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与教学方式分析
2022-05-30史增谆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课程后,不仅要能独立思考与分析,而且要学会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力度,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文章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价值,阐述了现阶段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教学方式;培养策略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更多的数学教师意识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与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积极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估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进行训练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估算涵盖了总结与归纳等环节,要求学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推测。此外,教师还需要紧密联系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探究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相关规定,让学生能够从中获益[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价值
一般而言,在小学生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学会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后,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前,不少学生在求解数学习题的过程中,难以采用直接的形式完成求解,浪费了很多的时间。面对此种情况,学生要增强自己的数学估算能力,采用估算的方法解答习题。学生的估算虽然容易和最终的计算结果出现冲突,但这样的冲突通常较小,并不会干扰习题的求解过程。在科学判断图形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运用相关的估算知识。不过,从当前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他们缺少良好的判断与分析能力,所以,教师通常要求其做习题的时候要严谨、认真地计算,但此过程将会浪费很多时间[2]。学生如果学会利用估算的方法,就能够节约很多时间,并且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碰到近似的问题时,学生也能够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通过快速估算的方法解答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知识时,应该做好二者的比较工作,学会科学判定相应条件下二者当中哪个面积更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通过观看图形就能掌握其大小。对于那些不容易判定的图形,教师则可要求学生准确测定出其边长,随后再科学地估算其面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二、现阶段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工作开展的状况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会碰到很多不同的估算习题,其内容涵盖数量的估计、计算的估计以及测量的估计三大类[3]。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估算知识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其重要性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从现阶段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工作开展的状况来看,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具体如下。其一,一些教师尚未做好估算类习题的划分工作。其二,在小学数学估算训练中,部分学生一碰到“大约”等字眼便采用估算的方法。比如,某只壁虎在地上以每分钟大约2.1m的速度爬行,而其在树上爬行的速度为地上的2倍,问此壁虎在树上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部分学生在求解此题的过程中,看到“大约”这两个字眼便采用估算的方式,这反而影响了其学习的效果。
三、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善于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学生自觉进行估算的前提。学生如果缺乏估算意识,就很难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影响自身估算能力的发展[4]。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估算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对此,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切入点,挖掘生活现象,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形成估算意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例如,教师立足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问题:小红在商场逛街的时候,看到两条很喜欢的裤子,其中一条单价是29.9元,另一条单价是30多元。请问小红需要向妈妈要多少钱才可以买到这两条裤子?在问题情境的推动下,不少学生提出问题:不知道另外一条裤子的价格,要怎么计算两条裤子的价格呢?基于此,教师便可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大概估计小红需要多少钱才能购买这两条裤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如有学生将另外一条裤子的价格看作40元,再加上29.9元,得出结果。根据学生的估算情况,教师顺势进行引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估算呢?学生结合问题条件和估算过程,很容易得出答案:不确定(无法正确计算)的时候可以用估算。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体验问题情境,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知道什么是估算,如何进行估算,由此逐渐形成估算意识,为估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注重开展数学估算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开展数学估算习题训练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经过重复训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能积累更多的估算学习经验,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5]。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相关课程知识时,便可为学生设计如下题目:19×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发现19的近似数,然后想到用20乘6得到120,再用120減6得出114,从而算出结果。显然依靠此种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灵活掌握估算的方法,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注重开展数学估算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非常关键。
(三)运用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强化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通常情况下,估算的结果尽管和精算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别,但是估算获取的结果已经十分接近精确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要科学运用多样化的估算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在向学生讲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程知识时,教师可紧密联系此章节中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讲解不同的估算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很多学生在遇到“32×12=?”“21×34=?”“28×12=?”等习题时,根据以往的学习习惯,看到题目后便直接开始精算,效率较低。所以,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的时候,应先进行估算,然后通过精算加以验证,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杨老师觉得28×12约等于300,而李老师表示约等于280,请问这两位老师哪一位说得对呢?当学生完成精算之后,可以得出28×12的结果是336,336与300差了36,和280差了56。因此,大部分学生表示28×12约等于300与精准值更接近。由此可知,合理运用不同的估算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四)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估算技巧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小学生在思维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训练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要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估算技巧[6]。这样更便于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且能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混合运算”的课程知识时,便可结合以下例子训练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具体如下:教师给了学生10元,学生若想买3元的本子与5元的钢笔,这些钱是否够花呢?此问题较为基础,大部分学生都能解答。在学生完成解答后,教师继续为学生设计难度更大的习题:母亲给小红100元,让她去超市购买物品,小红买了一个铅笔盒花了28元,一个保暖水杯花了57元,5支铅笔每支1.5元,矿泉水3瓶共花了12元,问妈妈给小红的钱足够买这些东西吗?针对这种复杂的估算习题,教师要先明确教学的关键点,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估算训练。解答此习题,学生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往小进行估算:文具盒大约为20元,保暖水杯大约为50元,铅笔每支大约为1元,矿泉水大约为10元。(2)往大进行估算:文具盒大约为30元,保暖水杯大约为60元,矿泉水大约为20元,铅笔每支大约为2元。由此可知,如果往小进行估算,结果如下:20+50+5+10=85(元)<100(元)(100-20-50-5-10=15>0),所以,100元够花。如果往大进行估算,结果如下:30+60+10+20=120 (元)>100(元)(100-30-60-10-20=-20<0),此 时100元不够花。经过准确计算后,得出结果为104.5元,所以,100元不够花。
(五)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估算活动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一系列的估算活动,有利于自己形成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技巧,提升估算能力。回归生活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即学生要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时候,要打破数学课堂限制,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7]。学生在形成估算意识,认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后,便可以审视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各种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中不乏估算问题。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鼓励他们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估算问题,记录这些问题,自主解决或分享给小组成员解决。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抽查学生的估算情况,并将估算问题展示给其他学生,鼓励其他学生进行估算。这种做法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估算问题时,能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估算意识,锻炼估算能力,其也能因此积累生活经验,学会在生活中进行估算。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课程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对数学估算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摒弃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开动脑筋,让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有所收获,真正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森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20(21):75-76.
[2]唐福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J].未来英才,2015(5):63.
[3]谢芳.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与教学方式分析[J].读与写(教师),2019(1):101.
[4]张万付.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与教学方式分析[J].读写算,2018(12):132.
[5]杨占存.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培养与教学方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8(A5):95.
[6]马天武.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12):136.
[7]赵龙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估算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2):367.
作者简介:史增谆(1992—),女,江苏省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