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2022-05-30李娜
李娜
品读《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如同目睹了贲友林老师的成长之路,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摸索,到成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名师,他一直坚持教学研究的品质,深深震撼着我。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打造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分享中体验成就,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即从学生学习出发(以学定教),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新教学起点,给学生更多学习和建构的机会(顺学而教)。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设计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学活动(先学后教)。如何实践学为中心的课堂?贲老师在书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结合我自己的实践,分享三点。
一、让学生有准备地学
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教师备课一样,教师之所以对课本了如指掌,就是因為在课前做足了准备。学生如果不预习,课堂上很容易与授课进度脱节。
既然预习如此重要,我们应怎样落实到位呢?
起初,我尝试把预习任务与当天作业同时布置,并没有要求必须上交或以某种结果呈现,这就给了很多学生“可乘之机”,预习草草了事。后来,我改变了策略,设置了预习任务单,要求以书面形式上交,且每周都会评选“预习之星”。学生的预习兴趣大大提高,预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会在新课前一晚仔细翻看学生提交的预习任务单,了解他们的疑惑点、难点,及时把控学情,从而让第二天课堂重难点更明确,学生学习更高效。
二、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敢于取舍。之前我总是犹豫不决,不敢放手,想把每个知识点都明明白白告诉学生,殊不知我说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然模糊不清。我尝试放手,把传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主动尝试、敢想敢说,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放手并非放任不管,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不可或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引导,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点拨呢?
首先是对课本重难点的聚焦。这一过程与教师的备教材密不可分。
其次是对学生学习中疑点、难点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备学生”,检查预习任务单是方法之一。教师从学生的预习及作业情况中,找到难点、易错点,在课堂上对共性问题着重强调,既提高了效率,又增强了效果。
教师的积极引导还表现在让学生的表述更明晰。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课上他们或词不达意,或不简洁,或不够准确。教师适时介入,给予标准的示范性数学用语,引导学生用精准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三、放大学生的精彩想法
贲老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观念开始学习,以研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始终让课堂上充盈着学生的声音,并在互动交流中提醒学生:前面同学的发言不是“蓝本”,而是“镜子”;后面学生的发言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学生回答的精彩点子,他会将其放大,激发其他学生思考。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一直是向前的、愉悦的。
做贲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幸运且幸福的,他就像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大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处,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自由表达,做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陪伴者和欣赏者。
在教育之路上,让我们以名师为榜样,在品读与实践中,寻找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