最初感受,是有效培养美感的重要基础。在课前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欣赏美术作品相关的资料,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情况,缩短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降低欣赏美术作品的难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5]。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美术欣赏作品,可以让学生先用几分钟的时间对画面进行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于画面的第一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格尔尼卡》这一绘画作品的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网上查询作品的相关资料,对作品进行基本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欣赏这幅作品,并表达、交流自己对于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教师再向学生提问画面的结构、内容、色调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全面发挥学生在美术欣赏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此为灵感,进行自主创作。

(三)有效拓宽课内外的教学空间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环境以及大自然中都蕴含着各种类型的美,教师想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培养学生在美术欣赏方面的能力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有效拓宽课内外的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创造具体的美感。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春天的畅想》这一章节的时候,其中有一节的内容是《色彩的魅力》,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春天里较为常见的一些色彩,逐步引导学生对这些色彩进行感性认知。当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野外去散步,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发现的春天的色彩画出来。接着,在下一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从室外环境收集而得的绘画素材作为基础,用作品自由表达出自己对于春天景色的畅想。此时,学生的绘画作品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画面,教师要对其加以肯定与引导,全面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教学空间的拓宽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学习和文化环境,也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

(四)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品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内涵。而音乐可将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情感生动反映出来,并且音乐的抽象性特征可令人们在欣赏音乐之时通过联想,感受情感的变化。因此,在开展绘画教学实践之时,教师可通过播放合适的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时将情感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带着感情绘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还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时,教师播放相关的音乐,营造纤夫劳动辛苦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情感渲染下,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劳动之时的艰辛,以此促使学生产生共鸣,逐渐将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中去,收获良好的艺术领悟与审美体验。

(五)将当地文化融入美术欣赏课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且这些文化资源都具有突出的特色,将这些地方文化资源充分融入美术欣赏课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对地方优秀文化的认同。开展教学活动之时,教师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还能使学生深刻感知地方文化资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以《走进民间美术》的教学为例,这个作品包含着很多民间艺术,教师如果仅仅讲解画作的内容,无法令学生理解这些民间美术所依托的民间艺术。因此,教师可将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民间艺术,比如播放以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让学生欣赏有关皮影的图片与实际演出的过程,带学生领略我国湖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以此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六)带学生到美术馆参观学习

美术馆中的美术资源十分丰富,在美术馆中,学生可以看到许多作品。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参观,并安排讲解员给学生讲解。或者鼓励学生平时多去逛逛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从而逐渐对美术作品形成较为深刻的感知,逐渐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结语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美术专业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针对当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教师需要在全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以及教学空间的拓宽等策略,激发学生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慎思.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讨[J].新课程,2020(45):28.

[2]张维珍.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应用策略[J].学苑教育,2020(26):37-38.

[3]杜欢欢.新时代美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10):71-72,74.

[4]万佳娴.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20(09):151-154.

[5]王德天.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20):39-40.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