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视角下《三体》中的三体语言研究
2022-05-30胡燕月张炼
胡燕月 张炼
摘要: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描述了三体文明的语言,与地球人不同,三体人直接借助脑电波进行思维交流。基于对地球语言的认识、语言学、语言哲学,文章探讨三体语言学的定义、特征以及微观语言学分支的异同。研究发现三体语言与人类语言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三体人的语言与思维是透明的,即语言与思维的二元对立遭到解构并趋于同一。相比三体语言,地球语言作为思想表达工具似乎更具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三体语言优于人类语言。结合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文章认为或许正是由于语言与思维具有不透明性,人类才得以发展能动地反映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三体语言;解构主义;二元对立;维特根斯坦;《三体》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天文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大胆提出外星人的确存在于浩瀚宇宙之中的观点。这使笔者不禁幻想关于外星人的一切,他们的外貌会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吗?尽管畸形但始终囊括了人的基本特征,有大脑、心脏等枢纽器官,有类似耳目口鼻的五官,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明体系乃至宗教信仰。他们对地球和人类是仰视、平视还是怀揣一颗蚕食的心呢?人类向宇宙投射出探寻的目光,好似孤苦伶仃、无处可依的孩童莽撞地望向未知的森林。
我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互相碰撞、生死搏杀的故事。该作品曾获第73届世界科幻雨果奖等多个国际奖项,是一部较为罕见且享誉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该书详细地描述了三体人的语言,虽然现实世界中没有三体语言,但可以引发语言学、文艺批评、语言哲学方面的思考,值得研究与探讨。基于解构主义理论,本文根据《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以及《三体3:死神永生》中对三体语言的描写,从语言学、语言哲学角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地球语言与三体语言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第二,三体语言的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是什么?
第三,三体语言有哪些微观语言学的分支?
第四,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对三体语言研究有何启示?
1 文献综述
1.1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源自对结构主义的反叛。人们往往望文生义,认为解构主义要摧毁一切。事实上解构并不仅仅指消解与颠覆,也不同于虚无主义和非理性的疯狂,而是一种对规范化和模式化的抵制,对中心和权威的反叛。20世纪20年代,西方传统形而上学遭到解构,人们认为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是陈述性修辞,只有陈述性能传达真理。海德格尔却认为真理不在于语言的陈述性,而在于所陈述的事物本身。巴特等人的理论中也存在解构的思想,他提出阅读愉悦说、阅读式/写作式文本、互文性理论以及“作者已死”的著名论断,突出了读者的游戏性、不确定性以及随意性,从而产生了更浓的解构意味[1]。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五月风暴使结构主义逐渐遭到人们的怀疑、批评和反对。解构主义思想决定以颠覆语言的既定结构来达成对政治权力系统的解构,以纯理论的方式表达了颠覆现实和传统的强烈愿望。德里达提出西方形而上学基于二元对立论,其中前一项对后一项具有统治地位,拥护了西方文化特有的逻各斯中心论,作为意义自明的纯粹工具,维护思想的一致性和纯洁性。中心从来不能以在场的形式被思考,即中心从未有过自然的场所,它不是一种被固定的焦点,而是一种功能,是将一种无限量的符号投入符号替换的游戏中的非聚焦的所在。也就是说,所谓的中心并不就是确定的中心,它被一连串符号不断替换,失去了规定性[1]。
皮运汤发现中国古代先贤思想中也存在解构主义[2]。例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表达了符号不能在字面上代表其所意指的东西,产生作为在场的所指,即一个关于某种东西的符号势必意味着那种东西的不在场;“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构了事物的中心,消解了事物的确定性与规定性。此外,庄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也体现了对传统伦理价值的解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更是对社会理性秩序的解构。
从哲学角度来看,传统哲学有二元对立、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四大类型,而解构主义正是要批判和瓦解它们。人类的语言与思维恰好是二元对立的,虽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将其解构,但是刘慈欣对三体人语言的描写提供了设想的可能。
1.2 三体语言研究
