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生长

2022-05-30陶梅鑫

教育界·A 2022年19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物理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研究中深入把握物理知识。因此,文章研究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首先分析高中物理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认知特点、学习兴趣、核心素养三个角度提出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物理;思维生长

作者简介:陶梅鑫(1984—),女,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师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情境教学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的“情境认知”与社会人类学的“情境学习”等。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可有效启迪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一、高中物理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已不算新鲜事物,有很多教师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果,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创设比较随意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活跃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反之,不恰当的问题情境会阻碍学生学习思维的生长,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控好情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目前有些物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只要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探究,忽略了问题的趣味性、探究性。因此随便创设问题情境,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探究的效果不佳。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过于浅显,无法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展开深层次探索,导致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核心素养。还有的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课堂中盲目为学生提出大量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率。

(二)提问的方式不恰当或问题的开放性不强

有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但并没有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而是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以让学生尽快掌握物理知识,加快教学进度。殊不知此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掌握浅层次的物理知识,無法举一反三[1]。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过于封闭,开放性不强,没有给学生留出探究的空间。如有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只能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缺乏探究的欲望,习惯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

二、在高中物理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的

问题

(一)问题情境应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形成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思维,高中物理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体系构建的全过程[2]。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能让学生比较顺利地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感受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产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动力,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发展。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初中物理知识,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谨性明显提高,因此在有些学生看来,高中物理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而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很多学科,容易忽略枯燥乏味的学科。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物理教师应重视给情境赋予浓厚的生活化、趣味化色彩,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物理概念时,教师应从物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着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直观化认知,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教师使高中物理课堂充满乐趣,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三)问题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为高中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向指导。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构成。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素养,教师可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索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在教学“参考系”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对比车上乘客与路上行人的运动状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教师可结合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学“电容”这一拓展性知识时,教师可结合水容器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以物理量类比的方式,从水容器延伸到电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总之,为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设计,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

三、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结合问题情境教学存在的不足,笔者总结出几点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以期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思考余地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围绕学生进行课堂设计,而不是“自说自话”。为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效果,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有必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思考余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学习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知识时,教师先利用树状图等工具,汇总、统计本节课涉及的各项知识点,尤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树状图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知识。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回顾旧知、学习新知[3]。如提问学生:“谁能结合树状图总结光的反射有哪些规律?”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程度,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索,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也可将情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延长学生的思考时间,从而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杠杆作用”的知识后,教师课后可为学生布置“创设问题情境,以合作探究形式自主解决物理问题”的作业。这不仅能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时,教师邀请几名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的作业,并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促进其物理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往往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些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知识。

比如,在教学“惯性”的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趣的电影片段,如《疯狂的石头》《小鬼当家》《猫和老鼠》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再结合这些电影片段创设关于惯性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惯性物理知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

物理是典型的自然科学学科,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为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教师可利用问题情境,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实验探究,科学验证物理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实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值得探索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体现了哪些物理量?”“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4]。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切合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将理论与實践充分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摩擦力”的知识时,因为这部分知识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很常见,所以教师尤其应注意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实例:“在北方地区,司机常会在冬季即将来临时为车更换防滑轮胎,春天来临后再换回普通轮胎,这是为什么?”通过探究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学生能提高对摩擦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思维能力。

(五)通过分组合作,强化互动交流

在利用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例如,在教学“电磁波”的知识时,教师依照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实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目标,即小组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但各小组整体学习水平又是相对一致的,这样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再给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问题使之合作探究,如“电磁波在社会信息化发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电磁波知识可应用至社会的哪些领域?”“电磁波与信息化建设之间有怎样的关联?”等。这些问题都围绕同样的主题,均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应用性。不同的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思考的角度可能各有不同,但均能达到同样的学习目标[5]。之后,教师在班级中巡逻观察,及时介入各小组的讨论并给予一定的点拨,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统一答疑。如此教师便可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作用,活跃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六)重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在物理学习中,很多学生学习、记忆物理知识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对此,教师应积极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构建起更具层次感与条理性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复习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梳理、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如提问“谁能讲讲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等,让学生更好地复盘课堂知识,系统地掌握课堂知识点。最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一些习题,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体系中的知识来解决习题,巩固知识点[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应持续深化对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及应用,依托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增强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军辉.“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0):74-75.

[2]李勇.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22(04):158.

[3]高赐国,解佳乐.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之创设问题情境[J].求知导刊,2021(35):29-30.

[4]王旭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7):10-11.

[5]郑小青.单元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以“力和力的平衡”单元教学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1,36(08):50-53.

[6]马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9):107.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备考可从认知策略入手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