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小组合作 邂逅无限精彩

2022-05-30成琳琳

求知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人都具有优点和缺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和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意识,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成琳琳(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新村小学校。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成绩是评价教学课堂的硬性指标,因而导致部分教师在提升学生成绩时,过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学生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容易出现学习动机不足,课堂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展的关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生成,并发挥课堂互动对于教学的推进作用。交流合作的教学模式互动性、活动性强,能够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而被广大教师采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造合作契机,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积极思考、探索,学习他人之所长,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1]。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入小组合作,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一、创设合作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应该是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尤其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探究活动会对其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教师需要细心挖掘活动开展的契机,比如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知识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价值[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为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相应内容的实际教学需求,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化解学生对数学学习无感或抗拒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策略,掌握相关知识,获得相应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达到构建健康、有序的数学课堂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射线、直线,明确其间的区别,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实际操作活动,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线段的不同特征。对此,在合作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出示一道题目:经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出多少条?学生在阅读题目后会进行思考,教师便趁机创设情境:大家能不能互相帮助,将自己所画的直线进行分享,看看到底有多少?基于此情境,教师便能够顺其自然地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画一画,而后让学生结合小组探究结果进行讨论,将最终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在此过程中,有的同学说可以畫两条,有的同学说可以画三条,有的同学说可以画很多条……大家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经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从两端不断延伸,同时提问:这样操作是否可行?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有的小组提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没有具体长度;有的小组提出,线段两端有限制,不能延长,可以测量其长度;有的小组提出,射线的一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也不能测量具体的长度。就这样,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深入掌握了本节知识内容。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合作探究情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知识探究学习中,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知识探究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特点的掌握,使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从思维的深处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将合作学习逐步发展成一种自主学习方法,以此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具有实质内容的合作学习模式,才是真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合作活动设计时,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合理安排合作内容。从合作内容上看,其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过于肤浅,而不值得学生讨论;从学生学习接受的能力来看,合作学习内容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让学生感觉无话可说[3]。因此,合作学习不仅在内容设计上要灵活、开放,而且其探究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延伸,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学生主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再运用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自己了解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展开交流、探讨。基于互相之间的启发,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操作,动手剪出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并用这些轴对称图形拼出一个美丽的画面。学生经过思考,首先商定想要构建的轴对称画面: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然后,他们分工合作,组长负责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同学间相互帮助完成裁剪。有的同学负责找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纸张;有的同学负责折叠纸张;有的同学用剪刀裁剪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如高大的山、挺立的乔木、柔嫩的小草、火红的太阳等等;有的同学负责将裁剪出的图形粘贴在一起,使之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整个过程中,学生互学互帮,并与他人交流如何才能裁剪出更漂亮的图形,思维不断碰撞,各小组都表现了较高的水准,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节知识学习要求,为学生设计了开放性题目。依据题目要求,学生展开思考,动手操作,协调配合,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思维的延伸,这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增强了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

三、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发课堂氛围严肃压抑,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并将学生的发展需求放在课堂教学首位。基于此,教师要彻底改变原有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手段、方法,力求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以从根本上改变沉寂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小组竞争模式就是此种情境下的产物。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小组间的竞争活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最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4]。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后,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对于小数加法计算的适应问题,加强其对小数加法计算技巧的掌握,教师应当结合现实情境,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便于学生之间展开竞争,提升计算效率,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竞赛活动: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铅笔、书本等学习用具标好价格(必须是小数)放入“超市展柜”中,后引导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扮演超市工作人员和顾客。游戏规则是由甲组同学扮演超市工作人员对顾客购买的商品进行结算,由乙组同学扮演顾客,自由选择想要购买的物品,即给“超市工作人员”出题,然后交由“超市工作人员”对商品进行结算。一轮比赛后,甲、乙两组同学互换身份再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出示的题目能够难倒对方,哪组同学在对商品进行计算时更加准确。这样,两组同学为了能够获胜,出题者会在心里盘算如何才能“难”住对方,做题者会想尽办法计算题目,从而提高了学生小数计算的能力。

案例中,教师一改往日的教学风格,通过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展开小数计算巩固教学,学生在竞赛中明白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小数加法计算的学习效率。

四、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学习小组内部构成是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成败的关键,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合理的分配会导致小组出现综合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会影响一些小组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合理、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分配重组,使各个学习小组的综合能力保持均衡。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小组中成员间的能力水平虽有高低,但各有长处,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积极发现其他组员的优点,从而能够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全体成员合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合作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了解“圆”的知识的过程中,仍然少不了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操作水平各有不同,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扶”,而部分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较强,因此,教师便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互取优势,以促进全班学生基本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对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套畫圆工具——一根细绳、一根图钉、一个小铅笔头,并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出一个圆。教师的意图很简单,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图钉固定绳子的一端,另一端绑上铅笔头,手拿铅笔头围着图钉转一圈,就可以画出一个圆。首先,教师可依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每个小组的组长由成绩较好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内至少安排一名思维灵活的学生,以带动小组成员学习,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然后小组还要有两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具体操作。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就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最终实现所有同学能力的提升。

案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思维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圆任务,并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合理地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信心,提升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设置小组评价机制,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养成主动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小组评价机制,有效约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目标,让学生依据目标展开合作探究活动,激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和发展,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后,给出本组的讨论结果。有的小组提出,可以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有的小组提出,可以将梯形转化为长方形;还有的小组提出,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大家各抒己见,发表本组的看法。教师适时追问:“大家是如何想到这些办法的?”学生回答:“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了推导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因此,我们想到可以与前面所学知识一样将梯形先转化为已知图形,然后再找出梯形面积与已知图形面积的关系,利用公式转化进行推导。”在学生将想法表达出来后,教师不仅要对小组呈现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和合作意识进行赞扬。

案例中,当学生在通力合作下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师要及时对小组呈现的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信心,并对学生思维活动及合作意识展开恰如其分的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入小组合作的模式,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共享成功的愉悦,共担失败的教训,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为数学课堂注入生命活力,让学生邂逅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冯德军.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31.

王艳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0(35):70-71.

吴月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20(A1):73-74.

马小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天津教育,2020(35):48-49.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