已有学者对三体语言本体及与语言相关的方面进行了研究。杨骏骁参照德莱尼的科幻理论及马库斯的新实在论,以虚拟现实为中心概念,使语境主义原理得以显现,将人们置身其中的现实相对化为一种偶然的虚拟现实和虚构,并在日常生活和人伦价值以及科学等意义场之间建构了一种特殊的关系[3]。李松睿发现对三體人来说,语言与其要表征的世界别无二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不存在任何华丽的修辞、委婉的表达以及狡黠的欺骗以至于想和说在三体人的语言里就是同一个词[4]。而刘秋芬与汤丽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三体》中涉及的语言与思维关系、言语行为以及语言演变问题;基于奥斯汀的言语与行为理论,其认为语言作为思想表达工具,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5]。受前人启发,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诸多方面探讨三体语言,包括语言的定义、区别性特征以及微观语言学分支等。
2 三体语言学分析
2.1 三体中的语言学现象
三体是外星智慧文明种群,居住在距离太阳系4光年外的半人马座α星。《三体》多次对三体星系的语言进行介绍,从描述中可知,地球语言与三体语言都可以通过器官传播,与地球绝大多数语言一样,三体语言也衍生出了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且文字形式类似中国古代的象形文,是表意文字。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三体语言不是通过口耳器官进行传播,三体人的大脑直接以电磁波的形式呈现他们的思维,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地球语言通常被定义为一种由任意声音符号组成的系统,社会团体借此进行合作。由前文可知,声音对三体语言来说是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因素,三体语言的定义及本质特征自然与地球语言不同。可以大胆地将三体语言定义为一种由大脑思维电波组成的用以交流的系统,社会团体借此进行合作。
此外,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征是任意性、二重性、能产性、移位性及文化传习性,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地球语言及三体语言进行比较。
第一,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形式(语音或书写符号)与其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或逻辑上的关系,是任意的而非约定俗成的。象声词、象形词以及合成词等语言现象则体现了语言的相似性。然而三体语言既不存在语音符号,其文字又是类似象形字的表意文字,即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那么与地球语言相反,三体人的语言具有相似性而不是任意性。
第二,二重性是指语言是一个具有两种结构的系统:语音系统(后来有了文字系统)和语法系统。虽然三体语言中不存在语音系统,但是也可以视脑电波为这种具有传达意义功能的系统。也就是说片段式的、不处于连续系统中的脑电波片段是不具有意义的,这在二重性中属于低层次。当这些无意义的脑电波片段以某些类似于地球语言语法规则的特定方式排列组合之后就产生了意义,因此可以假设三体语言仍然具有二重性这一特征。
第三,语言的移位性指的是语言可以用来指示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信息的移植程度是指它的前因后果的基本特征脱离传递信息的时间地点的程度。例如,运用语言可以谈论现在,也可以谈论过去或将来,可以谈论身边的事情,也可以谈论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书中的描述,三体语言也存在这样的特性,并且三体星系的文明比起地球文明更加高级。
第四,由于缺乏实际语料,本文对三体语言是否具有能产性尚无法得出结论,因为能产性是指人们可以听懂或说出从来没有听过或见过的话语。地球语言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而三体语言并不具有这一特点,从这一点可以确定,地球语言的能产性高于三体语言。
第五,所有的动物叫声系统都是靠基因遗传下来的,地球语言的延续与传承却不依靠生物遗传而是依靠文化或习俗,这就是语言的文化传习性。三体人的语言不具备文化传习性,因为他们的记忆与意识都是可以遗传至下一代的。
微观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内部的结构与体系,如语音、音系、句法、语义、语用。根据前文分析可知,三体语言的本质特征与地球语言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不以声音表达意义,因此不存在语音学与音系学。虽然不确定三体人如何借由脑电波传播的语言信息组成意义,但由于具有二重性,句法学对三体语言的讨论是适用的。但当表达意义的言语行为就是意义本身时,讨论语用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2.2 语言与思维的二元解构
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使三体星系的恒纪元与乱纪元毫无规律地交替着。恒纪元来临时,三体文明才得以发展;而乱纪元的到来会使三体人无法正常将语言传授给下一代,只能将记忆和意识部分以生物遗传的方式传授给下一代。三体人的繁殖方式是与异性结合,构成他们的有机物质会融为一体,再分裂出3~5个幼小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进化出高级的科技文明。三体语言以传播速度极快的脑电波作为媒介,使个体之间不再有隐私和秘密,语言与思维二元对立的解构给三体人带来了一种乌托邦式和集体主义的专制社会,也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高效。
