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策略
2022-05-30燕雷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行,语文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转变。语文教师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需要教师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知识,取得有效的进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燕雷(1990—),男,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化垭学区。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得到了一个“放松”的机会,更多的人去思考和研究“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更适合中国的社会环境”。这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同时,“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发生转变。教师要研究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家长应该思考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在此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任务会更加艰巨,不仅要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还要更新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让学生在感受到语文学科魅力的同时学习知识,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素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各位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一、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作用及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而言,拥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体验不同作品蕴含的不同情感。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获得更好的文化熏陶,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各种途径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阅读优秀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1]。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获得了更多的重视。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就不应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而是要改进教学方式,制订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文本阅读策略,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做出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实践的同时获取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愛上语文、爱上阅读,为此后进行更高难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时机便是小学阶段,学生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能够养成独立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还要从多个方面去督促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和语言的艺术,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作为教学目标[2]。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现状
当前,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只将教学当成必须完成的工作,较少深入了解教学的意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成绩。这样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根据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要求,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不符合相关要求,还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只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般地完成阅读任务,不注重引导其主动去挖掘文本蕴含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对阅读内容形成自己的感悟,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有所降低。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出改变,根据相关文件的指示进行整改,从单纯关注成绩转变成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独立自主概括文章的内容,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对文章的段落大意进行简单概括。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但其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重视并发展学生的这种特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开放性的问题,不应要求学生做出统一的回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3]。
三、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
(一)让学生走进文本
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在中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叙事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并通过记忆描述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场景或细节,进而理解作者蕴含于文本中的情感。在阅读抒情性文章时,学生应把握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结合作者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产生较深刻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说明文时,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找到文章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证方式,等等。
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教师应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是积累知识、促进语言运用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教授学生快速把握文本内容的方式,如要求学生先初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以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能够提取文章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叙事方式,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还可以营造一个愉快、平等的阅读环境,根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问题作为阅读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根据线索来复盘文本的内容。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讲述、开展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开展阅读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主动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并解答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课文《鸟的天堂》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阅读引导,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跟随作者的踪迹,欣赏“鸟的天堂”这一美丽的大自然景象,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形成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样的语文阅读才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才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能力。
(二)在课堂中巧设情境
小学生因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在阅读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章时,只能理解其表面意义,对其中所蕴含的深意难以完全把握。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与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呢?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巧设情境,借助多媒体设备或通过其他途径,拉近学生与文章作者的距离,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把握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阅读教学就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为学生搭建与作者沟通的桥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描述的是學生陌生的场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震撼于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但对于文章的细节部分,可能会因为陌生感而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比如,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段,就能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感受当时五壮士的危险处境。这样,课本中单调的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转变为直观的画面,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获得情感的升华。
(三)教师应适时点拨
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方法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研究和探讨是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才能充分吸收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内容。语文教学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需要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进行及时的点拨。学生应当善于思考,学会质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这样的阅读活动才能真正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为此,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多下功夫,多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的含义,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吃透”教材,挖掘其深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春节的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享关于春节的趣事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就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教师在旁引导,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因社会经历较少,面对同一问题,其想法常常会与教师的想法有差异。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4]。教师要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课堂中开展阅读活动。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并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维持对学习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有效改正,从而获得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逐步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窦招娣.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2(13):85.
[2]钱春霞.“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出版者不详],2022:11-16.
[3]邵健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2021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出版者不详],2021:1744-1749.
[4]单博文.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