当语言不再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时,语言就是思维。相应地,语言与言语也不再处于二元对立状态。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系统,区分于言语为个人的说话行为。语言通过社会成员的约定而存在,具有社会性,且是言语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语言还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一种先验地存在于人脑中的机制。然而在三体文明中,语言和言语不能被区分开来,因为语言即言语,语言与思维被同一了。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也说明了地球人的语言本身并不等同于思维。然而,正是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观念,构成了整部作品核心的情节设定,地球语言二元存在的结果是,语言既可能忠实地反映说话者的思想,也可能隐藏他的真实思想。这种二元对立使地球人找到了对抗三体文明的有效武器,即阶梯计划,其理论基础就在于三体人不能通过语言窥视人类的真实想法。得以进入三体文明内部的云天明,将有可能拯救人类的科技情报用隐喻的方式深埋在一连串童话故事里,成功地骗过了三体人的审查。由此可见,虽然从表达意义的方式与效率来看,三体语言优于地球语言,但人类恰恰凭借自身的劣势有效对抗了三体文明的入侵。
2.3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提到,思想和世界的本质在逻辑的法则之下拥有同一种结构及言语图式,思想和语言按照这种逻辑排列符号,描述或模拟世界上发生的事。三体星系的语言似乎十分符合这一理论,语言直接反映思维,语言所指代之物都能在客观世界找到对应的实体[7]。这也是三体人最初不理解撒谎的意义的原因。
但维特根斯坦后期认为,这一看法将思想在语言中表达的意义过分简单化了。他在《哲学研究》中提出,思想和语言要在特定文化文本的使用中获得其意义,即通过研究一个词或短语的实际使用(遵循本地给定Logically given logic的逻辑),才可以实现清晰的表达。简单地说,维特根斯坦从普遍主义(Universalism)转向了一种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但不管哪一种理论是他的原初,其关注点都是清晰的思想和交流。他相信,虽然思想是语言的底层结构,但限制了某些一开始可以被表达的部分。因为思想和语言的本质是纯粹描述性的,用于描述事物的状态与情况如何。人们所谈论的最重要的并不是世界上事物的简单状态,而是处于世界之外的事物,或者说有关事物状态的阐释而非状态本身,如事物背后的意义、价值、好与坏。不仅仅谈论事物本身这一特点,正是地球语言所具备而三体星系语言所缺失的部分。
维特根斯坦曾说,“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必须保持沉默(Where of we cannot speak, we must remain silent)”以及“真理揭示自身(the truth shows itself)”,意为真理即使不被思想表达,它可以清楚地被言说自身(what can be said can be said clearly),这与“道可道,非常道”有共通之处。倘若人类语言如同三体语言一般,思维与其所指之间是直接的、简单的指代与被指代关系,那么这些伟大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等或将不复存在,并且人类能动反映世界的能力也将遭到削弱。
3 结语
三体文明的语言与人类语言虽然都能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但本质上大不相同。三体星系的文明或许在科学技术方面更胜一筹,但是地球语言未必比不上三体语言。人类语言的魅力或许就在其“谎言性”,也就是言语与语言、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思维与“语言”的二元对立。这或许也是地球没有发展出三体星系乌托邦式的或者绝对集体主义的文明的原因。地球人类的语言从这一层面来说更有艺术性,它为文学、艺术、哲学等提供了土壤,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因为每个人都如无边无际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但各有不同,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参考文献:
[1]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9-312.
[2] 皮运汤.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解构性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0-82.
[3] 杨骏骁.《三体》中的语境主义原理: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化[J].文学与文化,2020(1):55-65.
[4] 李松睿.三体人的惶恐与“真”的辩证法:关于现实主义的思考之五[J].小说评论,2020(5):4-17.
[5] 刘秋芬,汤丽.《三体2黑暗森林》的语言学解读[J].安徽文学,2016(10):93-94,99.
[6] 胡壮麟,姜望棋,钱军.语言学教程[M]. 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3-16.
[7] 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2-157.
作者简介:胡燕月(1994—),女,貴州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生态语言学。
张炼(1975—),女,贵州贵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生态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贵州省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濒危仡佬语语言生态深度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GZYB38;贵州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B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